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峰
新聞宣傳的“量”與“質”
文/李德峰
衡量我們工作成效大不大,一般有兩種說法,有人說工作量大就是好,也有人說關鍵時刻干得漂亮才棒。其實,日常的工作既要積極主動地做,又要善于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新聞宣傳也是如此。發稿是新聞宣傳重要的表現形式,但新聞宣傳遠不止寫稿、發稿這么簡單,不能只憑稿子多少論英雄,而應以報道的新聞事實所產生的影響大小去權衡,這就是新聞宣傳“量”與“質”的關系。在多年所從事的新聞宣傳工作中,我體會到,要平衡好“量”與“質”的辯證關系,重在把握好以下三點。
就是使日常發生的新聞,通過對等、一致的新聞體裁、版面位置、媒體級別以及最快的時間刊發。這是對新聞宣傳的最低標準,也是確保新聞“量”的基礎。這實際操作的過程,也自然是說著易,做起來難,就像抓犯罪嫌疑人,需要時機因素、人為因素、技術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交織,形成合力,才能抓得住、抓得準、抓得快、戰果豐碩。
首先,自己要愛。愛就是喜歡、感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永遠不會做好。搞報道也一樣,只有愛,采訪、寫作的時候,才不覺得苦和累,不覺得枯燥、單調,寫出來的東西才能有真情實感,才能引起編輯的關注。只要把工作當做自愿、把“要我寫”變為“我要寫”,新聞報道工作就會變得輕松快樂。
其次,意識要強。要把新聞報道工作當做事業來做,努力將當前的重點工作、富有特色的工作從新聞的視角,處處留心觀察、分析、歸納,理清新聞線索來龍去脈,提煉稿件的立意,著眼于把普遍關心、個性鮮明、利于推廣、影響廣泛的問題作為新聞的主題,再通過深入的采訪,系統的思考,反復聚焦主題,比較篩選行文結構,就會實現新聞資源的“人無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廣”,及時、準確地通過媒體報道出來。
再次,動作要快。有人說:“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是銀子,前天的新聞是垃圾。”時效是新聞的生命,對于一個新近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采寫得不及時,就有可能失去它的新聞價值。我的一位老首長常說:“不熬晚寫不出好文章。”做新聞報道工作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八小時以內。要主動給自己“提速”,在第一時間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一時間采寫,第一時間向領導匯報請他們審稿,第一時間與各新聞媒體聯系發稿。讓事實發生與公開見報之間,間隔時間越短越好。新聞的價值往往和時效成正比,但也要注意時宜性,即發表的時機適當,在準確時宜的基礎上求快。如法定節日、重大紀念、慶典、活動開展之際,正是相關新聞的價值和生命力所在。
就是典型人物和工作經驗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在越來越大的范圍內,越來越深入的層面上,起到領跑、示范的作用,體現著新聞宣傳的威力。這是新聞宣傳在“量”的基礎上向“質”嬗變的過程。這雖然是個“效果”的問題,看似與宣傳工作無關,根子上卻與宣傳工作關系緊密。我們所采寫的典型宣傳的稿子,如何才能讓讀者想看、愛看、真信、易學、真做,我的理解關鍵是選題要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于“抓問題”。
一要抓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努力把大家關注、關心并希望盡快解決的問題找準,這樣的問題刊發后,自然會有許多人叫好,許多單位學習或效仿。2014年2月4日,正月初五,煙臺交警孟慶和一名協警在執勤中遇到一位摔倒在路上昏迷不醒的老人,他們二話沒說當即上前察看老人傷情,并撥打了急救電話,最終老人得救脫離了危險。他們用實際行動響亮地回答了當前熱議的一個社會問題:人倒了,必須扶!我們積極跟進,先后在《人民公安報》、 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以及省市上百家媒體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深度報道。網易、騰訊、新浪等上千家知名網站紛紛轉發,營造了“煙臺交警上演真人版扶不扶,傳遞正能量”的良好輿論氛圍,起到了絕佳的宣傳效果。
二要抓有影響和深度的問題。新聞講究事件的“顯著性”,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能稱其為“新聞”。一般說來,大事件會反映大問題。當然,有時小的事件也可能包含、蘊藏著帶有方向性的大問題。要善于通過“比較法”,分出分量輕重,時效緩急,準確與否。譬如,去年《大眾日報》刊發的萊陽市公安局的稿子《活干了不少,群眾怎樣才能更認可》,道出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的困惑,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源。這里包含有繼承和發揚我黨光榮傳統的大問題,而這個問題,眼下許多地方還做得不夠,才是這樣“不滿意”的結果。萊陽公安從領導帶頭試行到全面推行實施,再到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不僅真正發揚民主,而且見到成效,嘗到甜頭。這樣的問題才抓得“真準”。
