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駐林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
運用張朝曦降血壓基礎方治療高血壓病兩則
吳駐林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張朝曦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溫病學教研室教授,從事臨床、教學與科研近30年,臨床經驗豐富。張教授根據多年辨證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體會,總結和篩選出下列藥物組成降血壓基礎方:鉤藤15 g(后下),白蒺藜10 g,石決明30 g,決明子12 g,夏枯草10 g,野菊花10 g,葛根20 g,白芍15 g[1]。筆者運用此方加減治療高血壓病兩則,效果滿意。
典型案例
例1.患者,男,78歲。2015年1月10日就診。患者有反復眩暈病史十余年。曾被當地醫院診斷為“高血壓病”,服用降壓藥癥狀有所緩解??淘\:上午患者情緒激動后再次眩暈發作。神疲,頭暈,伴頭部脹痛,面紅,口苦,夜寐多夢欠佳,大便秘結,2~3 d一行,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測量血壓172/96 mmHg。辨為肝陽上亢之眩暈。治宜:平肝潛陽、清肝瀉火。方用降血壓基礎方加味:白蒺藜10 g,石決明15 g,決明子15 g,夏枯草10 g,野菊花10 g,白芍15 g,龍膽草8 g,黃芩12 g,鉤藤15 g(后下),茯苓20 g,白術12 g,生甘草5 g,水煎服。當天服用2劑后,患者頓感一身輕松,眩暈諸癥有明顯好轉,囑其堅持服用降壓基礎方原方。隨訪3個月,得知眩暈不再復發,血壓控制穩定。
例2.患者,男,20歲?;颊咴蜓灥结t院就診,診斷為“1級高血壓”,期間服用多種中藥效果不佳,于2015年4月20日就診??淘\:患者神清,面色少華,心煩,口干,不寐健忘,舌紅苔白,脈細數。測量血壓144/98 mmHg。辨為肝腎陰虛之眩暈。治宜:滋陰潛陽。治療降血壓基礎方加減:白蒺藜10 g,石決明15 g,決明子15 g,白芍15 g,鉤藤15 g(后下),葛根15 g,鱉甲15 g,龜板15 g,遠志10 g,生甘草5 g,水煎服,連服5劑后,血壓降至130/80 mmHg以下。每日監測血壓,期間眩暈不發作,血壓維持在正常值。
按:第1例患者年紀大,有高血壓病史,反復眩暈多年,因情志而誘發,氣郁化火,風陽升動,發為眩暈。陽升則面色潮紅,肝旺則擾動心神,以至少寐多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皆是肝陽上亢之征。予降血壓方平肝潛陽,兼瀉肝清火。第2例患者,從臨床表現可以判斷病機為肝腎精血虧虛,陰虛陽亢,因此以降壓基礎方滋陰潛陽降壓,并借鑒鄧鐵濤先生對舒張壓偏高選加鱉甲、龜板等用藥的經驗,處方用后均有顯效。
眩暈一證,歷代醫家對此論述頗多,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之說;劉河間有“無風不作眩,無火不作眩”之論;朱丹溪提出“無痰不作眩”;張景岳認為“無虛不作?!保χ鳌爱斠灾翁摗?;陳修園則按風、火、痰、虛論治[2]。而張教授降壓基礎方中藥物主要集中于平肝熄風類和清熱解毒類中藥。部分藥物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確有不同程度降低血壓的作用[3]。本方把現代降壓藥理與中醫從肝辨證論治相結合,體現著西醫學與中醫學的結合,從一個新的角度治療高血壓病,以此為經驗治療高血壓病或者眩暈,臨床不妨一試。
參考文獻
[1]張朝曦.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高血壓病[J].中國醫藥指南,2009,7(6):114-115.
[2]肖躍紅.眩暈中醫辨治體會[J].國醫論壇,2013,28(3):34-35.
[3]王小沙,陳可冀.降壓中藥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4,14(2):123-126.
(收稿日期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