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書病歷”致官司敗訴醫院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吳律師:
2016年元旦,我因瑣事和老伴兒吵了一架,老伴兒賭氣去了女兒家,晚飯時我一人在家喝悶酒。當我在開啟第三瓶啤酒時,突然一聲爆裂聲,啤酒瓶在我手中爆炸……瞬時,鮮血在我的臉部流淌下來,我一邊給老伴兒打電話,一邊走到小區的門前打出租車。我和老伴兒幾乎同時到了醫院,老伴兒迅速帶我到了急診室,我向醫生簡要述說了事情的經過,醫生為我檢查診斷為:右眼下部有一約2厘米的傷口,左手食指有一約1厘米的傷口。幸好沒有傷到眼睛。醫生對我臉部的傷口進行清創、縫合和包扎,對左手食指進行清創包扎,給我開了口服藥并囑咐要隨時進行門診換藥治療。
經過陸陸續續20余天的門診治療,我的臉部傷口才基本痊愈。當我找到賣啤酒的食雜店老板張某要求對我的傷害進行賠償時,張某拒不認賬更不同意賠償。春節假期過后,我就將出賣啤酒的食雜店老板張某訴訟到法院,要求被告張某因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啤酒給我造成的損失(包括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共計1800元。我向法院提交了在張某食雜店購買5瓶啤酒的小票和醫院就診的病歷作為證據。法院審理后,判決駁回了我的訴訟請求,其理由是我提供的醫院病歷不清晰,不能證明是因啤酒瓶爆裂導致的傷害。我上訴后,二審法院又判決駁回了我的上訴。我找了包括醫生在內的多人看了我的病歷,他們都看不清楚究竟寫的是什么。請問,像我這種情況,“天書病歷”致官司敗訴,醫院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讀者:魏金云
魏金云讀者:
從本案所反映出的情況看,你的敗訴是因病歷起不到應有的證明作用且接診醫生是有過錯的,你就診的醫院是應當承擔一定賠償責任的。
在人身傷害案件中,患者在醫院就診的病歷是一種不可替代的重要書面證據。因為在身體受到傷害的緊急情況下,患者最需要的是正確的診斷和治療,而診斷和治療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如實地向醫生陳述受到傷害的原因,換言之,患者此時的陳述是比以往任何時候的陳述更為真實可信。就本案來說,你在食雜店買了啤酒,且正在吃晚飯因受到傷害趕到醫院,向醫生陳述說因啤酒瓶爆裂受到的傷害,這在民事訴訟中,認定你是因為啤酒瓶爆裂受到傷害是具有高度蓋然性的,即可以認定你是因為啤酒瓶爆裂受到的傷害。但是,由于病歷中的記載看不出是因為啤酒瓶爆裂受到的傷害,而僅有你本人在事發兩個多月后的法庭陳述說因為啤酒瓶爆裂受到的傷害,這就達不到民事訴訟中關于高度蓋然性的要求,你作為原告敗訴是自然的。這是其一。
其二,接診醫生是有過錯的。早在2002年,國家衛生部頒布的《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第六條就明確規定:“病歷書寫應規范使用醫學術語,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句通順,標點準確。”本案接診醫生書寫的病歷顯然是違反了上述規定,是有一定過錯的。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關于“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因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你就診醫院應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你作為原告如果在起訴前能認真看一下病歷或者在訴訟中到醫院找醫生修改并準確記載病情,敗訴的結果也是有可能避免的,你沒有這樣做,也是有一定過錯的,你本人也應當承擔一定責任。
綜上,你可以就自己因敗訴受到的損失與醫院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則只能訴訟到法院,由法院認定雙方過錯的大小及各自應承擔的責任。
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