三要抓有特點、新鮮的問題。“新”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既是一種時間的概念,又是對稿件質量的要求,要做到“新”,就要追求新穎、鮮活、鮮為人知。要把新人物、新事跡、新經驗、新創舉等新鮮事物以報道的形式呈現出來。要選擇新的報道角度,發掘新的東西,寫出“個性”特點,給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使新聞所反映的思想、說明的問題,富于新意,不落俗套。
就是圍繞公安工作的中心和重點進行重點深入的報道,讓典型人物、亮點工作在更大的范圍推廣,形成示范效應,這應是對新聞宣傳的根本要求,是實現新聞宣傳“質”的飛躍的基本途徑。對此,我們作為宣傳民警,在完成日常新聞宣傳的同時,必須聚焦中心,在公安工作的重心著力。
一方面,對重大典型經驗的宣傳要梯次跟進,制造轟動效應。重大的工作經驗,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各級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的真誠奉獻與總結推廣是先進經驗的母體,宣傳部門在跟進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中,既要眼明手快,敏感地去發現,又要善于總結歸納,快速地去策劃,采寫出有分量的大稿,有計劃、有節奏地推出,形成影響。在前幾年開展的“三基工程”建設中,如何在前期宣傳的基礎上提升宣傳層次,我們選擇了“三基”工程建設的軟件建設這個層面,分“民意反映——機關形象——創優成效”進行了遞進式報道,《民本贏得和諧來》《細節決定成敗》《耕耘“滿意”》《為了神圣的承諾》等工作通訊相繼在《人民公安報》《山東法制報》等各級新聞媒體發表,為了增強報道深度,還撰寫了《和諧需要愛心培育》《和諧需要行動實現》《和諧需要合力催生》等系列評論文章與之呼應,發表在《人民公安報》等媒體。2011年初,市公安局提出了以流動警務、信息警務為主導的“三大警務”建設,作為當前一個時期創新社會管理、提升服務民生質量的總抓手,這項工作的最顯著特點就是著力解決“城鄉一體化建設中享受社會發展成果不均衡的問題”。我們也就此主題進行策劃,在2011年4月14日《人民公安報》一版頭題刊出要聞《煙臺:首推城鄉一體化警務》,其他各級媒體也圍繞這一主題先后進行了各種方式的報道。之后的2012年至2014年,我們沿著不斷深入的“三大警務”實踐,總結梳理出“三大警務”的發展軌跡,從“靜態警務”“動態警務”“即時警務”“精細警務”的各個層面進行了系統的宣傳,不僅在《人民公安報》發了五個一版頭題和多個專版、專題,還在中央政法委《政法動態》《人民日報》《現代世界警察》等高端媒體發了上百篇有分量的大稿,使煙臺的“三大警務”經驗走向了全國。
另一方面,對重大典型人物的宣傳要全面雕琢,逐步深入。公安重點工作和中心工作需要各個崗位的民警去盡職奉獻,典型人物也往往涌現在這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和中心工作之中。新聞宣傳的崗位職責就是要發現、跟蹤,甚至挖掘和培養先進典型,從而選準時機進行宣傳,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2012年6月份,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在海陽市舉辦。這是我國首次由縣級市代表國家承辦的國際賽事,安保任務之重可想而知。全市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圍繞安保任務,夜以繼日,恪盡職守,連續工作,付出的很多。在這期間,招遠市公安局交通民警張紹波在執勤中壯烈犧牲,宣傳部門第一時間協調煙臺市委宣傳部及駐煙媒體,組成采訪團進行深入采訪,其先進事跡隨即被煙臺各主流媒體以不同的角度進行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和高度贊譽。之后,我們又積極推薦,省委宣傳部和省公安廳高度重視,決定將張紹波作為省級典型進行深入報道。山東衛視、齊魯晚報、大眾網、《山東法制報》等媒體進行系列報道。進入11月份,公安部追授張紹波“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榮譽稱號后,煙臺市公安局宣傳部門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在前期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宣傳深度、廣度和力度,積極與《人民公安報》《現代世界警察》等中央級主流媒體溝通協調,對張紹波的英雄事跡開設專欄進行了專題報道,成為近年來宣傳比較成功的典型。
幾年來,煙臺市公安局宣傳部門在市局黨委的領導下,圍繞中心工作,主動出擊,發掘線索,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二級英模趙春松、趙惠玨、鐘炳耀、張紹波、原志成、沈成磊,全國愛民模范張傳欽,全國文明崗女警劉晶等先進典型的培樹,并積極開展“三基工程”建設、“三大警務”經驗、“愛民固邊”戰略等典型經驗的新聞策劃及采寫,為全市公安工作起到了“鼓”與“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