李柄楠 張 晨
(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 450000)
?
·埋線療法·
穴位埋線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40例
李柄楠張晨
(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 450000)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異常的子宮出血,經診查后未發現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而是由于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所致。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為臨床常見病,西醫多采用激素、清宮術治療,多易導致宮血反復發作,副作用較大,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傷。筆者2014年9月—2015年9月采用穴位埋線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取得很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全部40例患者均來自我院針灸科門診,平均年齡18~48歲。病程最長1年,最短2個月。排除器質性病變、心血管疾病、宮內節育器、慢性代謝性疾病等影響因素。
診斷標準:月經周期紊亂,不規則陰道出血,先后不定期,出血時間長短不一,月經淋漓不斷,無周期性,經量多少不一,無器質性病變,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取穴:地機、血海、天樞、關元、曲骨、次髎、脾俞、肝俞。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選定穴位,用碘伏或乙醇常規嚴格消毒局部皮膚,選用7號腰穿針,4-0號羊腸線,取長度0.5~1 cm的羊腸線,放入針管用針芯抵住,對準穴位快速刺入,深度一般為1~2寸,出現針感后,針芯抵住羊腸線向前推,針管往后退,退出穿刺針后針孔處消毒棉球按壓,以膠布固定。次髎和肝俞、脾俞穴采用俯臥位。每月治療1次,連續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1]。治愈:經量、經期恢復正常,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好轉:經量、經期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或經量減少經期縮短。無效:陰道出血無變化。
結果:40例中治愈20例,占50%;好轉18例,占45%;無效2例,占5%。總有效率為95%。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病,中醫學中屬“崩漏”范疇。中醫學認為,崩漏的發病是腎-天癸-沖任-胞宮嚴重失調,主要病機是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使子宮藏泄失常,與脾虛、腎虛、血熱、血瘀有關[2]。脾統血,肝藏血,故取脾俞、肝俞以固精攝血。次髎為治療婦科病的經驗效穴。關元為任脈、足三陰交會穴,可調沖任、理經血。地機為脾經郄穴,血海為脾經穴位,二者合用可調經祛瘀。天樞可理氣調經。曲骨解剖位置離子宮較近,取其穴位近治作用以治療子宮出血。諸穴合用效果顯著。采用埋線法治療此病功效持久,經濟實惠,易被大眾接受,值得推廣。
[1]羅元愷.實用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66.
[2]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06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