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坤 黃建榮
(河南省湯陰縣71643部隊衛生隊,456150)
?
·療法并舉·
火療聯合拔罐治療慢性腰肌勞損90例
黃寶坤黃建榮
(河南省湯陰縣71643部隊衛生隊,456150)
慢性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是腰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勞累、損傷及氣候變化均可誘發腰痛。其臨床特點是腰痛癥狀時輕時重、勞累后加重,常因姿勢不正、用力不慎而反復發作,遷延不愈,逐漸演變成慢性頑固性腰痛。近年來筆者采用火療聯合拔罐治療慢性腰肌勞損90例,療效明顯,現報道如下。
90例患者均為青年男性軍人,年齡18~34歲,平均25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3年。
診斷標準:依據《臨床疼痛治療指南》[1]納入符合條件的病例。排除標準:①腰椎間盤突出癥者;②合并有腰椎骨折、骨質疏松、結核、腫瘤、腰椎滑脫、隱性脊柱裂等其他脊柱病變者;③合并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
閃火拔罐: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患處,于疼痛明顯處適量涂擦扶他林軟膏。取中號玻璃罐,用閃火法拔罐,順腰肌纖維走向反復走罐,并不斷搖動罐體,此過程約3 min。然后在腎俞、阿是穴處留罐10 min,拔罐后立即行火療。隔天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治療效果。
火療方藥組成:防風、細辛、荊芥、桂枝、川椒、沒藥、乳香各等分,粉碎過60目篩儲瓶備用。火療操作方法:繼拔罐后,取20~30 g火療方藥鋪于兩層紗布中,范圍如掌大,敷于患處,用塑料膜完全覆蓋紗布,紗布上覆蓋兩塊干毛巾;用適量75%酒精噴灑于上層干毛巾上點燃,患者感患處熱感明顯時熄滅并移除上層毛巾,用棉被包蓋患者于俯臥位30 min。隔天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治療2個療程后統計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拔罐期間避免移動,注意保暖,適當加蓋衣物;拔罐后罐斑處瘙癢不要搔抓,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損傷皮膚;酒精避免噴灑到皮膚上,以免灼傷皮膚;酒精燃燒時間不要太長,以免灼傷患處;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彎腰等不良工作姿勢。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1]。治愈:腰痛癥狀完全消失,腰部活動正常,一年內隨訪無復發;好轉:腰痛癥狀明顯減輕,腰部活動基本自如;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無變化。
結果:治愈56例,占62.22%;好轉31例,占34.44%;無效3例,占3.33%。總有效率為96.66%。
慢性腰肌勞損是一種累積性損傷,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勞過度引起的慢性持續性損傷,如長時間的彎腰工作、習慣性姿勢不良等,使肌肉、筋膜及韌帶持續牽拉,肌肉內的壓力增加,導致肌肉的血供受阻,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腰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的臨床癥狀,是骨科領域的一個重要疼痛問題。西醫主要以口服止痛藥物和局部注射為主要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慢性腰肌勞損是風寒濕邪浸淫、脾腎虛弱、肝郁氣滯等所致,寒冷、潮濕等不良的環境是重要的誘發因素。治療上以舒筋活絡、溫經通脈為原則[2]。扶他林既能止痛,又能起到潤滑的作用。罐體的往返移動形成機械和溫熱刺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局部肌肉緊張,達到止痛的目的。桂枝溫經止痛,幫助陽氣恢復;細辛外散風寒、內祛陰寒;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乳香調氣活血、定痛追毒;川椒溫中散寒、除濕止痛;諸藥合用,相得益彰,達到補肝腎、祛風濕、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火療能通經活絡、祛除陰寒,進一步調節局部血液循環。同時,通暢的血液循環又加速了外用藥物的導入和吸收,從根本上達到補腎助陽、強健腰脊、治療腰肌勞損的作用。
由于職業因素,年輕軍人患慢性腰肌勞損者較多,筆者在采用火療聯合拔罐治療該病的同時,要求患者盡可能避免受寒,長期堅持在睡前練“小燕飛”動作,即俯臥位,兩手放在身體兩側,抬頭后伸,雙下肢直腿后伸,使腰盡量呈“弓”形,以加強腰背肌功能,能起到鞏固療效、避免復發的作用。
[1]張傳漢,田玉科.臨床疼痛治療指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
[2]邵福元,邵華磊.頸肩腰腿痛應用診療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