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蕊憶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鋼鐵(集團)公司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2
?
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護理現狀
鐘蕊憶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鋼鐵(集團)公司醫院,廣西柳州545002
【摘要】文章介紹了心肌梗死的癥狀、自救、急救、診斷相關情況,并從給氧護理、給藥護理、心理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護理現狀進行總結。
【關鍵詞】心肌梗塞;急救護理;綜述文獻
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1]。所以早期及時處理和實施護理干預,可以降低心梗患者并發癥和減少梗死的面積。因此,觀察病情,做出早期診斷、積極搶救、有效護理是救治成功的關鍵[2]。有報道約40%~60%的AMI死亡病例在發病1h內死亡[3],而大多數院前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這說明在現實中心肌梗死患者從發病到來院救治之間,存在著治療干預延誤[4]。本文就AMI患者急救護理現狀綜述如下。
1急救護理措施
1.1癥狀疼痛為最先出現的最突出的癥狀,多發生在清晨,誘因多不明顯,常發生于安靜時,疼痛的性質和部位與心絞痛相似,但程度更重,多伴有大汗、煩躁不安、恐懼及瀕死感,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多不能緩解。部分患者疼痛可向上腹部放射而被誤診為急腹癥或因疼痛向下頜、頸部、背部放射而誤診為胃穿孔或骨關節痛[5]。1.2自救立即就地休息,使用“120”電話或直接呼救,有條件的患者自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盡量避免用力大小便,保持穩定的情緒,等待醫務人員到來。
1.3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約1/3~1/2死于院前,其中多數發病1h內出現原發性室顫[6]。《2011年美國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指南》[7]明確指出,具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的患者應由救護車轉送醫院,而不是親友自行護送。
1.4快速診斷2010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8]中指出,如患者有以下至少兩項心肌缺血的證據,即可診斷心肌梗死:①心肌缺血臨床癥狀:胸痛、胸悶等;②心肌缺血的臨床心電圖表現,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常根據特征性心電圖改變及典型的臨床表現初步診斷AMI。
1.5快速止痛劇烈疼痛煩躁不安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臟負荷,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9]。所以疼痛時要盡快止痛,可給予杜冷丁或嗎啡止痛,專人密切觀察呼吸、面色的變化,以防止藥物對呼吸、循環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鎮靜措施不可忽視[10],需要注意藥物引起的低血壓、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現這些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對應的處理。
1.6給氧護理給予持續氧氣吸入4~6L/min,改善心肌缺氧狀態,搶救瀕死的心肌細胞,保證重要器官的氧氣需求[11]。通過患者感覺、嘴唇和指趾端色澤等表現確定缺氧癥狀是否改善[12]。合并左心衰竭的病人可在濕化瓶內加20%~30%乙醇高流量吸氧[13]。
1.7給藥護理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正確執行醫囑,確保搶救藥物的早期應用,對醫師給出的口頭醫囑要進行三清一復核,避免用藥差錯[14]。確定AMI后,及早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可明顯提高冠狀動脈再通率,降低病死率,顯著提高AMI的治療效果[15]。密切注意溶栓后的副作用,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對AMI采用溶栓進行治療是目前最有效、最經濟的質量方法之一,但溶栓后容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16]。有研究發現在采用溶栓治療后的4h內,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發生率,有10%左右的發生率[17]。因此,患者采用溶栓治療后應當給予持續心電監護,一旦發生異常應當立即進行搶救治療。
1.8心理護理在AMI患者中不良的心理反應常見:抑郁、焦慮、敵視和憤怒等[18]。在進行搶救的時候,病室應保持安靜,避免不良因素對患者產生刺激,護士應及時用恰當的溫柔的語言安慰和穩定患者的情緒,積極開導患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小結
危急重癥病人是病情嚴重、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危險的病人。AMI患者發病急、病情重,采取正確的搶救及護理措施對于挽救病人生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護理工作是決定患者治療效果好與壞的重要環節,隨時配備完好的急救儀器及藥物,急救技術精湛,快速對病情進行評估,早期診斷,準確遵醫囑給藥,保證患者生命支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才能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提高AMI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張靜平,李秀敏.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187.
[2] 謝曉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21):133.
[3] 趙紫英,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67-68.
[4] 劉偉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對預后的影響.實用醫藥雜志,2009,26(11):39-40.
[5] 張靜平,李秀敏.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88.
[6] 劉均娥.急診護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45.
[7] 楊士偉,周玉杰.2011美國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指南解讀與實踐.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2,3(5):100-107.
[8]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
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雜志,2010,38(8):675-690.
[9] 張希鳳.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0):154-155.
[10] 陳洪英.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89-190.
[11] 羅靚,官慧娟,陳軍,等.淺談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12,5.
[12] 胡水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與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3):113-114.
[13] 劉英.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藥,2011,24(3):504-505.
[14] 葉惠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33):70-82.
[15] 張珂.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J].中外醫學,2012,31(4):105.
[16] 李雪蓮.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2012,4(2):145-165.
[17] 陳竹芳,袁黃鶴.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9):87-89.
[18] 王艷麗,王雪娜.心理護理在冠心病病人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醫學雜志,2009,24(2):187-188.
(收稿日期:2016.02.02)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7-0123-01
作者簡介:鐘蕊憶,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