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書法的美,以其豐富的內蘊和抽象的形態讓漢字這枚傳統文脈流長至今,書法之優美在于展出的磅礴浩瀚如海水煙波,在于那一點、一劃可以醉在心間的紛繁夢境;書法之靈動在于每一筆觸都是發出于墨端,卻能書寫出神韻,形成能夠代表個人表現力的形態。
基于對書法的尊重和對古人的書法經典作品的理解,書法為墨的軌跡,亦可延續出驚動人心的魅力,纏繞成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盛榮桂先生出生并成長于羲之故里,自幼耳濡目染古賢神韻,加之自幼習書有得,故而將筆墨習成不曾割舍的追求,獨從盛老先生渾厚謹序的隸書中,足見其傳統功力的深厚;而從他的楷書、草書、篆書觀之,莊重典雅的書風、齊整肅穆的基調,書卷韻味和學人氣息可見一斑。
循從傳統又獨有情操
書法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她就如一株植物,需要根植于泥土之中,在歲月的磨礪和沉淀中滋養滲透出新綠的光明。盛榮桂先生出身于莒縣書香世家,自幼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摹帖習書,他的習書之路先歐、柳、顏,繼之二王、再褚、趙,后又涉獵五體,遍覽百家,對端莊秀美、勁健瀟灑一派大為鐘情。
盛榮桂先生在與傳統文化、古人字帖的學習和對話中,不斷提煉出自己獨到的審美體會,加之自己對書法的個性詮釋,形成了融碑的雍容豐厚與帖的文雅飄逸于一體的自家風貌。隸書更是他的喜愛,他集古人多家之長,將楷書的嚴謹、骨韻,魏碑的靈動和氣勢,柳體的豐潤融為隸書中,使其骨肉勻挺,疏密有致,大有生動盎然之感,猶如置于茂林之中,自成風格。
筆墨的學習與修煉,在于書內,也在于書外。盛榮桂先生為人謙厚寬和淡泊,靜守自己的心靈沃土和精神家園,盛老先生不僅在書法造詣上遵循古訓,繼承傳統,在做人風度上也是謙和有禮。他常說:“做人做事,要有顆平常心。”他時常在安詳閑談的心境中去思考和創作,以深諳書理的慧質心性和心平氣和的處世風范,將書法、生活和做人融會貫通,使他在書法中找到了生命的著眼點。
時間是懂歲月的,默默耕耘后,總會以更多的驚喜呈現出來,對書法的身心傾注,就是最好的佐證,盛榮桂先生的書法作品,在幾十年歲月洗禮之下,愈加蒼韌穩健、氣骨純正而形容矯健。愿給歲月一支筆,蔥郁過后,還能捻起歲月流失的滿心歡喜,變成宣紙上墨色印記,一招一式滲透出穿越千年的理性光輝,又渲染著鮮亮和活力,與現代人喃喃對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