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娜
專家經驗談
輸液不良反應原因的分析與對策
范文娜
作者單位:150086 哈爾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科
文章介紹輸液不良反應原因的分析與對策。
不良反應;輸液;分析;對策
輸液反應為臨床采用輸液療法治療疾病的各種非治療效應,為醫源性不良反應,也稱為熱原反應。但嚴格地說,熱原反應只是輸液不良反應的一部分。輸液反應所涵指的臨床癥狀較多,與許多因素密切相關,變異性較大。因此,輸液反應無可預見的規律性。為保證輸液質量及正確的臨床應用,必須嚴格監控每一環節,做到全程質量控制與藥學服務相結合,達到系統控制臨床輸液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目的。
最常見的輸液不良反應是熱原反應, 其他尚有熱原樣反應、過敏反應、微生物(細菌、芽孢、真菌)污染反應等。一般急性不良反應易引起臨床重視,而由微粒引起的慢性不良反應,如肺栓塞等,一旦發生,往往處理棘手。
常見癥狀有熱原反應和熱原樣反應所致的發熱、寒戰、嘔吐等。不同類型的輸液不良反應可能具有相似的癥狀,特別是在反應較輕的時候往往難以區別。全面了解輸液反應癥狀并具體分析,有助于正確判斷和處理。輸液反應中,最兇險的是過敏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腫,本文重點對這兩種常見癥狀進行詳細分析。
3.1 內毒素 又稱熱原,系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主要成分為脂多糖。靜脈給藥時,當進入體內的細菌內毒素達到一定量,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而導致發熱,可誘發熱原反應。
3.2 微粒 多為不能代謝的物質。微粒是引起慢性輸液反應,如肉芽腫、靜脈炎、肺栓塞等重要的原因。同時配液、輸液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3.3 理化性質 包括pH值、滲透壓等。由于藥物配伍后相互間作用, 可能使藥物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等,而影響療效和引起輸液反應。
3.4 活菌污染 活菌包括各種細菌、真菌類及芽孢等。一旦染菌,注射液可能出現霉團、渾濁等,但也可能肉眼不能發現。使用后果是嚴重的,輕者可致熱原反應,重者可致膿毒癥、菌血癥、內毒素中毒,甚至死亡。
3.5 低溫輸液 較大量(>300 mL)輸入低溫液體(<7℃),可導致患者寒戰、四肢覺冷,局部可刺激患者血管引起血管痙攣及局部疼痛,嚴重者導致靜脈炎。低溫輸液還可能加重感冒、心肌炎、心臟病變、高血壓等癥。
3.6 致過敏原 致過敏原的種類較多,除個別藥物本身的致敏作用外(如異煙肼),有的藥物因原料中的雜質而致敏(如青霉素、氨芐西林)。血制品、水解蛋白等也可能帶入致敏原,過敏反應與個體有關,一旦發生往往后果嚴重。
4.1 輸液質量 系生產輸液某個或若干個環節質控不嚴所致。輸液質量是與輸液不良反應發生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處方配伍 藥物配伍禁忌有很多方面,目前醫護人員對藥物配伍引起藥理變化、外觀變化及穩定性下降比較清楚,但對配伍所致輸液不良反應增加卻了解不多。
4.3 添加藥物 由添加藥物引起的輸液反應并不少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4.4 添加藥物劑量過大 醫護人員往往對一些靜脈滴注的藥理作用較平緩的藥物(如滋補保健藥品)劑量把握不嚴,從而導致輸液反應。
4.5 藥物致熱 有些添加藥物靜滴后,可發生類似輸液反應的藥物熱。
4.6 大容量注射液選擇不當 注射器選擇不當也是常見的造成輸液不良反應的原因之一。
4.7 輸液過程 一次性輸液器具,有助于克服從輸液器具帶入熱原。當操作不當時,如輸液量過大、過快致急性左心衰、肺水腫,輸入氣泡過多而致氣血栓。
4.8 患者因素 包括疾病、患者年齡和個體差異三方面。
對輸液不良反應的臨床處理,一般是停止輸液,分析癥狀,對癥治療,及時搶救,查找原因,杜絕再次發生。
5.1 過敏性休克的處理
5.1.1 臨床癥狀
5.1.1.1 先兆癥狀 在輸液過程突然出現任何異常表現均應考慮過敏反應,如咳嗽、打噴嚏、胸悶、口周或手指發麻、腹痛等。
5.1.1.2 皮膚過敏癥狀 皮膚瘙癢、蕁麻疹及其他皮疹等,可于休克早期發生,或與其他癥狀同時發生,但有時不發生。
5.1.1.3 呼吸道阻塞癥狀 表現為胸悶、氣促、心悸、喉頭堵塞感、呼吸困難、口干等,伴有瀕危感,是由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及肺水腫引起,??芍旅?。
5.1.1.4 循環衰竭癥狀 表現為面部蒼白、煩躁不安、畏寒、出汗、脈搏微弱及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是由周圍血管擴張導致有效循環血量不足所引起。
