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月
(100000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
淺談“網約車”的安全保障問題
趙 月
(100000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
網絡時代來襲,其浪潮勢不可擋。網絡以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出現了“網約車”這種新型出行方式。但是,一個新生事物在蓬勃發展的同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深圳滴滴司機劫殺女乘客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國家以法律的手段來保障我們的安全問題。
網約車;安全;法律
一段時間以來,“網約車”問題頻發,暴露出許多安全漏洞引發公眾持續關注。比如,網約車女司機幫毒販窩藏轉移毒品,深圳滴滴司機劫殺女乘客,招錄取駕駛員過程中考核不嚴格,部分駕駛員套假牌注冊,甚至還有一些被注銷駕駛證的人使用已注銷的駕駛證注冊成為“網約車”駕駛員。應該說,一個新生事物在蓬勃發展的同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一些“網約車”平臺也開始采取措施淘汰不合格的駕駛員,也顯示出其加強行業自律性的努力。但是,這還不能滿足公眾對安全保障的需求,長遠之策唯有加強頂層設計,從法律制度的層面明確“網約車”平臺的監管責任及駕駛員的準入門檻,這樣才能使該行業逐漸走向規范化。
雖然一些“網約車”平臺解約了一批存在問題的駕駛員,但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效清理?我們不得而知。然而,作為一個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行業,“網約車”駕駛員的素質和經歷對乘客的安全至關重要,理應對其進行從業前審查并設置一定的準入門檻,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如果沒有統一明確的法律依據,“網約車”平臺對駕駛員資質的把控就可能出現時松時緊的情況,從而帶來不可預知的安全風險,危及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
“人車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是市民們卻因為其服務態度良好不予投訴。但是這里面卻存在這很大的安全隱患。據了解,剛學車半年的新手因無法注冊賬號,就用朋友的賬號接單,這對乘客的行車安全十分不利。此外,頂替而來接單的司機是否有犯罪記錄,是否有精神病史,這都是潛在的安全問題,一旦發生安全事件,也會給公安機關的偵查帶來障礙。這些“網約車”平臺雖然都有“人車不符投訴”功能,但是個別平臺卻只做表面功夫,并未落實投訴。因此加強立法,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明確“網約車”平臺的監管責任刻不容緩。
比如,對于駕駛員從業資格問題,應規定“網約車”平臺將駕駛員信息與公安交管部門共享,防止平臺與駕駛員回避外部監督的情況出現;對“人車不符”問題,平臺應當向消費者提供乘坐車輛的車型、車牌號及駕駛員照片等信息,消費者在信息不符的情況下可拒絕乘坐并投訴舉報,將套牌車和“克隆車”拒之門外。同時,應要求“網約車”安裝導航系統,由平臺實時監控其行車路線,一旦出現繞行、掉線等不正常現象,就應立刻警示,不給違規者任何可乘之機。
在解決“網約車”安全問題的過程中,僅僅完備完善法律是不行的,還需要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嚴格執法。建立一個長效的監管制度,對于“網約車”的套牌假牌,駕駛員素質底下等情況進行打擊。“網約車”平臺要積極與執法部門配合,落實好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打擊工作。此外,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健全優化網上投訴機制和調節系統[1]。最后,還要強化對平臺的監管力度,確保服務商提供健康合法的打車服務。
加大“網約車”安全事故的曝光度已及政府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一方面讓市民對于“網約車”的安全問題深化了解,注意防患于未然,保護自身安全;另一方面震懾和教育犯規人員遵紀守法。這樣一來相信消費者一定能增強自我防范意識,確保人身安全。應當積極借助各方面的平臺,發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培養網民的網絡法律意識,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
我們要相信,只要我們利用法律的強制性對“網約車”平臺責任、車輛及駕駛員的準入標準以及監管部門的介入程度等內容予以明確規范,就一定能使“網約車”平臺不斷提升其管理水平,使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得到更好維護,消費者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1]全承相.網絡市場的法制創新[A],2001-12.
趙月(1995.11~ ),女,民族:漢,戶籍:遼寧省葫蘆島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安全防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