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臨床經驗薈萃
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近期療效
王兵
作者單位:465550 河南 信陽,信陽市新縣人民醫院外一科
目的 觀察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近期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新縣人民醫院外科收治的106例成人腹股溝疝病人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行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行腹膜間隙無張力術治療,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前和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VAS疼痛評分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7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5,P<0.05)。術后兩組VAS疼痛評分均較術前顯著降低,且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觀察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可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輕病人術后疼痛,值得推廣使用。
成人腹股溝疝;治療;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近期療效;疼痛
成人腹股溝疝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該病多發于老年人群,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是腹股溝疝病人康復的關鍵[1]。本病多采取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手術方式也在不斷豐富和變更,采取傳統的疝修復術治療本病日趨減少。近年來,無張力疝修復術在臨床中的應用逐漸增多,但是,對于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的臨床療效仍存在一定的爭議[2]。為此,筆者對我院外科收治的106例成人腹股溝疝病人進行研究,以探討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106例成人腹股溝疝病人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32~58歲,平均(45.26±1.12)歲。對照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33~61歲,平均(46.85±1.21)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病人行硬膜外全麻,取腹股溝斜切口;游離精索、疝囊后于疝囊頸部結扎,內翻后塞回腹腔,將之置入網塞,并與內環邊緣縫合;補片置入精索后方,平鋪后采用可吸收縫線與周圍組織縫合并固定;將腹外斜肌腱膜縫合,將皮下環重建,術后切口逐層縫扎。
1.2.2觀察組 行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治療。病人行硬膜外全麻后,采用標準腹股溝切口;逐層切開并分離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游離充分并保護腹股溝區域神經及髂腹下神經,尋找疝囊,使之充分游離至疝囊頸部;打開腹橫筋膜后,鈍性分離腹膜前間隙,較小疝囊,應將之游離徹底后再納入腹腔,較大疝囊應在距疝囊頸2 cm左右處切斷疝囊,將遠側斷端徹底止血后置于原處,縫扎封閉近端后納入疝環口;在腹膜外下方將精索分開,與腹壁肌層緊貼,用鹽水紗布鈍性分離腹膜前間隙,采用補片覆蓋腹膜前間隙并將之填平;最后縫扎腹外斜肌腱膜、腹膜筋膜等組織。
1.3 觀察指標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組術前和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VAS疼痛評分變化情況,VAS疼痛評分標準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7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75,P<0.05),見表1。
2.2兩組術前、術后VAS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兩組VAS疼痛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減小,且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觀察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腹股溝疝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腹腔內臟器官通過腹股溝缺損處向體表突出的解剖結構異常性疾病,該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和工作[3]。目前,手術是治療本病的最有效方法。隨著醫務人員對腹股溝區解剖結構認知的逐漸深入,加之傳統術式存在較多缺陷,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得到較多認可,該術式具有病人痛苦小、術后恢復快及術后復發率低等優點,已成為目前臨床治療成人腹股溝疝最常用的術式[4-5]。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治療腹股溝疝,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VAS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如下: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無需進行廣泛解剖,對病人的損傷較小;補片放置于深在的且無神經分布的腹膜前間隙,因而疼痛感較輕且無異物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術中在腹膜前間隙對恥骨肌孔行無張力修補,同時修補了直疝、股疝、斜疝的缺損部位,達到了全腹股溝區修補目的,與腹股溝解剖生理及壓力學原理相吻合有關[6]。疼痛是腹股溝疝手術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由于術中機械操作等易造成神經損傷,進而引起疼痛;術中在內環以上水平應用較為寬廣的補片對疝囊進行修補,減小了損傷神經及輸卵管的可能;補片離精索較遠,較少引起精索粘連所致的射精疼痛。
綜上,采用腹膜前間隙無張力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術后近期療效顯著,且可明顯減輕病人疼痛,值得推廣使用。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表2 兩組術前、術后VAS疼痛評分比較 (分)
[1] 馬校軍.女性腹股溝疝277例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0):3501-3503.
[2] 于華杰,滕安寶,查曉光,等.3種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比較[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23(2):267-270.
[3]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4年版)[J].中華外科雜志,2014,52(7):481-484.
[4] 鄒冰子,隋峭崎,隋梁,等.國內成人腹股溝疝手術治療的發展現狀[J].海南醫學,2013,24(17):2600-2602.
[5] 陳創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溝疝手術治療的回顧與進展[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4):334-336.
[6] 呂聞耀.前路腹膜前間隙修補治療腹股溝疝5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2,14(6):791-792.
R65
A
1672-7185(2016)07-006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25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