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萍
臨床經驗薈萃
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李曉萍
作者單位:114000 遼寧 鞍山,鞍山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病房
目的 探討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鞍山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新生兒肺炎患兒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100.0%、體溫恢復時間(2.14±0.27)d、復發率5.3%、滿意度97.4%,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新生兒肺炎患兒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患兒康復進程,值得推廣使用。
新生兒肺炎;人性化護理;效果
新生兒肺炎為新生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點,患兒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及呼吸困難等,嚴重時會導致新生兒死亡[1]。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以病人為護理中心,為其提供整體化、個性化的護理。本研究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76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兒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所有患兒均經查體、影像學檢查等證實為新生兒肺炎。觀察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2~22d,平均(10.25±3.14)d;早產兒12例、足月兒26例。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2~23d,平均(11.02±3.24)d;早產兒14例、足月兒24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如及時清理患兒呼吸道內分泌物,保障呼吸道通暢;嚴密監測患兒生命體征;給予給氧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采取的護理措施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2.1環境護理 嚴格控制病房內的溫濕度,為患兒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對于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兒進行相應分隔,護理人員或患兒家長需接觸患兒時,嚴格執行洗手制度。
1.2.2.2喂養護理 給患兒喂奶之前,應先對奶具進行嚴格消毒,保障奶具專人專用;喂奶過程中,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每隔2 h為患兒喂奶1次,詳細記錄喂奶量,避免因喂奶量過多而引起嘔吐或誤吸;喂奶后,應使患兒保持頭高右側臥位,嚴密觀察患兒喂奶后的反應。
1.2.2.3保溫護理 采用熱水袋或保暖箱維持患兒體溫,熱水袋的溫度以40℃為宜,用毛巾包裹熱水袋,將其置于患兒的肢端,每隔1 h更換1次;保溫箱的溫度應控制在34~37℃。
1.2.2.4呼吸道護理 因患兒氣道黏膜充血,加之患兒氣道較為狹窄易出現堵塞,因此,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患兒的呼吸道情況,及時清理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必要時可采用霧化吸入,促使痰液順利排出。
1.2.2.5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兒家長交流,告知患兒家長患兒的病情及護理方法等相關內容,緩解患兒家長內心的壓力,使患兒家長能夠配合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治療效果、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復發率及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1.4評價指標 治愈:患兒肺部陰影及其肺部炎癥完全消失。顯效:患兒肺部陰影面積顯著縮小,肺部炎癥被大量吸收。有效:患兒肺部陰影面積有所減小,肺部炎癥被部分吸收。無效:患兒肺部陰影及其肺部炎癥無任何改變。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143,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2.14±0.27)d、復發率5.3%、滿意度97.4%,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新生兒肺炎主要由細菌、衣原體及病毒等病原體引發,可發生于新生兒出生后的各個階段,主要臨床表現為患兒體溫持續較低、拒奶及呼吸淺促等,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2]。由于患兒年齡相對較小,加之病情發展較快,常規護理常無法有效控制患兒的病情發展,進而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3]。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護理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將自身的專業護理知識融合于人性化護理服務中,采用人性化的方式,以病人為護理服務中心,提供優質護理服務[4-5]。
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嚴格控制患兒病房內的溫濕度,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能夠降低患兒受到感染的幾率;針對煩躁不安的患兒,護理人員給予其適當撫摸,讓患兒感受到一定的安全感,以穩定患兒情緒[6];針對體溫持續較低的患兒,采用保溫護理能夠使其體溫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加強患兒呼吸道護理并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加強巡視力度,能夠及時發現患兒呼吸暫停、心力衰竭等異常情況,避免患兒長時間缺氧;為患兒吸痰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動作應輕柔,避免損傷患兒的呼吸道黏膜,降低感染的發生率;患兒應盡量喂養母乳,以保障其營養所需,穩定患兒情緒。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及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提示在新生兒肺炎的治療中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新生兒肺炎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患兒的康復進程,值得推廣使用。

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指標比較
[1] 周旭.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綜合效果研究[J].四川醫學,2012,33(5):911-912.
[2] 王景.人性化護理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2):212.
[3] 周玲.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8):96-97.
[4] 何麗珍.人性化護理模式在46例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綜合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2):1690-1691.
[5] 沈靜.新生兒肺炎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綜合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7):150-151.
[6] 譚朝暉.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3,11(5):207-208.
R47
A
1672-7185(2016)07-0042-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18
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