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愛紅 古敏玲
1.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廣州 510095;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
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乙肝肝硬化的療效比較
原愛紅1古敏玲2
1.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廣州510095;2.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廣州510120
【摘要】目的:觀察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聯用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聯合用藥組和單藥組各40例,聯合用藥組采用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單藥組采用恩替卡韋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兩組經過48周治療后血清總膽紅素(TBIL)、ALT、ALB及PAT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12、24及48周時兩組患者的HBV、DNA轉陰率及HBeAg血清轉換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療,采用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和單用恩替卡韋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但是聯合用藥治療效果并不比單獨用藥明顯。
【關鍵詞】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肝硬化
在我國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每年約有30萬患者死于乙型肝炎相關的肝臟疾病[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2010年版對于代償性乙肝肝炎的治療首選耐藥基因屏障高的藥物,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或者單用恩替卡韋等。目前臨床研究比較多的是拉米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但是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臨床研究比較少,因此我們本次研究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聯用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療效,為優化治療提供更多選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聯合用藥組和單藥組各40例,聯合用藥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齡范圍38~65歲;單藥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36~63歲。經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關于失代償期肝硬化的相關指標;血生化檢測丙氨酸轉移酶≥80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50U/L,總膽紅素≥85umol/L;一年內檢測HBV-DNA、HBeAg呈陽性;同意本次治療方案,鑒定知情同意書,并積極配合的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酒精肝、脂肪肝以及食道靜脈破裂病史患者;不同意本次治療方案患者。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給予常規內科綜合治療。聯合用藥組采用替比夫定(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p0070028)600mg/d,聯合阿德福韋酯(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p0070198)10mg/d治療。單藥組采用恩替卡韋(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p0052237)0.5mg/d治療,兩種治療方案均為每天口服一次,療程均為48周。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計算方法治療前及治療后48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血清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治療后12、24及48周測定HBeAg水平、HBV DNA的表達。其中HBV DNA的轉陰率=HBV-DNA的轉陰人數/總人數×100%;HBeAg血清轉換率=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例數/HBeAg陽性例數×100%[3]。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 20.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TBIL、ALT、ALB及PTA水平情況比較 經過48周治療,兩組患者TBIL、ALT、ALB及PTA的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變化,TBIL、ALT水平比治療前明顯降低,ALB及PTA比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治療前后兩組間TBIL、ALT、ALB及PTA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組別例數TBIL/umol/LALT/U/LALB/U/LPTA/%聯合組40治療前62.0±25.093.2±40.228.6±4.160.5±8.2治療后44.3±20.1*△38.6±15.3*△34.6±5.6*△67.8±11.2*△單藥組40治療前59.2±26.087.6±31.025.6±4.461.3±11.2治療后44.3±15.9*40.5±17.6*33.8±5.6*68.0±12.1*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單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兩組HBV DNA轉陰和HBeAg血清轉換率比較聯合治療組經過12、24及48周治療后HBV DNA轉陰率分別為70.0%(28/40)、80.0%(32/40)、92.5%(37/40);單藥治療組65.0%(26/40)、82.5%(33/40)、82.5%(33/40),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經過12、24及48周治療后HBeAg血清轉換率分別為3.5%、10.0%、22.3%;單藥組1.1%、10.6%、17.9%,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BV-DNA轉陰和HBeAg血清轉換率比較 (例)
3討論
目前乙肝肝硬化治療比較推崇干擾素及核苷酸類似物。因為干擾素應答率低,副反應大,而核苷酸類似物有副作用低等優點。替比夫定屬于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類多聚酶藥物,可以特異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具有較理想的抗病毒能力,但是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阿德福韋酯屬于五環嘌呤類核苷酸類似物,在體內可以起到強效的抗病毒作用,作用機制是抑制逆轉錄酶與聚合酶的活性,競爭性摻入HBV-DNA,從而阻止HBV與腺苷酸的結合,發揮抗HBV作用,并且對替比夫定耐藥的病毒株有很好療效。因此臨床經常將兩種藥物聯合運用。在本次治療中,也證明了聯合用藥可以有效抑制病毒,臨床效果確切。恩替卡韋屬于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在體內經過磷酸化后形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然后與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競爭,從而拮抗HBV-DNA的復制,并且有多重耐藥屏障。在本次單藥治療中同樣證實恩替卡韋確切的臨床效果及抑制病毒能力。本次研究結果與徐勇[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認為:對于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療,采用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和單用恩替卡韋治療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但是聯合用藥治療效果并不比單獨用藥明顯。相關問題還將在下一步的臨床研究中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鄧秋颯. 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乙肝肝硬化療效差異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1):49-50.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J].中華臨床感染病學雜志,2011,4(1):1-13.
[3]連曉明,覃舒揚,莫金榮.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乙肝肝硬化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2013,24(22):3303-3305.
[4]徐 勇. 替比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與恩替卡韋單藥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比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27(5):387-388.
(收稿日期:2015.09.25)
【中圖分類號】R5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