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伯
臨床經驗薈萃
肺血栓栓塞癥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
劉思伯
作者單位:300400 天津,天津市北辰區天穆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目的 總結肺血栓栓塞癥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天津市北辰區天穆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17例肺血栓栓塞癥行溶栓治療病例,對其進行系統護理,包括評估病情、穩定病情、心理干預、溶栓護理及康復指導等。結果 15例好轉出院,2例轉外院治療。出院1年后隨訪,4例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淤血、淤斑,可耐受,未終止服用華法林;3例由于出院后未規律服用華法林肺栓塞復發。結論 積極對肺栓塞病人進行規范護理,可提高療效,促進康復,值得推廣使用。
肺栓塞;治療;溶栓;護理;效果
肺栓塞是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所導致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癥狀的總稱,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癥(PTE)是肺栓塞最常見的類型。PTE發生時,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部位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循環受阻而出現呼吸衰竭[1]。PTE發生后,溶栓治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近年來,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在PTE溶栓治療中的作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rt-PA采用細胞重組技術生產,無抗原性,能直接將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相比尿激酶對纖維蛋白更具有特異性[2]。然而,溶栓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易導致機體止凝血功能異常而有出血傾向,因此,在治療過程應給予全方位護理,以保證治療過程順利進行。為此,收集我中心2013—2015年收治的17例PTE溶栓治療病例,總結護理心得體會。現報告如下。
收集2013—2015年我中心收治的PTE病人17例,全部病人均經肺CT和(或)磁共振(MRI)檢查確診,男10例、女7例;年齡56~71歲,平均(60.4±5.6)歲;病程3~48 h,平均(18.4±10.7)h。12例有原發基礎性血栓疾病,其中下肢血栓7例、冠狀動脈血栓3例、腦血栓2例。全部病人均同意采用rt-PA行溶栓治療,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2.1病情評估
2.1.1可能性評估 病人入院后,首先采用Wells評分法對其存在肺栓塞的可能性進行評估。相關評估參數包括靜脈血栓病史、心動過速、近期手術或制動、下肢深靜脈栓塞臨床表現、咯血、腫瘤。臨床可能性判定:<2分低度臨床可能;2~6分中度臨床可能;>6分高度臨床可能[3]。
2.1.2危險分層 采用肺栓塞嚴重指數(PESI)對栓塞的危險程度進行分層。評分越高,提示栓塞危險性越大。護理人員必須充分重視病人病情的危險程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2.2穩定病情 PTE發生后,多數病人處于乏氧狀態,存在肺動脈高壓、右心衰及休克等表現,因此,應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并給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根據病人血壓狀態謹慎進行對癥處理,如強心、利尿等;休克者可應用多巴胺維持收縮壓;呼吸困難者可經鼻導管或面罩吸氧,維持血氧飽和度≥98%。
2.3心理干預 栓塞一般發病較急,病情變化較快,病人易出現驚慌、恐懼等心理。護理人員在實施搶救時,必須保持鎮靜、操作熟練,使病人對其產生信任及安全感。度過急性期后,護理人員應進一步觀察病人的心理變化,必要時請心理科醫師協助治療。
2.4溶栓護理
2.4.1溶栓前的準備工作 準備好相應治療及搶救藥品,檢查急救設備是否良好。采集病人外周血,評估其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備血200~400 mL。如病人在溶栓治療前皮膚有淤點、淤斑等,應仔細記錄。
2.4.2溶栓治療的護理 保證病人所用藥物的效力,做到現用現配,未用藥物嚴格按照說明妥善保存。病人溶栓治療過程中,注意輸液泵時間和速度的設定是否準確,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穿刺點是否存在藥液外滲和出血等。如在治療過程中出于醫療需要進行采血時,采血后需要進行壓迫止血,必要時可采用彈力繃帶加壓止血。
2.4.3制動 病人在溶栓治療過程中要嚴格制動,防止栓子脫落造成再栓塞。用藥期間病人應嚴格臥床,盡量不要搬動病人;如需要外出檢查,應采用平車接送,嚴禁步行。
2.4.4病情觀察 每日復查止凝血功能。觀察病人是否存在出血傾向,如穿刺局部、牙齦、皮膚是否有淤血、淤斑,與溶栓治療前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存在咯血、嘔血、口腔黏膜及牙齦出血等癥狀。此外,還應注意病人的意識狀態,尤其是老年人要警惕腦出血的發生。
2.5健康宣教 抗凝治療后病人需要服用華法林,雖然這屬于院外治療,但是對于預防栓塞復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病人出院后應注意藥物不良反應,注意身體各部位是否有出血傾向;觀察大小便顏色;使用軟質牙刷,不用鋒利的剃須刀,避免碰撞;定期門診復查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等。
本組病人經系統治療及護理后,15例好轉出院,2例轉外院治療。出院1年后隨訪,4例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淤血、淤斑,可耐受,未終止服用華法林;3例由于出院后未規律服用華法林肺栓塞復發。
引起PTE最常見的誘因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外科手術后,病人長期臥床缺乏活動或需要使用止血藥物預防或治療出血,嚴重肢體和軟組織創傷、原發下肢血管性疾病,或有慢性心肺疾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容易形成DVT,引起肺栓塞[4]。我國肺栓塞發病率遠低于西方國家,但近年來發病率有顯著上升趨勢[5]。目前,對于PTE多主張早期溶栓治療,恢復肺組織血供,改善通氣血流比,進而有效恢復病人的呼吸功能。而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我們應正視PTE溶栓治療過程中的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護理人員應提高對該病的識別能力,確診后立即進行危險分層并有效維持病人循環和呼吸功能;在病人病情平穩后行溶栓治療。肺栓塞的溶栓治療是一個持續過程,病人出院后還需要口服華法林,尤其是肺栓塞反復發作者,可能需要終身用藥,因此,應做好健康宣教,避免不良結局的發生。
[1]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99-106.
[2] 馬玥.急性肺栓塞rt-PA溶栓治療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z1):35.
[3] 周舸,胡迪,黃麗紅.8例急性大面積肺栓塞的急救和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976-977.
[4] 黃利娥,余娜,劉曉英,等.9例術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SICU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26(1):102-103.
[5] 田麗.急性肺栓塞的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4):1299-1301.
R47
A
1672-7185(2016)07-004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19
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