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領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呼和浩特010065)
?
蒙醫藥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
春領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呼和浩特010065)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所引起的炎癥病變。治療不當可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成為復發性,可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腎功能減退,特別是在中老年女性中,有很高的復發率。復發性尿路感染屬于蒙醫的“淋病”范疇[1]。
淋病是指小便頻急,淋漓不爽,尿道刺痛的疾患。其發病是因巴達干赫依偏盛,寒邪增生,寒性折火,致下清赫依功能紊亂或因血、希拉熱與黏毒搏結,故令局部焮腫疼痛,下清赫依收戕所致。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滴瀝而下,便后有未盡之感,脹急痛甚,不欲尿而點滴淋瀝[1]。
根據不同證型分為熱淋、血淋、寒淋、赫依淋、粘淋等。治宜以調體素,疏尿道,止淋濁為原則。
熱淋:癥見膀胱區凌痛,小便頻急,尿道灼熱刺痛,尿黃而臭,體發熱、大汗,口干苦,脈細數,舌苔黃厚。治宜以清熱止淋為原則,用三子十七味散或腎方何子十味散與主劑交替服,可酌情取肘外脈微量放血[2]。
血淋:癥見尿道刺痛,尿中帶血,手掌足心灼熱,喜涼,脈大而數,舌苔黃薄。治宜以涼血止淋為原則,用藥姜黃五味散或三紅湯、黃柏-8味丸[3]、梔子黃柏湯與主劑交替服。
寒淋:癥見尿痛輕微,小便失禁,腰背僵滯,小腹發涼,納差,口常覺甜味,尿灰白或渾濁,脈細數,舌苔薄白。治宜以祛寒止淋為原則,藥用姜黃升陽散或益智溫腎十味丸與主劑交替服,紅糖水送服。同時,可酌情取膀胱三點穴配合艾灸或火針、熱敷等外治。
赫依淋:癥見心悸,失眠,頭暈耳鳴,淋下時重時輕,尿道灼痛,脈虛孔,舌紅而糙。治宜以祛赫依、益氣、止淋為原則。藥用松節六味散與主劑交替服,白酒送下。或常配合用沉香三十五味散。
粘淋:表現病勢頑固,尿道刺痛劇烈,發燒寒戰,全身肌肉凌痛,譫妄,脈緊而數,舌苔薄白。治宜以殺粘、解毒、止淋為原則,用益腎十七味丸與主劑交替服;或主劑加棘豆、細辛、麝香研面服。同時,可蒙藥永瓦-4湯熏洗尿道口。
1.尿路感染臨床治療難點。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所引起的炎癥病變。目前對于尿路感染的治療,最主要是予以抗生素治療,大部分患者對于該治療反應良好。但因腎病科住院患者常伴有各種復雜因素,單純的抗生素治療往往不能取得滿意療效,且隨著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激素的廣泛應用,尿路感染病原菌細菌譜逐漸發生變化,其耐藥性也相應增加。加之臨床往往對尿路感染不重視,對其認識不夠充分,治療亦不規范,從而導致病情反復,遷延難愈。
2.蒙醫藥的作用分析。蒙醫藥治療復發性尿路感染具有較大的優勢,蒙藥配合抗生素治療可取得較好療效,并可明顯減少或消除抗生素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目前,蒙醫對于尿路感染的治療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有效地改善癥狀,減少由西藥治療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控制疾病進展、減少復發率等方面,展現了蒙醫的獨特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蒙醫體系的規范化,蒙西醫結合治療將展現越來越多的優勢。
[1]蒙醫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漢文版),1992:88-89.
[2]策·蘇榮扎布.蒙醫內科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18.
[3]策·蘇榮扎布.蒙醫臨床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604.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