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臨床路徑
文章介紹腭裂臨床路徑。
腭裂;臨床路徑;診斷;治療;出院標準;變異及原因
第一診斷為腭裂(ICD-10:Q35),行腭裂修復術(ICD-9-CM-3:27.62)。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口腔醫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①腭部裂開,可為完全性裂,也可為不完全性裂;可為單側裂,也可為雙側裂。②有的為黏膜下裂(隱裂),腭部未見明顯裂隙。③完全性腭裂常伴有牙槽突裂及唇裂,牙列錯亂。④常伴有上頜骨發育不足,面中部凹陷畸形。
根據《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口腔醫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選擇腭裂修復術,其適應證為:①患兒年齡>10個月,血常規、胸部X線等檢查結果均正常;②無嚴重先天性其他臟器的異常;③無上呼吸道感染、腹瀉及其他異常;④口腔內無潰瘍及黏膜糜爛;⑤兩側扁桃體、增殖體無炎癥。
≤9d。
①第一診斷符合ICD-10:Q35腭裂疾病編碼;②病人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如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2~3d。
必須檢查的項目: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血型;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胸部X線;心電圖(視情況而定)。
根據病情可選擇:超聲心動圖(心臟雜音/先心病);頭顱定位側位片、頭顱CT(必要時);有條件、能夠配合的患兒可開展鼻咽纖維鏡和(或)鼻流計等腭咽功能及語言功能檢查。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選用青霉素類或其他類抗菌藥物,預防性用藥時間為術前30 min。
入院第3~4天。麻醉方式:氣管內插管全麻。手術內固定物:無。術中用藥:麻醉常規用藥、術后鎮痛泵的應用。輸血:視術中情況定。
4~5d。
根據當時病人情況而定復查的項目。
術后用藥:抗菌藥物選用青霉素類或其他類抗菌藥物,用藥時間3~5d。必要時使用止血藥及激素類藥。
①傷口愈合良好;②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或)合并癥。
①有影響手術的綜合性疾病,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診斷和治療,必要時需要行CT、磁共振(MRI)和超聲心動圖等檢查;②上頜骨段移位嚴重的腭裂必要時需要正畸輔助復位移位的骨段、縮小裂隙;③裂隙過寬的單、雙側腭裂可能需要犁骨粘骨膜瓣來關閉腭裂的鼻腔側裂隙;④軟腭過短、腭咽閉合功能差的腭裂必要時需要同時行咽成形術以改善發音。
R782
A
1672-7185(2016)07-0022-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10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