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構建科學、規范、實用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有效防止高校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
【關鍵詞】高校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 ?管理 ? 創新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096-02
高校的非經營性資產是高校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直接參與生產和流通,是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用于高校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等占有和使用的,所有權屬于國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這部分資產不具有增值性,只要求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包括用于高校教學、科研的資產和高校各職能部門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各種國有資產。當前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基本處于無償占用的狀態,同時沒有特定的監督部門,使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問題逐漸凸顯。
一、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權歸屬不清晰,經營性與非經營性之間的界限模糊。資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使用、維護和保養規定。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時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明確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問題。如高校利用財政無償劃撥的資金投資建設或購買的土地、房屋、設備設施等實物資產,存在著嚴重的賬實不符現象,如不計提減值準備、無形資產不計價入賬等。高校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資產后,運營效益低下,產權收益不明確。學校作為該部分資產的產權所有者對其在運營中的監督和管理不到位。
(二)審查監督機制不健全,管理體系不完善。首先,歸口管理部門在資產的使用過程中,大多沒有明確專門負責資產審查監督的機構和人員,即使有專門的審查監督機構和人員,其職責和權限也不明確。其次,高校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由于無償使用,導致其使用效率降低下。再次,歸口管理部門的領導或資產管理員都不是專業人員,致使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到位,只重視使用,忽視監管和維修、養護等,出現問題又難以問責。最后,由于學校與各部門間的權責不明晰,致使有些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用途被人為改變,用于經營性目的。甚至有些被轉借或出租,利用高校教學科研資產開展對外有償服務或合作辦學等,獲取收益后部門自行留用。
(三)使用效率低下,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由于高校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部門只有資產使用權,沒有資產處置權限,也不承擔任何的使用成本,導致高校的使用部門對資產的管理不關心、不重視,也不關注資產的完好狀態及使用效率。更有甚者出現如下現象:使用部門間爭設備、爭資金;受贈的資產不入賬;設備閑置在某個地方無人管理;想用的人無設備可用,不需用的人占有著設備不用;損壞的設備長期閑置無人問津等,致使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混亂、利用率低下。
(四)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流失較嚴重。當前,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流失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儀器設備等的重復購置導致有限資源浪費而造成的間接資產流失。二是非經營性的資產改變用途,轉化為以經營為目的,但是轉化后的經營性資產卻不能被很好地利用,造成流失。三是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因管理、維護、使用不當等,導致提前處置或低價處置,造成流失。四是財務管理不規范,如財務管理的計劃控制和支出控制制度的缺乏或執行的不規范等,造成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流失。
二、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創新策略
為了切實防止高校國有資產的不斷流失,有必要創新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
(一)嚴格界定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產權。既然高校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歸國家所有,是學校從事教學、科研、生產等各項工作的物質保障,高校就應該嚴格界定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與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界限,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健全產權登記、建立并完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新方法、新體制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為解決非經營性國有資賬實不符、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等問題提供保障。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來源大體相同,大多來源于財政撥款,但由于各高校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規模、管理機構設置、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均不相同,所以在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各高校還應結合自身的資產管理特點,制定適合本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特點的內部管理制度,以便進一步詳細具體地對國有資產實施管理,明確各層次管理者的責任。
(三)設立或完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專門機構。在明晰高校非經營性與經營性國有資產權責歸屬的前提下,高校應該設立一個專職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來履行高校管理國有資產的職能。已經設立國有資產管理專門機構的高校,需要在現有管理體制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和創新管理體制,完善管理方法,真正按照資產類別、資產性質和資產使用部門的不同,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對其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維護和管理,切實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確保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保值。
(四)建立并完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為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審查審核機制。高校資產管理部門要同時承擔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責,隨著高校后勤產業化改革的進程,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化為經營性的部分越來越多。在轉化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審批制度不健全,審批手續不規范、不齊全的問題,致使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與經營性國有資產界限不清、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低下、資產流失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鑒于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轉為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審查審核機制,全面掌握資產轉化的總量及產權界限,強化資產轉移前、轉移中、轉移后的全過程管理,促使高校合理配置資源。
(五)充分發揮財務監管作用,防止國有資產減值和流失。高校財務部門承擔著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責任,全面發揮高校的財務監管作用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至關重要。財務部門在資產購置方面要嚴格控制購買規模和支付的金額,履行嚴格的資產驗收入庫手續和報賬制度。在資產的日常核算過程中,財務會計部門不但要設置資產核算的各種總賬,還要設置相關的明細分類賬,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總、分類管理。此外,通過設置輔助賬,記錄資產的來源、價值、使用部門、完好狀態及管理責任人等信息,明確管理責任。在國有資產從非經營性向經營性轉移時,及時辦理轉賬手續。在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處置時,應按市場價格轉讓或聘請專業的資產評估機構對擬處置的資產進行價值評估,按市場價或評估價處置資產,也可以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此外,高校的國有資產在核算方面已經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如國定資產開始計提折舊,無形資產進行了價值攤銷,但總體而言資產的計價還是采用賬面價值計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資產的價值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建議財政部再次修訂《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時能夠引入公允價值對高校資產進行價值計量,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六)全面提升高校相關人員的資產管理能力。高校資產管理相關人員作為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分配者和管理者,必須有較強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才能確保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利用率高、保值、不流失。因此,在資產管理人員配備上,應嚴格審查和把關,盡可能配備精明強干、管理意識強和有專業管理能力的人員作為資產管理人員。高校應定期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管理人員保護國有資產的意識,加強維護高校資產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總之,針對當前高校資產管理中發現的諸多問題,加強和完善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既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因此,創新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全面提高高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質量、改進資產使用效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房子琪.高校資產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帕累托改進理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2]李華軍,鄒富發,張玉磊.基于績效視角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1(6)
[3]劉小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問題研究[J].河南科技,2012(15)
【作者簡介】張春妍(1972-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天津農學院審計處。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