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中蒙醫院,010030)
?
針灸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42例
楊春梅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中蒙醫院,010030)
肩周炎是指肩周關節的周圍軟組織發生損傷而引起的廣泛性無菌性炎癥,又稱“五十肩”,臨床以肩部疼痛、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甚至出現肌肉萎縮與痙攣等癥狀為主要臨床特征,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筆者采用針灸聯合功能鍛煉為主治療42例肩周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共42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60歲,病程4周~1年,平均2個月,均表現為肩部疼痛、壓痛、晝輕夜重、肩關節活動受限。
診斷標準:①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②肩肌肉萎縮,肩前后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③X線檢查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松。
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肩周炎選用的穴位有:肩中俞、肩井、肩髎、肩髃、外關、陽陵泉等穴。選用1~1.5寸針灸,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 min。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功能鍛煉:①爬墻法:用力盡量向上爬墻,每天爭取多向上數1道磚縫,逐漸可鍛煉抬高患肢,直至正常。②畫圈法:畫圈動作應像太極一樣,緩慢、深長、不能用暴力亂掄上肢,以免造成肩袖斷裂。畫圈分為豎圈、橫圈兩法。豎圈為前后方向豎著畫圈,橫圈為上下左右方向劃圈,類似太極拳中的云手動作。每次可順時針方向各畫15~20次,每天3~5次。③梳頭動作:雙手交替由前額、頭頂、枕后、耳后、向前、縱向繞頭1圈,類似梳頭動作,每次15~20次,每天3~5次。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肩關節疼痛消失,前屈上舉大于150°,外展大于90°,內旋后伸手達對側肩胛下角。顯效:肩部疼痛明顯減輕或已基本不痛,前屈上舉120°,外展80°,內旋后伸達第10胸椎。有效:肩部疼痛減輕,前屈上舉90°,外展70°,內旋后伸達第2腰椎。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
本組42例,治療時間最短2周,最長2月,隨訪時間1年,結果臨床治愈35例,顯效5例,有效1例,無效1例。
討論
肩關節周圍炎以臟腑虛寒、經絡阻滯為基本病機,從臟腑而言本病屬本虛標實證,多由于正氣虛弱或外傷勞損后風寒侵襲肩部,導致局部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不通則痛。陽陵泉為膽經合穴,足少陽經循行路線過肩,且肩部為手三陰、手三陽經及部分足經經筋結聚之所,根據上病下取之原則選筋會陽陵泉,能調和氣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止痛通經,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配合局部取穴,以疏通肩部局部經絡氣血。針灸治療即有先輩的經驗累積,又有大量的現代研究,安全、無明顯副作用,其低廉的價格、確切的療效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應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組織的拘急、攣縮,大有好處,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使用。
(收稿日期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