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源 張瀟羽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 132000)
?
中藥代茶飲改善痰濕體質(高尿酸血癥)的療效分析
魏德源張瀟羽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 132000)
痰濕體質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體質類型。當人體臟腑陰陽失去平衡、氣血津液運化失調,則形成痰濕,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狀態為痰濕體質,多見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之人。該體質人群常表現有形體肥胖,腹部肥滿松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眼胞微浮極易困倦。平素舌體胖大,舌苔白膩,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實。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于忍耐,形成原因主要與以下幾條有關。
1.先天稟賦是其形成痰濕體質的內在基礎。《泰定養生主論》曰:“父母俱有痰(液),我稟此(痰)則與生俱來也”。
2.飲食起居是影響痰濕體質形成的重要原因。李東垣《脾胃論》中指出:“飲食失節,過嗜膏粱酒醴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致使痰濕內停。形體勞逸與體質密切相關”。
3.長期的精神壓抑導致脾胃失和,運化失調,氣機不行,疏泄水濕不利,日久中滿腹大失其氣化而成。
4.疾病和藥物亦是痰濕體質形成的重要因素。疾病對人體有所傷害,特別是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僅損傷臟腑同時也致氣血運行受損,使其平衡失調,水濕內停成為痰飲。濫用滋補或瀉利藥物也可導致痰濕內盛,日久則形成痰濕體質。
此種體質類型易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高脂血癥、哮喘、痛風、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多種疾病。近幾年來通過對痰濕體質(高尿酸血癥)的觀察,我院采取中醫治未病理論,單純應用中藥代茶飲對100例痰濕體質人員進行干預及用藥觀察,取得了一定成效,現總結如下。
觀察指標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編制的《中醫體質分類及判定》,以與濕熱體質關聯體征為據:苔黃厚膩、舌胖大、邊有齒痕、脈滑數、胸悶、身重不爽、腹部肥滿松軟、困倦、下肢浮腫、面色淡黃、口黏,同時實驗室理化檢查血尿酸高出正常值的濕熱體質人群。所選患者均來源于本院。入選的受試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56例和對照組44例。
實驗室檢查:治療組56例中男42例,女14例;樣本血尿酸≥500 μmol/L為38例,血尿酸≥420 μmol/L為18例。對照組44例中男28例,女16例;樣本血尿酸≥500 μmol/L為24例,血尿酸≥420 μmol/L為20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統一飲食,并制訂相應的運動方案。
對照組:給予中藥代茶飲,選用中藥組方水煎代茶飲,飲用量需≥2000 mL;對照組給予苯溴馬隆50 mg,每日1次口服,保證飲水量≥2000 mL。
治療組:①代茶飲主方:玉米須15 g,百合15 g,茯苓20 g,伸筋草10 g。②伴有口干、舌紅等熱象者,加生薏苡仁粉15 g;伴有大便黏著,肢體困倦乏力者,加白術15 g,黃芪10 g。煎煮取汁,共取汁2000 mL,代茶飲用,每日1劑。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治療3個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血尿酸數值男性在150~350 mmol/L,女性在100~300 mmol/L。好轉:治療3個月,癥狀及體征好轉,血尿酸數值男性在350~428 mmol/L,女性在300~357 mmol/L。無效:治療3個月,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明顯改善,男性血尿酸數值>428 mmol/L,女性血尿酸數值>357 mmol/L。
結果:治療組在3個月后臨床治愈11例,好轉39例,無效6例,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在3個月后臨床治愈12例,好轉27例,無效5例,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不良反應3例,持續性腹瀉不良反應7例。治療后治療組痰濕體質評分最大值75分,最小值41分,平均50.34分;血尿酸最大值8.09 μmol/L,最小值3.44 μmol/L,平均(4.10±0.71)μmol/L。對照組痰濕體質評分最大值81分,最小值41分,平均50.38分;血尿酸最大值10.62 μmol/L,最小值3.44 μmol/L,平均(4.27±1.25)μmol/L。可見中藥代茶飲改善痰濕體質,降低血尿酸效果非常顯著。
分析表明:治療組中痰濕體質明顯改善者占19.6%,有效率69.6%,無效率10.7%,總有效率89.2%。對照組中痰濕體質明顯改善者占27.2%,有效率61.3%,無效率11.3%,總有效率88.6%。
患者,男,29歲,2014年10月11日因“跖趾關節持續性腫痛伴發熱”住院治療,有近4年高尿酸血癥病史,每年發生痛風性關節炎3~4次,往年多用西藥治療逐漸緩解,近一年發作頻繁,多因飲食不節引發。本次為入院前1周發病,癥有雙足跖趾關節紅腫灼痛、難以觸碰、惡寒發熱、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入院時體溫38.2℃,血壓130/70 mmHg,心率84次/min,呼吸19次/min。入院查相關理化檢查:UA:633 μmol/L;CRP:42.8 mg/L;ESR:66 mm/h,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入院前用激素治療未能控制,入院后靜滴碳酸氫鈉注射液治療,配合中藥煎劑口服及中藥制劑外敷治療12 d,跖趾關節腫脹疼痛癥狀明顯減輕,復查有關理化檢查結果:UA:579 μmol/L;CRP:19.2 mg/L;ESR:38 mm/h;3 d后癥狀完全緩解,病情穩定出院。出院后跟蹤觀察病情,給予中藥代茶飲,處方給予主方,加入白術10 g,生薏苡仁粉10 g,每個月定期復查血尿酸情況,6個月后該患者血尿酸已降低至428 μmol/L,痛風性關節炎未曾再次發作,病情穩定。
1.本中藥茶飲旨在宣肺、健脾、利濕,其中玉米須性甘、平,歸膀胱、肝、膽經,功在利水消腫、利濕退黃;百合性甘、微寒,歸肺、心經,功在養陰清肺;茯苓性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功在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伸筋草性苦、辛、溫,歸肝經,功在祛風除濕、舒筋活血。
2.痰濕體質的形成主要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因肺主通調水道,脾為生痰之源,腎為主水之臟,主司水液排泄,三臟功能失調尤其是脾的運化水濕功能不利,則水濕在體內聚積成痰,痰濕長期聚積體內不能代謝,則形成痰濕體質。脾的運化功能失調是由于飲食所傷,即過食膏粱厚味肥膩之物造成。所以調養痰濕體質,首先要在飲食上調養,通過清淡飲食及多吃宣肺、健脾、溫腎化濕的食物來化解體內的痰濕。但想要徹底排出體內的痰濕,僅靠飲食的調養是不夠的,還要選擇適當的體育鍛煉及合理的起居調養,以加強機體代謝功能,舒展陽氣、通達氣機才能徹底糾正痰濕體質。
總之運動是改善痰濕體質的最佳方法,清淡飲食是痰濕體質的最佳配方,腦體配合是改善痰濕體質的最佳生活方式,愉快的精神狀態是改善痰濕體質的基本保證。痰濕體質的改善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運動及良好的飲食結構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