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子
動物的特性
毫無疑問,大自然賦予了動物許多神奇的特性。以鳥蛋為例——這可不是討論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只是讓大家看一個簡單的事實。
鳥蛋的形狀直接取決于鳥的棲息環境。生活在陸地上的鳥類產圓頭蛋,棲居在懸崖邊的鳥類產尖頭蛋——這樣不會輕易滾落墜崖。
動物的體型大小與敏捷程度并不總是成正比。大象的鼻子非常靈敏,如果需要,它能揀起一根縫衣針,但幼象需要長達6個月的時間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鼻子。
啄木鳥的喙每秒能啄20下,你可能會覺得它們很瘋狂。科學家發現,在其喙的后面有一處柔軟的區域,具有減震器的功效。
許多人認為海貍生性沖動,只會啃樹干。眾所周知,海貍只需6秒鐘就能咬斷直徑25厘米的樹干。這并不是因為海貍心情焦慮,而是與牙齒有關。海貍如果不用牙齒咬東西,它的牙齒就會一直生長,直到刺穿下頜。
紅毛猩猩是爬樹專家,但大約有50%的紅毛猩猩都曾骨折或骨裂過,原因是它們經常從樹上摔下來。
頭頸又高又直的長頸鹿,堪稱動物王國中的大個子。如果要計算長頸鹿的脖子有多少根骨頭,需要動用計算器嗎?完全不必要。因為長頸鹿脖子的骨骼數目與人類一樣,共有7塊。
動物的死亡
面對死亡,有些動物會比其他動物更加怪異。
澳大利亞的蟹蛛,子女會吃掉自己的母親。小蟹蛛一旦破卵而出,就開始通過母蟹蛛的腿吸吮母親的身體,直到母親完全干枯。
南美洲的有些魚類在產卵或交配后就會死亡,章魚也是如此。但我們發現,如果切除章魚的生殖器官,章魚就能活很久。
動物的預知能力
事實證明,所有的哺乳動物一生的心跳總數都可達到近10億次。老鼠死前的心跳總數接近10億次,但它的壽命只有850天,大象有75年來分配如此之多的心跳數。就心跳總數來說,人類是一個例外,是唯一一生心跳總數可達30億次的哺乳動物。
生物學家對動物的預知能力進行過許多研究。根據統計,在大約5000件動物出現預知行為的事件中,有177件是小狗對于主人的死亡或離去有感應,貓咪也有62件類似事件。
更神奇的是,調查中有將近50%的小狗和30%的貓咪可以預知主人的歸來,它們會提早1小時~2小時坐在門口等待主人的到來。不只是貓狗,還有近20種其他動物也有同樣的預知能力,例如鸚鵡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