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品種浙油51和浙油雜108
浙油51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與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選育而成的高油、高產、優質的甘藍型、半冬性、雙低油菜新品種。201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油2013017),2014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審油2014001),適宜在上海、浙江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區推廣種植。
1.1 特征特性
生育期適中。幼苗直立,葉片綠色,葉柄中長,葉緣波狀,裂葉2對,有缺刻,被蠟粉。花瓣黃色,角果斜生,籽粒黑色、圓形。株型緊湊,株高151.4 cm,1次有效分枝數8.81個,粒多,千粒重3.93 g。菌核病發病率22.74%,病指13.37,病毒病發病率1.21%,病指0.81,中感菌核病;耐濕性與抗倒性較強,綜合抗性好。籽粒含油量48.54%,芥酸含量0.3%,餅粕硫苷含量22.68 μmol·g-1。
1.2 產量表現
浙油51在2012—2013年度浙江省油菜生產試驗中,平均每667 m2產量211.3 kg,比對照浙雙72增產6.4%。在2012—2013年度長江下游油菜品種區試中,平均每667 m2產量217.5 kg,比對照增產5.7%;2012—2013年度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09.4 kg,比秦優10號增產7.9%。
1.3 栽培要點
長江下游地區9月中下旬播種,11月上旬移栽;直播10月上中旬播種。每667 m2栽0.7萬~0.8萬株,直播留1.5萬~2.0萬株。每667 m2折施N15~20 kg,P2O56~8 kg,K2O6~8 kg,硼砂1 kg;氮肥用于基肥、苗肥、薹肥,比例為5∶3∶2,磷肥和硼肥一次性底肥施用;鉀肥50%作基肥、50%作薹肥施用。田間開好三溝,春后注意清溝排水。注意防治菌核病、蚜蟲、菜青蟲等病蟲害。
浙油雜108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與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選育而成的早熟雜交油菜新品種。2015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審油2015001),適宜在浙江省油菜產區種植。
2.1 特征特性
屬甘藍型半冬性隱性核不育三系雜交油菜。苗期生長穩健,春發快,幼苗半直立,葉色綠,裂葉2~3對,有缺刻,葉緣鋸齒狀,葉被蠟粉,無刺毛;花瓣黃色,側疊、復瓦狀排列;角果近平生,成熟時呈枇杷黃色,籽粒黑褐色;株高中等,株高167.7 cm,有效分枝位40.3 cm,1次有效分枝數10.5個,主花長度60.1 cm,主花序有效角果數77.9個,單株有效角果數521.2個,每角粒數24.4粒,千粒重3.90 g。生育期短,全生育期225.8 d,比對照浙雙72早2.2 d。菌核病株發病率53.5%,病情指數37.6。對照菌核病株發病率39.5%,病情指數27.0。耐濕性和抗倒性強。含油量45.66%,芥酸含量0.3%,硫苷含量23.97 μmol·g-1。
2.2 產量表現
在2011—2012年度浙江省區試中,每667 m2產量193.3 kg,比對照增產15.0%,增產極顯著;產油量86.3 kg,比對照增17.7%。在2012—2013年度區試中,平均667 m2產量219.3 kg,比對照增8.4%,增產極顯著;產油量102.4 kg,比對照增17.5%。2013—2014年度省油菜生產試驗,每667 m2產量202.2 kg,比對照增產5.0%。
2.3 栽培要點
9月下旬播種,秧齡30~35 d。直播10月中旬播種,一般不超過10月底。每667 m2密度移栽油菜0.6萬~0.8萬株,直播留苗1.5萬~2.0萬株。重施基苗肥,增施磷鉀肥,必須施硼肥。一般要求基苗肥占總施肥量的70%,薹花肥占30%。一般每667 m2基施硼砂1 kg。苗、薹期各噴施1次,每次每667 m2用硼砂100~150 g,用熱水化開后,加水50 kg噴施。苗期做好蚜蟲和菜青蟲的防治,開春后做好開溝排水,花期做好蚜蟲和菌核病的防治。連片種植,避免與其他非雙低品種混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