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

“十二五”期間,青島市理清發展思路,把握都市型現代畜牧業發展定位,圍繞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促發展“三保一促”目標,加快轉調創步伐,初步構筑起具有青島優勢特色的都市型現代畜牧業發展新格局。
規模化養殖水平大幅度提高。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退戶建區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兩區一場”快速發展,近200個村退出傳統庭院養殖,養殖總戶數減少了50%,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85%以上,比2010年提高20個百分點;規模化養殖增強了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全市肉蛋奶總產量穩步增長,2014年達116.2萬噸,人均占有128.5公斤,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全市畜產品自給有余;四個縣級市和黃島區均保持全國畜牧業大縣地位;畜牧業總產值165.7億元,比2010年增長31.3%,占農牧業總產值的35.6%。
產業化發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全市擁有國家級畜牧業龍頭企業5家、省級15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的2家、過10億元的8家,80%的畜產品納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培育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12個;畜產品年出口額4.5億美元,約占全省的1/3,肉雞、肉兔出口分別占全國的1/10和3/5,是全國最重要的肉雞肉兔出口加工基地之一;畜牧業“接二連三”產業優勢凸顯,養殖、屠宰加工、獸藥飼料、生物制品等本土企業全產業鏈銷售收入超過530億元。
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農牧結合、生態發展勢頭強勁,建成生態循環養殖場112處;四個縣級市和黃島區病死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均被列為全國試點縣(市),在全國率先實現畜牧業生產大縣病死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全覆蓋;自籌資金為主建成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半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部、省多次轉發推廣有關經驗做法;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初步建成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
準確把握都市型現代畜牧業發展定位
青島是一個擁有904萬人口、1萬余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沿海發達城市,隨著開放型經濟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畜牧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更加突出。為理清發展思路,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青島市畜牧業振興規劃》、《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現代畜牧業的通知》、《關于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通知》、《關于加快構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長效機制的通知》等文件,立足市情,確立了都市型高端特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定位:在發展目標上,堅持統籌兼顧畜產品供給安全、動物衛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確保總產穩定增長,主攻提質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發展布局上,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區域化發展,堅持有退有進,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控豬、穩禽、突出發展牛羊兔草食畜牧業,打造優勢產業聚集區;在發展路徑上,堅持轉調并重、內外并舉,推行龍頭帶動、基地支撐、同區引領發展模式,走規模化、產業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路子。
扭住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主線不放松
堅持把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作為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現代畜牧業的主攻方向。近五年來,市本級先后投入2.9億元財政資金支持畜牧業轉調創。狠抓“兩區一場”建設工程,建成標準化示范場1038處,其中省級以上示范場67處;“退戶建區(養殖小區)”98處;創建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39處。實施“十強十新”龍頭培育工程,生豬、奶牛、肉牛、肉雞、蛋雞等七大產業行行有龍頭、業業有骨干,山東新希望六和年銷售收入達到502億元,九聯肉雞達到75億元、出口2億美元,康大肉兔超過40億元。依靠龍頭帶動,近郊區市畜牧業發展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各具特色。主推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因地制宜推廣大中小循環養殖模式,85%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建設了糞污處理設施,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95%以上;大力發展秸稈養畜和“糧改飼”,每年青貯玉米秸稈約160萬噸,約占秸稈產出總量的1/4,綜合效益明顯。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擴大優勢產品及熟制品出口,加快養殖加工優勢產能轉移。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到中西部投資設廠(場)。
全面夯實產業安全發展、持續發展基礎
牢固樹立產業安全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一是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長效機制。在全國率先全面開展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堅持集中處理廠和回收體系同步建設,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同步推進,四市和黃島區均被農業部列為試點縣。目前,5個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廠和47輛回收運輸車全部投入運營,日處理能力達到100余噸。二是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落實《青島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制規定》,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體系,嚴格責任追究,形成了防控工作合力。建成新的市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藥飼料檢測中心、畜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疫病防控物資儲備中心,推進60處基層動物衛生和畜產品安全監督站規范化建設,健全了動物疫病預防體系、監測體系、屏障體系和監督執法體系。三是加強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監管。推廣養殖檔案管理“一本通”,建立畜產品安全風險評估、經紀人登記管理、檢疫檢驗同步、有獎舉報等10項監管制度,加強監督檢測,完善專項整治、檢打聯動、部門聯動工作機制。五年來,全市共查處各類畜牧獸醫違法案件1000余起,移交公安部門查處23起,未發生一起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四是落實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按照“三個必須”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排查屠宰、養殖及飼料獸藥生產經營企業1300余家,下達安全生產隱患整改通知150余份。
依靠改革創新增強執法監管能力
靠改革創新挖潛力,努力破解畜牧獸醫防疫安全、生態安全、產品質量安全、行業安全“四大安全”監管壓力大、監管力量薄弱的難題。一是改革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設置。原則上按照每10個村配備1人的比例,建立專業化、職業化、年輕化的基層動物防疫與畜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隊伍,目前膠州、黃島、城陽、嶗山四區市已完成改革。二是開發建設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按照“頂層設計、統一開發、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信息共享”的原則,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開發建設具備“即時上傳、實時監管、風險評估、警告提醒、溯源查證”五大功能的青島市畜牧業安全監管信息平臺,目前已開發應用15個管理模塊和APP,有效擴大了監管覆蓋面、提高了監管效率。三是全面建立網格化監管責任體系。推動監管壓力傳導、關口前置、重心下移,在全市劃定責任網格,將所有養殖場戶、奶站、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和屠宰企業、畜禽販運經紀人納入網格,監管責任全部明晰到人。四是創新建管運營模式。按照“養事不養人”原則,通過購買公共服務、PPP等建管運營模式,推進基層防疫安全協管員隊伍建設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