5.1.1.5 中樞神系統癥狀 表現為頭暈、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識喪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是由腦組織缺氧所引起。
5.1.1.6 消化系統癥狀 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5.1.2 體征 可見球結膜充血,瞳孔縮小或擴大,對光反應遲鈍,心音減弱。有肺水腫者,雙下肺可聞及濕啰音。休克經救治蘇醒后,患者常感周身無力,或有頭痛及精神不振。
5.2 急救處理 ①過敏性休克一旦發生應立即停用引起過敏的藥物。如為靜脈用藥時出現,不要拔針,換輸液器,繼續換上0.9%氯化鈉注射液快速滴入。就地搶救,去枕平臥或足高頭低位,解開衣帶。切忌轉院、轉科而延誤治療。②吸氧,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氣道暢通,必要時行球囊輔助呼吸。因喉頭水腫癥狀十分危急而影響呼吸時,可行環甲膜穿刺,以迅速緩解呼吸困難。③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0.1%腎上腺素0.5~1 mL,如癥狀不緩解,20~30 min后可遵醫囑再次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0.5 mL,病情嚴重者可靜脈給藥,并可重復應用。④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必要時建立兩條靜脈通路,確保用藥及輸液順暢。⑤應用抗組胺類藥物。肌內注射鹽酸異丙嗪(非那根)25~50 mg或苯海拉明20~50 mg。鈣劑有脫敏作用及對鏈霉素有解毒作用,對鏈霉素過敏者可加10%葡萄糖鈣10~20 mL靜脈注射,半小時后可再給藥1次。⑥應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此藥對抗過敏及升高血壓甚為有效。⑦補充血容量。上述處理后病情仍不好轉,血壓仍不回升時,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靜脈滴注,必要時可用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等升壓藥。⑧糾正酸中毒??捎锰妓釟溻c,用量可據病情調整。⑨呼吸抑制時,可肌內或靜脈應用可拉明、洛貝林等呼吸興奮劑。支氣管痙攣可緩注氨茶堿稀釋液。對喉頭水腫者,隨時準備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如發生心搏驟停,立即行心肺復蘇。⑩搶救的同時注意保暖,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尿量、心電圖等病情變化,根據病情變化隨時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颊呶疵撾x危險前不宜搬動。
5.3 急性肺水腫的處理
5.3.1 臨床表現 輸液過程中,患者自覺胸悶、恐懼、咳嗽、呼吸困難,同時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急速、心動過速、血壓升高,雙肺可聞及哮鳴音,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痰,此時應考慮出現急性肺水腫。5.3.2 急救處理 ①體位:取坐位或半臥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②吸氧:高流量6~8 L/min,35%乙醇濕化吸氧。③鎮靜劑:皮下或肌內注射嗎啡5~10 mg或哌替啶50 mg,昏迷、休克及嚴重肺部疾病患者禁用。④利尿劑:靜脈注射快速利尿劑,減少回心血量。⑤強心劑:緩慢靜脈推注西地蘭0.2~0.4 mg。⑥血管擴張劑:降低心臟前后負荷。⑦氨茶堿:解除支氣管痙攣,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⑧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可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周圍血管阻力。⑨密切觀察意識、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壓、尿量、滴速、用藥反應等。及時、準確、詳細地記錄。
R47
A
1672-7185(2016)12-0019-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2.008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