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茂 張 薩 向聯飛 唐 超 高 靜 楊黎明 指導:黃 鶯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5
?
黃鶯教授治療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經驗淺析
張森茂1張薩1向聯飛1唐超1高靜1楊黎明1指導:黃鶯2△
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成都610072;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近年來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發病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西醫對此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黃鶯教授運用中藥內服、外用,同時輔以心理調護的方法,治療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中藥;心理調護; 臨床經驗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是由于長期外用含糖皮質激素制劑,一旦停藥,導致原有皮膚病復發、加重、迫使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1]的一種顏面皮炎。臨床表現為面部紅腫、潮紅或痤瘡樣皮炎,色素沉著,皮膚干燥、脫屑,毳毛增粗變長,自覺灼熱、瘙癢、疼痛及緊繃感等,病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西醫對此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黃鶯教授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四川省名中醫,國家級名老中醫鐘以澤學術經驗繼承人,從事皮膚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近30載。針對此類疾病,黃鶯教授臨床上采用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式,指出風熱夾濕是本病的主要病機,運用中藥內服、外用兼以心理調護治療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療效頗佳且預后良好,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介紹如下。
1病因病機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病種,在傳統古醫籍中并無記載。但究其病因可歸入中藥毒的范疇,臨床表現類似于祖國醫學的面熱、面癢、面腫、面游風、粉花瘡等,為皮膚科常見病之一,其形如《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中對陽毒的描述“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黃鶯教授認為,激素從中醫角度而言從火、從陽,為助陽生熱之藥,久用有生熱耗津、亢陽傷陰之弊。因此該病病性多屬熱,熱在血分,陽熱傷陰;病位在上,多屬風熱。初期發病時多為風熱客膚證,進展期多為熱毒蘊膚證,后期多表現為血虛風燥證。結合四川地域特點,病多夾濕;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特點,病程中多伴有陰虛。因此,黃鶯教授多以祛風止癢、清熱涼血為原則治療本病。
2臨床用藥
黃鶯教授認為本病從八綱辨證角度多屬陽、表、熱、實;衛氣營血辨證多在氣分;三焦辨證在上焦;臟腑辨證屬肺,病位辨證在上,多屬風溫、風熱,結合本病的臨床表現,黃鶯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擬方——小消風散,具體為桑白皮、牡丹皮、茯苓皮、陳皮、大腹皮、忍冬藤、龍骨、連翹、川射干、紫荊皮、合歡皮。方中忍冬藤、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川射干解毒利咽;牡丹皮、桑白皮、紫荊皮涼血清熱止癢;龍骨鎮靜止癢,茯苓皮健脾利濕,陳皮、合歡皮理氣解郁;諸皮以皮治皮;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止癢,清熱涼血之功。隨證加減用藥:皮膚干燥加白芍,生地。情緒急躁加炒梔子、淡竹葉;夢多易驚醒加瓜蔞仁、薤白、牡蠣;腫脹明顯加白鮮皮,白茅根;便秘加桔梗。外用中藥多選用大黃,甘草,白芍,枯礬,五倍子,苦參,地榆,白鮮皮,紅花,紫草,黃連,黃柏等。其中大黃、甘草為主的大黃甘草湯為仲景用于通便止嘔的處方,經黃鶯教授加減用于治療急慢性濕疹、銀屑病及足癬等皮膚病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經加減后用于治療本病,療效肯定。上述藥物中芍藥、甘草酸甘斂陰,于陽燥有一定的中和作用;紫草、地榆清熱涼血;黃連、黃柏清熱解毒;苦參、白鮮皮燥濕止癢;現代藥理發現大黃有抗菌、抗病毒、調節免疫、止血等作用[2]。甘草也有抗炎、調節免疫的作用。
