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象州 545800
?
衛生管理
放射診療機構放射防護現狀及改進措施
陳忠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象州545800
【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區放射診療機構放射防護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方法: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中的規定,對本地區的放射診療機構放射防護輻射達標情況、設施達標情況及人員防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測。結果:本地區放射診療機構存在監督不到位、設施防護不足、工作人員及患者的防護意識差的情況。結論:在工作中要加強監督工作,加強對放射設備的性能、場所的防護監測,加大工作人員對放射防護設備性能的管理,督促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放射設備的性能,提高工作人員及檢查患者的個人防護意識,做好防護措施。
【關鍵詞】放射診療;放射防護;監測
在疾病診斷中,放射診療方式應用范圍廣,影響力大,為患者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依據。隨著醫療器械的發展,放射診療設備地不斷改進,被大量應用于臨床中。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放射診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因缺乏放射防護意識,使自己和患者受到了電離輻射,對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因此,筆者根據放射診療機構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從監測的角度對放射防護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放射防護標準
為減少放射工作人員和患者在放射診療機構受到超額的放射照射劑量,國家頒布了衛生部令《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在頒布的標準中,對放射診療機構和放射工作人員提出了要求[2]。
2放射診療機構放射防護存在的問題
2.1放射防護監督問題一些放射診療機構選擇的工作場所不符合國家防護規范,在對工作場所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時,沒有向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沒有取得審批手續,從而留下設計不合理、機房面積不足、防護措施不達標等安全隱患,造成經濟損失[3]。如對象山縣水晶鄉衛生院的檢查發現,該院位于門診樓1樓放射科X光室的數字化醫用X射線攝影系統(DR),由北京中科美倫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ZK-DR(A),編號為20130709269,機器性能檢查符合《醫用常規X射線診斷設備影像質量控制檢測規范》(WS76-2011)規定的技術要求,雖然機房的防護監測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 l8871-2002)中相關劑量限值的要求,但機房受檢者防護門處存在X射線泄漏問題,上門縫0.97μSv/h,下門縫0.14μSv/h,左門縫0.35μSv/h,右門縫0.36μSv/h,中心0.34μSv/h,(本底:0.06~0.16μSv/h)。而象州縣大樂鎮衛生院的X射線攝影系統符合標準,但機房同樣存在防護門處X射線泄漏問題,上門縫0.83μSv/h,下門縫0.52μSv/h,左門縫0.28μSv/h,右門縫0.52μSv/h,中心0.41μSv/h,(本底:0.06~0.16μSv/h)。因此,兩所衛生院需要加強監測個人防護。
此外,衛生監督部門中放射衛生監督專業人員少,日常監督不到位,不了解自己負責區域內的醫療設備情況,導致多數放射診療設備沒有取得放射診療許可證,造成多數設備處于無證上崗的情況。如在象州縣象州鎮衛生院第一次檢查時發現,該院的深圳市藍韻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KeenRay TOP-U,編號為DU0114800369的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DR),管電壓指示的偏離超過了標準要求規定的±5%或±5kV,在檢查后衛生院聯系了廠家工程師到衛生院對機子進行了調試,使管電壓指示的偏離達到了標準要求。
2.2投入到放射診療設備防護不足從對放射機構監測中發現,一些基層放射機構由于缺乏資金,購買已經淘汰的放射設備或購買二手、三手的設備或是改裝組機,這些設備的放射防護性能較差,并且不能保證診斷質量,在為患者診療時容易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導致患者重復檢查,接受過多的輻射劑量,并且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而與一些基層的放射機構相反,一些大型放射診療機構為了增加自身的競爭力,盲目引進部分放射診療設備,開展多個項目的診療活動,但由于監測設備防護機制的落后,未對設備進行穩定狀態監測,使設備管理工作陷入被動的局面,導致防護不足。
2.3工作人員及患者個人放射防護意識差一些放射診療機構工作人員放射防護意識差,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放射輻射的危害性,對放射防護不重視,沒有使用個人防護放射用品,個人劑量監測劑即便是在工作時間也沒有按照規定佩戴,而且一些工作人員不具有上崗資格,放射診療機構為了追求效益和醫療診斷效果,對放射防護工作不重視。還有一些放射機構的工作人員貪圖經濟效益,增加診斷膠片量,從而增加了患者接受放射照射的劑量。此外,放射診療機構在申請設備許可證時,為患者配備了放射防護用品,但患者在接受檢查時,一些放射診療機構未能按照規定為患者使用非照射部位的防護用品,使防護用品成為擺設,并且一些放射醫療機構的醫生對患者接受放射檢查項目不具備正當的分析能力,將放射檢查項目作為常規檢查,隨意讓患者接受放射檢查,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照射,增加了照射劑量。
3改進方法
3.1加強放射診療機構的監督工作監督管理部門要根據法令法規對放射診療機構的射線診療機房、設備進行評估,執行國家規定的審批手續,保證放射診療機構的防護設施達到國家要求。對評估不合格的放射診療機構限期整改,直至符合規定。監督部門在檢查過程中要重點檢查放射診療機構是否在其資質范圍內開展放射診療工作,檢查其出具的報告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檢查人員、設備是否滿足診療工作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員劑量檢測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情況,將放射防護工作作為考核放射診療機構建設質量的依據[4]。
3.2加強放射診療機構放射設備的管理根據相關規定,放射診療機構的放射設備平均每年都要進行1次檢修和狀態評測,通過檢修和評測狀態評估放射設備的質量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保證患者接受輻射的劑量在合理的范
圍內,避免患者由于設備不穩定和靈敏度低等原因重復檢查,造成輻射劑量的增加[5]。此外,放射診療機構的放射工作人員要了解放射設備的性能,在不影響診斷效果的情況下,要為患者選擇低電流、高電壓合理的測量值,縮短曝光時間、縮小照射的范圍,在保證圖像清晰的前提下,減少患者接受的輻射,并盡量控制在患者需要檢查的部位。
3.3提高放射工作人員和患者的個人防護意識針對放射診療機構存在的問題,監督部門要定期舉辦培訓班,根據不同職位的人員做不同的宣傳工作,如放射診療機構的領導要學習管理及防護意識方面知識;放射工作人員要參加培訓學習,學習防護知識,通過培訓、學習和宣傳多種渠道,提高領導和工作人員對放射防護工作的意識,做到合理使用放射診療設備,不危害他人的利益。此外,對就診的患者宣傳電離輻射的危害性,指導患者進行自我防護,在為患者診療過程中幫助患者做好防護措施。
4小結
針對放射診療機構放射防護監測中的問題,除上述應對措施外,放射診療機構在增加設備的同時,還需要提升放射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制定應對設備發生問題時的應對預案,并設定緊急情況,進行實地演練,以保證應對緊急情況的預案具有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特點。
綜上所述,在放射診療機構的防護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員要提高業務水平、防護意識,建立健全放射診療的監督機制,從而降低由放射防護導致的事故,以保護放射工作人員和患者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張雷,邳建庭,李春富,等.北京市通州區公立與私立醫院放射診療場所防護監測與分析[J].首都公共衛生,2014,8(5):219-221.
[2]鄭鈞正.醫療照射防護是現代社會必須充分重視與強化的熱點課題[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4,31(10):755-757,763.
[3]譚育林.放射防護質量量化評價對醫療機構放射防護質量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4):751-753.
[4]郝歡.醫院放射防護問題及對策淺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4,32(2):108.
[5]譚紅玉,鄧群娣,楊水蘭,等.淺談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對放射防護管理的促進作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9):29-30.
(收稿日期:2015.11.02)
【中圖分類號】R1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