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莊蘭春作者單位:.60 遼寧 大連,大連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大連市兒童醫院醫務科
?
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分析及綜合治療研究
劉陽1莊蘭春2
作者單位:1.116012 遼寧 大連,大連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2.大連市兒童醫院醫務科
【摘要】目的 分析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探討聯合方案對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大連市兒童醫院收治的56例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實驗室指標及影像輔助檢查結果,分析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結果 患兒年齡分布:<3歲和學齡兒童。臨床癥狀:高熱39~40℃,發熱時程5~14 d。并發癥:42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肺外臟器受累、胸腔積液、肺不張,肝功能受損及神經系統受累多見。影像檢查:胸部X線多表現為大灶性肺炎、節段性肺炎及肺實變伴不張等。綜合治療組采用聯合治療方案,有效率100%,顯著高于采用單純治療方案對照組的7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重癥支原體肺炎多發于<3歲和學齡兒童,常伴多系統并發癥,聯合應用糖皮質激素及丙種球蛋白治療方案可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重癥;臨床特點;聯合治療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其中肺炎居全球<5歲兒童死因的首位[1]。依病原學分類,肺炎致病原可分為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不典型菌。肺炎支原體(MP)感染所致的支原體肺炎是臨床最常見的非典型肺炎之一[2],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約占10%~30%,流行年份可高達50%。支原體肺炎患兒大多預后良好,但仍有發展成重癥的可能。近年來有研究報道,支原體肺炎重癥表現逐漸增多[3],其原因可能涉及社區獲得性感染、抗生素濫用、過度診療等。本研究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重癥MP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評估綜合治療方案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56例,支原體肺炎診斷參照《兒科學》相關標準[4],出現以下癥狀一項者確診為重癥支原體肺炎:①持續高熱、咳嗽>7 d,經規范大環內酯類類抗生素治療癥狀不緩解;②胸部X線示單側或雙側大葉高密度肺實變,合并胸腔積液;③合并肺外臟器損傷,肝臟或心肌受累;④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出現,C反應蛋白升高>40 mg/L。本組患兒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12個月~13歲,平均(4.8±3.5)歲。將56例患者隨機分為綜合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8例,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受試對象均知情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
1.2 方法 回顧性調查分析,統計患兒年齡、性別、發熱情況、影像學檢查及并發癥情況。對照組治療方案:降溫、化痰、止咳等對癥治療,抗生素選擇阿奇霉素(10~15 mg/kg,1次/d),靜脈滴注5 d,停4 d后改為阿奇霉素腸溶片(10 mg/kg,1次/d)序貫口服。綜合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早期給甲基潑尼松龍(1~2 mg/kg,1次/d)及靜脈應用丙種球蛋白(400 mg/kg,1次/d),給藥5 d。
1.3 療效判斷 治愈:治療3周臨床癥狀消失,胸部X線及實驗室化驗指標正常。有效:治療3周呼吸道感染及肺外表現好轉或減輕,部分癥狀消失,胸部X線大部分恢復正常。無效:治療3周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均無好轉。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年齡分布統計結果可見12個月~3歲年齡段的嬰幼兒18例、學齡6~13歲兒童32例,總計50例,占全部患兒的89.3%。所有患兒均伴發熱和咳嗽,體溫在38.5~41℃;體溫>39℃的患兒35例;咳嗽多為刺激性干咳,表現為頑固性和痙攣性,痰液不多。聽診結果15例有濕性啰音、22例伴干性啰音、28例呼吸音減弱。
2.2 并發癥 胸腔積液患兒33例、呼吸衰竭20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2例、Ⅱ型呼吸衰竭18例。肺外臟器受累情況:消化系統受累18例、血液系統受累13例、心肌受累6例、神經系統受累3例、泌尿系統受累2例,共計42例。
2.3 治療效果 綜合治療組住院(11.2±1.6)d、退熱時間(4.3±1.2)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0.3±3.1)d和(9.6±2.3)d,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37、8.62,P<0.01)。綜合治療組治愈25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治愈8例、有效1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78.6%,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72,P<0.01)。
肺炎支原體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種常見病原體,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小且潛伏期可長達2~3周,流行期可持續1年。支原體肺炎發病呈季節性,北方以冬季多見,南方則在夏秋季高發。人類對肺炎支原體普遍易感,感染率無性別差異,嬰幼兒和學齡期兒童最為易感[5]。嬰幼兒各器官發育不夠成熟,纖毛運動較差,氣道相對狹窄,同時嬰幼兒的免疫力較低,以上因素使得嬰幼兒支原體肺炎更易重癥化,病程較長,不易痊愈[6]。研究表明,肺炎支原體與人體多器官如心、腦以及平滑肌上皮存在共同抗原,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可產生相應的自身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導致肺外器官的病變[7]。支原體肺炎發病機制一方面通過定植于呼吸道,直接造成上皮細胞損傷、炎癥細胞浸潤及平滑肌增生等導致閉塞性支氣管炎[8];另一方面涉及免疫反應,肺炎支原體感染機體發生一系列免疫反應,產生IgM、IgG、IgA等抗體,抗體累積增高出現臨床癥狀。此外,自身抗體導致肺外臟器損傷。這提示我們,重癥支原體肺炎治療過程中除針對病原菌之外,還需對免疫損傷進行治療。及時給予激素和可控制炎癥反應,減輕閉塞性支氣管炎的癥狀,改善胸膜肥厚和粘連。丙種球蛋白可下調B細胞自身抗體的合成,增加免疫殺傷細胞功能,減輕支原體對機體的侵襲。綜上所述,重癥支原體肺炎多發于<3歲和學齡兒童,常伴多系統并發癥,聯合應用糖皮質激素及丙種球蛋白治療方案可取得良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郁穎伶.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治療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3):3756-3757.
[2] 孔春華.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9):60-61.
[3] 辛德莉,馬紅秋.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機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4):233-234.
[4] 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2-280.
[5] 陳志敏.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與藥物治療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4):235-237.
[6] 曹蘭芳.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治現狀和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0,28(1):94-96.
[7] 程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免疫反應與臨床[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6,13(4):387.
[8] 劉明偉.62例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022-1023.
臨床經驗薈萃
(收稿日期:2015-10-28)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3-0052-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3.026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