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克勞奇
選購食品時,你真的知道在生產商緊閉的大門背后發生著什么事嗎?美國《讀者文摘》(亞太版)邀請知情人士道出了一些事實。
給人們兩支巧克力棒,其中一支貼著綠色的“營養”標識,另一支貼著紅色的“營養”標識,人們會相信標注綠色標識的更健康。
——喬納森·舒爾特,康奈爾大學社會認知與交際實驗室主任
當你看到“買一贈一”等促銷活動時,要知道舉辦活動的通常不是超市,而是食品公司。
——杰森·伯克,某牛肉公司創始人
人們對人造香料感到緊張,但基于越來越多的國家的人們口味西化,自然資源不夠用了。比如,香草味來自香莢蘭豆,但如果所有的印度人同時想吃香草奶昔,香莢蘭豆供應就無法滿足了。我們有辦法從藻類中獲得香草精,它聞起來和吃起來都與香草一模一樣,你不會感到任何不同。
——凱莎·謝爾克,食品科學家
“多麥”并不意味著健康之選,人們經常把它與“全麥”混淆。多麥只是多種谷物的混合。
——凱瑟琳·塔瑪奇,營養學家,著有《簡單飲食》一書
許多食物中的紅色來自被碾碎的昆蟲。如果你在成分表中看到“胭脂紅”,這種產品就含有一些昆蟲粉末。除去極少部分的人對此過敏外,這種成分并沒有危害。
——丹尼爾·塔珀爾,《食品揭秘》一書的作者
一些食品制造商給糖分冠以其他名稱,例如高果糖漿、甘蔗晶體、葡萄糖、濃縮甘蔗汁、龍舌蘭蜜等。如果產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有些公司會故意使用好幾種不同的名稱,以便使“糖分”不會出現在成分表的最上面。
——沃爾特·威列特,就職于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
除了食品中會含有微量農藥外,包裝使用的化學品也會有微量滲透到食品中。
——邁克爾·雅克布森,就職于華盛頓公眾利益科學中心
許多高纖維食品含有假纖維,不像全麥或蔬菜纖維那樣健康,它甚至會造成脹氣等胃部問題。要當心成分表中的菊苣根、麥芽糊精和聚葡萄糖。
——羅伯特·戴維斯,《咖啡有益》一書的作者
肉類標簽上寫著“無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那并不好。因為許多此類產品含有西芹粉,即大量自然硝酸鹽,在轉換成化學品后,它與傳統的硝酸鹽并無兩樣。
——約瑟夫·斯布蘭內克,食品科學家
人人都知道喝茶有益,但那是指新鮮的茶,罐裝茶并無多少益處。
——凱瑟琳·塔瑪奇
最新的擔憂來自納米微粒,小到可以滲入細胞壁。一些納米微粒能延長保質期,至于是否影響身體健康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因為它們無須出現在成分表中,那就不知道有多少生產商在使用。
——布魯斯·布拉德利,《脂肪有益》一書的作者
許多食品制造商通過使用添加物讓酸奶更黏稠。如果你在成分表中看到濃縮乳清蛋白或濃縮乳蛋白,就說明這家公司是在走捷徑。
——梅勒尼·華納,著有《潘多拉的飯盒》一書
鹽很神奇,它可以作為廉價防腐劑使用,去除甜味,掩蓋怪味。
——邁克爾·莫斯,著有《鹽糖脂:食品巨頭如何欺騙大眾》一書
人們不會因為你告訴他們什么東西好就去購買,你必須喚起他們的興趣,比如,有65%的小朋友會拿起一個標簽印有《芝麻街》主角的蘋果。
——蘇珊娜·吉涅斯托,食品行業市場官
諸多食品擁有有趣的來源,例如酵母酸面包中的細菌就來自嚙齒類動物的糞便。
——羅布·鄧恩,生物學家
要把食品推銷進商店,難如登天。我們為說服第一家零售商進貨奮戰了8個月。一些連鎖店在進貨之前,會要求我們先支付幾千美元或同等價值的食品。
——某小型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員
糖尿病易發人群也是可以吃意面的。去找找含有較低血糖生成指數的意面吧,有些會列在包裝袋上。
——凱莎·謝爾克
早餐谷物并不像食品公司宣傳的那樣健康。加工流程摧毀了許多自然營養成分,即使是全麥產品。所以,幾乎每種早餐谷物都會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
——梅勒尼·華納
特純橄欖油或許只是低級橄欖油,70%的橄欖油低于特純標準。尋找深色玻璃瓶或錫罐裝的橄欖油吧,因為它可以免受光照影響。
——丹·福林,橄欖油專家
人們相信餅干比較健康,但在很多方面它和薯片一樣不健康。餅干通常由精麥、脂肪、鹽、糖制成,防腐劑讓其可以保存一年之久。另外,全麥餅干非常稀少。
——布魯斯·布拉德利
烘烤或低脂薯片看起來更健康一些,其實,它們是烘烤過的精土豆粉、精麥、不同種類的粉面混合物,你還不如去吃些在健康食用油中炸過的真土豆片。
——凱瑟琳·塔瑪奇
5年間我們檢驗了多家大型食品公司,發現99%的銷售增長率來源于低熱量食品,這令人驚訝。所以說,人們的飲食情況大致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的。
——漢克·卡爾德羅,《內行觀點:誰是美國肥胖制造者》一書的作者
“劑量”的概念在食品領域異常重要,尤其是對于自然味道和人工色素來說。所有的成分和營養素都有一條安全警戒線。
——凱莎·謝爾克
所有的生產商都殫精竭慮想在有機食品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他們通過告訴你“化學品有害”來增加有機食品的銷量,這話有時全無科學依據。
——布魯斯·查西,食品科學與人類營養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