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土深 王 輝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
苦參素治療乙肝所致肝纖維化的臨床藥理研究
郭土深王輝
廣東藥科大學,廣東廣州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苦參素對乙肝所致纖維化的治療作用。方法:選擇乙肝所致肝纖維化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使用維生素C,小柴胡沖劑等藥物進行常規保肝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苦參素注射液治療,比較兩組血清肝纖維化4項指標、乙肝病毒標志物和外周血T淋巴細胞功能的差異。結果:兩組血清肝纖維化4項指標,乙肝病毒標志物和外周血T淋巴細胞功能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苦參素可有效抑制乙肝所致的肝纖維化,拮抗乙肝病毒,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苦參素;肝纖維化;藥理作用
肝纖維化并非一種獨立性疾病,主要指肝臟組織受各種致病因子侵襲而出現異常增生的一種病理反應。肝纖維化主要由肝臟損傷和修復所引起,若損傷時間長,肝纖維化的時間也將延長,肝臟長期處于纖維化狀態會演變成肝硬化。因此阻斷肝纖維化對預防肝硬化極具意義。有研究指出,肝纖維化的發生與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關[1]。筆者采用苦參素對30例乙肝所致肝纖維化患者進行治療,療效理想,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乙肝肝纖維化患者60例,均與《乙型肝炎診斷標準(WS299-2008)解讀》中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相符:HBSAg和(或)HBeAg呈陽性;血清TBI低于30μmol/L;HBV-DNA大于103[2]。隨機將60例乙肝纖維化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1~47歲,中位年齡40歲。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0~46歲,中位年齡39歲。比較兩組性別構成比例與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保肝治療:甘利欣(國藥準字H10940190,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 150mg/次,以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滴注,1次/d),維生素C(國藥準字H50020036,生產廠家: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口服,150mg/d),小柴胡沖劑(國藥準字Z20044450,生產廠家:河南新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開水沖服,10g/次,3次/d)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苦參素注射液(國藥準字p0065705,生產廠家: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肌肉注射,400~600mg/次,1次/d,每周3次,持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應用放射免疫法對患者的四項肝纖維化指標進行檢測,包括:LN(層粘連蛋白)、Ⅳ(Ⅳ型膠原)、PC-Ⅲ(Ⅲ型前膠原肽)、HA(透明質酸酶);應用ELISA檢測法對兩組患者的HBeAg、HBSAg指標進行檢測;應用PCR檢測法對兩組患者的HBV-DNA指標進行檢測;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患者的T細胞亞群。
1.4統計學方法統計學分析應用軟件SPSS 16.0,計量數據以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對比治療后,觀察組各肝纖維化指標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HbeAg、HBSAg、HBV-DNA轉陰率對比治療后,觀察組HbeAg、HBSAg、HBV-DNA轉陰率分別為23.3%(7/30)、6.7%(2/30)、26.7%(6/30);對照組HbeAg、HBSAg、HBV-DNA轉陰率分別為13.3%(4/30)、3.3%(1/30)、16.7%(5/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情況對比治療前,觀察組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各為50.57±4.35、37.14±4.03、32.38±3.14、1.18±0.34;對照組上述指標各為51.61±4.12、38.73±4.02、31.27±3.11、1.16±0.19,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各為60.61±4.52、42.49±4.73、28.62±3.57、1.53±0.31;對照組上述指標各為53.14±6.14、39.05±5.10、30.16±3.28、1.18±0.28,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苦參素藥理作用分析苦參素屬于一種生物堿,從中藥苦豆子中提取而來,具有非常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如抗炎、抗腫瘤、抗病毒等。
3.1.1抗肝纖維化李繼強、華靜等研究發現,苦參素能夠抑制大鼠體內的肝星狀細胞增殖,阻斷轉因子β1的發展,具有預防肝纖維化的效用[3]。周愛玲還研究了苦參素對纖維細胞增殖及Ⅲ型原膠原mRNA表達的影響,發現苦參素Ⅲ型原膠原mRNA表達產生劑量依賴性,可對纖維細胞增殖產生抑制作用,苦參素能夠降低膠原合成,達到抗肝纖維化的效果[4]。
3.1.2保肝降酶王國俊等[5]研究表明,苦參素可對脂多糖加氨基半乳糖引發的小鼠肝衰竭產生保護效用,降低小鼠體內ALT水平與肝壞死程度,阻斷腫瘤壞死因子毒性與肝細胞壞凋亡,為臨床采用苦參素治療肝炎提供了重要依據。
3.1.3抗炎、抗病毒苦參素可產生大量抑制炎性細胞因子,能夠對巴豆油、冰醋酸等引起的滲出性炎癥產生對抗作用。苦參素可阻斷柯薩基病毒殼核蛋白因子的表達,具有明顯的抗病毒活性。吳瑋,劉春華,王千鈞等學者研究發現,苦參素可提升HBeAg、HBSAg等乙肝病毒標志物的轉陰率,抑制肝細胞壞死因子增殖,調節人體免疫系統,改善機體T淋巴細胞功能,清除病毒[6]。
3.2本研究結果與苦參素藥理作用的相關性分析LN、Ⅳ、PC-Ⅲ、HA為肝纖維化的四項指標,指標計數越少,則證明肝纖維化程度越低。HBeAg、HBSAg、HBV-DNA為乙肝病毒標志物,可用于判斷人體是否攜帶乙肝病毒。在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保肝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苦參素治療、藥理作用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LN、Ⅳ、PC-Ⅲ、HA四項肝纖維化指標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苦參素具有較強的抗纖維化功能。觀察組HBeAg、HBSAg、HBV-DNA轉陰率分別為23.3%、6.7%、26.7%,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3.3%、3.3%、16.7%,外周血T淋巴細胞功能也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苦參素具有促進乙肝病毒轉陰,提升外周血T淋巴細胞功能的效用。
綜上所述,苦參素可有效抑制乙肝所致的肝纖維化,拮抗乙肝病毒,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愛光.FibroScan檢測肝臟硬度的影響因素及其在乙肝相關肝纖維化及肝細胞肝癌中的臨床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3.
[2]李黎,崔富強,張國民,等.乙型肝炎診斷標準(WS299-2008)解讀[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0(09):758-761.
[3]李繼強,陸倫根,華靜,等.氧化苦參堿對大鼠肝星狀細胞增殖的影響[J].上海醫學,1999,22(10):598-599.
[4]周愛玲.苦參素對實驗性肝纖維化的防治作用及對MMP-2表達的影響[J].中華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1,12(03):1096-1100.
[5]向曉星,王國俊,蔡雄,等.氧化苦參堿對小鼠暴發型肝衰竭的保護作用 [J].臨床肝膽雜志,2009,16(2):92-93.
[6]吳瑋,劉春華,王千鈞,等.氧化苦參堿注射液對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J].第二軍大學學報,2010,17(15):135-136.
(收稿日期:2015.09.30)
【中圖分類號】R5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