3預防調護
對于激素依賴性皮炎的預防,要避免濫用外用激素類藥物,必要時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其次是慎重選擇化妝品,并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調護。由于本病反復發作,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要與患者做好溝通工作,使患者對本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重新建立起本病可以被治愈的信心以配合治療;然后是保濕劑的選用,必須成分明確,不含激素類藥物。注意防曬,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的面部清潔盡量使用溫熱水,減少潔面次數,一日一次即可。
4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女,26歲,教師,2015年9月9日初診,主訴:雙側面頰泛紅伴瘙癢6月余,加重4天。現病史:6個多月前無明顯誘因雙頰及下頜部瘙癢,紅腫,至成都市某醫院診斷為“過敏性皮炎”,予依巴斯汀片口服,外搽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經治療后好轉,停藥不久即反復,遂自行重復使用丁酸氫化可第松。此后,病情反復時自行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可控。4天前病情再次反復,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效果不佳,遂至我院就診。癥見:雙頰及下頜部可見紅斑,丘疹,鱗屑,局部皮損腫脹,自覺發燙及瘙癢。舌淡,邊尖紅,苔薄膩,脈細數。診斷為“激素依賴性皮炎”,辨證:風熱夾濕。予自擬小消風散加減:忍冬藤30g,連翹15g,龍骨20g,川射干15g,牡丹皮10g,合歡皮15g,紫荊皮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陳皮10g,茯苓皮20g,丹參20g,隔山撬30g。水煎服,一日半一劑,連服四劑。外用中藥:大黃15g,甘草30g,枯礬5g,五倍子10g,芍藥20g。水煎冷濕敷,三日半一劑,連用兩劑。敷藥后外搽廣東惠州市康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產的安敏滋保濕膏。2015年9月16日復診,瘙癢明顯減輕,丘疹減少,鱗屑較少,舌淡紅,苔中厚白膩,仍辨為風熱夾濕證。口服中藥去紫荊皮、陳皮、牡丹皮、隔山撬,加玄參20g,浙貝母15g,牡蠣20g,薏苡仁30g。四劑。外用藥物同前。2015年9月23日復診,病情繼續好轉,紅斑腫脹及鱗屑消退。自覺腹脹,消化不佳。舌淡,脈細。辨為濕阻中焦證。9月16日方去牡蠣、地骨皮,加大腹皮、萊菔子。外用藥同前。2015年10月2日復診,諸癥均減輕,口服中藥:忍冬藤30g,連翹15g,龍骨20g,川射干10g,牡丹皮10g,竹葉柴胡15g,南沙參30g,白術10g,茯苓20g,黃芪30g,防風10g,合歡皮15g。四劑。余藥不變。2015年10月9日復診,雙頰及下頜部僅可見少量丘疹,自訴無不適。僅予苦參20g,馬齒莧30g,紫草10g,地榆10g,黃連10g,黃柏10g,兩劑外用。隨訪一個月,偶有輕微瘙癢,余無不適。
按:臨床上只要辨證準確,選藥恰當,及時調整處方,單用中醫藥治療激素依賴性皮炎是確有臨床療效的。本例病人開始治療時自覺對外敷藥物過敏,訴瘙癢加重,根據治療經驗并考慮到該病自身的特點及患者的心理狀態,囑患者對治療要有信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無法耐受時可口服一氯雷他定片,三天后自覺瘙癢減輕,只使用了一次氯雷他定片。之后的治療均平穩,未使用抗組胺藥物。每次復診時都充分與病人溝通,確保病人了解當前的疾病狀態。對于特別嚴重的病人要適當使用抗組胺藥物輔助治療,配合外用中藥,多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美容專業組.激素依賴性皮炎診治指南[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9,8(38):549一550.
[2]張慧林,趙研. 大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分析[J].光明中醫,2015.30(5):1119.
(收稿日期:2016.01.22)
【中圖分類號】R27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035-01
作者簡介:張森茂(1988-) ,男,漢族,河南省正陽縣人,碩士研究生;中醫外科皮膚病。E-mail:853730689@qq.com指導老師:黃鶯,女,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外科皮膚病。E-mail:10607167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