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權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
刺絡拔罐聯合藥物治療腰部帶狀皰疹42例療效觀察
胡有權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014
【摘要】目的:觀察刺絡拔罐聯合藥物治療腰部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42例腰部帶狀皰疹患者均采用刺絡拔罐聯合口服中藥、阿昔洛韋片、甲鈷胺膠囊治療。結果:治愈22例(52%),顯效10例(24%),有效6例(14%),無效4例(10%),總有效率為90%。結論:刺絡拔罐聯合口服中藥、阿昔洛韋片、甲鈷胺膠囊治療腰部帶狀皰疹具有一定臨床效果。
【關鍵詞】腰部帶狀皰疹;刺絡拔罐;藥物治療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 varicella-zoster,VZV )引起的常見皰疹性皮膚病,以損害單側周圍神經為特征,表現為身體一側的簇集性小水泡,一般不超過正中線,常伴有劇烈的神經痛,老年患者尤為嚴重。可發生在腰部、眼部、耳部和四肢,其中腰部帶狀皰疹較為常見,發生率約占45%[1]。筆者采用刺絡拔罐聯合口服中藥、阿昔洛韋片、甲鈷胺膠囊治療腰部帶狀皰疹,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42例腰部帶狀皰疹患者均為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間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收治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9.50±11.02);病程2~4周。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蛇串瘡”的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皮膚性病學》[3]關于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帶狀皰疹診斷標準;②發病1周內未經任何治療者;③發病部位在腰部的患者;④年齡20~70歲。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嚴重凝血機制障礙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伴有嚴重心、腦、肝、腎功能障礙者及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
1.2治療方法選取適當的體位,病變局部常規消毒后,用三棱針散刺“龍頭”(皰疹最先出現處)、“龍尾”(皰疹延伸方向之端),使皮膚微出血、皰疹刺破,選取適當大小的玻璃罐,然后在針刺部位以閃火法拔罐,時間10~15min,以求惡血盡祛、液體流出。部分患者皮損范圍較大者可于龍頭、龍尾之間刺絡拔罐。每日1次,7日為1個療程。給予患者口服中藥治療。組方:龍膽草9g,車前草15g,車前子30g(包煎),赤芍20g,丹皮15g,川牛膝15g,柴胡15g,川芎9g,茯苓20g,澤瀉15g,甘草9g,元胡15g,細辛3g。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7天為1個療程,隨證加減。同時給予患者阿昔洛韋片(產地:浙江省瑞安經濟開發區毓蒙路,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434):0.2g/次,5次/日,連服1周;甲鈷胺膠囊(產地:山東省新泰市蓮花山路518號,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424):0.5mg/次 ,3次/日,療程為1周。治療期間注意飲食,忌食辛辣油膩之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休息,保持皮損創面清潔干燥,忌搔抓。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定。治愈:1~2周內疼痛消失,皰疹結痂消退;顯效:1~2周內疼痛基本消失,偶有發作,皰疹大部分結痂消退;有效:1~2周內疼痛有所減輕,部分皰疹結痂消退;無效:2周以上疼痛仍存在,皰疹結痂50%以下,仍有新出。
2結果
治愈22例(52%),顯效10例(24%),有效6例(14%),無效4例(10%),總有效率為90%。
3討論
帶狀皰疹中醫稱之為“蛇串瘡”,發病部位多以腰部多見。其病因病機多是情志內傷,肝氣郁結,郁久化火,肝經火毒蘊積或因飲食勞逸失調,脾經濕熱內蘊等導致濕熱火毒外溢肌膚所致。日久或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肝腎陰虛,正氣不足,加之濕熱火毒蘊結,導致氣滯血瘀,經絡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難愈[4]。刺絡拔罐療法作用于皰疹局部令其邪散毒泄,激發經絡之氣,起到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清熱泄毒的作用。血氣行,經絡通,則皮損愈、疼痛消,正所謂“祛瘀生新”、“通則不痛”。
西醫認為本病具有自限性,是由VZV引起的一種同時損及神經和皮膚的疾病。臨床上多以抗病毒、止痛、消炎、營養神經等方法治療,療程長,見效慢。尤其是后遺神經痛,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規治療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通過臨床觀察證實,刺絡拔罐治療腰部帶狀皰疹療效明顯,尤其是治療神經痛,不但患者易于接受,而且無明顯毒副作用。
刺絡拔罐可以刺激周圍的感覺神經末梢,調節痛閥,且通過刺激作用有助于增強損傷神經的活性,發揮其功能,促進神經的恢復。三棱針點刺、火罐溫熱祛瘀可以刺激局部的微循環,增強局部皮損的血流量,有助于炎癥的消退,皮損的快速好轉,增強局部皮膚的抵抗力。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新陳代謝慢,損害重,恢復慢,此法尤為適用。且刺絡拔罐可以促進皮損快速結痂,起到協同抗病毒的作用。因為VZV對體外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在干燥的痂內很快失去活性[3],早期應用效果顯著。阿昔洛韋為抗病毒藥,該品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抑制病毒的復制。口服足量一周即可殺滅病毒,尤其是結痂后, VZV在干燥的痂內很快失去活性。而阿昔洛韋服用過多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甲鈷胺膠囊為維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以修復、營養損傷的神經。口服中藥以龍膽瀉肝湯加減為主,龍膽草、車前草、車前子、茯苓、澤瀉清熱利濕;赤芍、丹皮、牛膝、柴胡、川芎行氣活血;元胡、細辛、甘草解毒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之功效。
綜上,刺絡拔罐聯合口服中藥、阿昔洛韋片、甲鈷胺膠囊治療腰部帶狀皰疹具有一定臨床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蔡斐.刺絡拔罐為主治療腰部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6,04:47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3]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3-64.
[4]李曰慶.中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50-151.
(收稿日期:2016.01.30)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062-01
作者簡介:胡有權(1989- ),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治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