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憶
東風吹來滿眼春
——黑龍江省對口援建一八三團工作掠影
□羅雪憶
在神奇的額爾齊斯河畔,成吉思汗點將西征之地,坐落著一座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軍墾城鎮——國家生態城鎮十師一八三團。這里是錫伯族西遷駐留之地,四季如畫,也是神秘的草原絲路文化、軍墾文化和西征文化的交流匯聚之地,文明和諧的城鎮品味,適宜人居的城鎮環境,讓這里流光溢彩,魅力無限。
2010年,中央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的號角從這里吹響,十師一八三團借助龍江省、農墾總局、牡丹江管理局的無私援助,大力實施了12項援疆項目,完成總投資31376.6萬元,加快推進了團場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團場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2.6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7.1億元,團場城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鎮面貌煥然一新;職工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家庭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1.1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4.4萬元,團場“三化”建設煥然勃發,為職工群眾的生活掀開了最為絢麗和嶄新的一頁。
五年來黑龍江省以“做強產業促就業”為突破口,在投資建設了北疆寒地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后,又投資建成了葡萄種植基地,做大做強葡萄產業,不僅激活了團場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帶動了職工就業增收。
劉克訓是龍疆設施農業基地的職工,原來一直靠打點零工維持生活,收入十分微薄。2013年,他在基地承包了6座大棚,當年單棚純收入就達到了8000多元。2014年,他在葡萄種植基地又承包幾座葡萄拱棚,通過黑龍江技術員零距離傳授栽培技術,劉克訓每座葡萄棚的收入也達到了1萬元左右。
像劉克訓一樣依托產業援疆項目實現就業的職工,在該團還有150余名。自2010年以來,一八三團借援疆之力,建設龍疆設施農業基地大棚860座,平均每座大棚每年純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建設完成高標準養殖小區一座,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年可實現出欄牛3600多頭,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
沿著216國道走進一八三團,你會被花園式的住宅小區,童話般的教學環境和現代化的醫療設施所深深吸引,這些與職工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都有著黑龍江省援建的烙印。
家住龍新緣小區的宋曉燕自搬進樓房后,每天都把房子收拾得整潔干凈,讓全家人住得舒心。
“前幾年家里住的還是平房,一到冬天就要買煤燒爐子,到半夜還得添煤,房子時冷時熱特別不方便,就盼著能早一點住上樓房。”宋曉燕說。
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一八三團按照“綠色、低碳、和諧、宜居、宜業、宜游”的目標,利用項目資金支持和黑龍江省對口援建機遇,全力實施了以“路、住、水、能、樹、文、教、衛、保、富”為主要內容的民生工程,建設了6個保障性住房小區,配套完善了城鎮道路、飲水、供暖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區園林景觀建設。同時,該團還出臺住房補貼政策,為每戶購房職工補貼5萬元。宋曉燕抓住機遇,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新樓房。
“我買房只花了4萬多元,還是分期付款,這么好的政策到哪兒去找!現在我父母有一套樓房,我自己也買了一套,住著特別舒適,我們一家打心眼里感謝黑龍江省的無私援建。”宋曉燕高興地說。
自對口援建工作開展以來,黑龍江省為一八三團投入1億多元援疆資金,用于建設團場保障性住房、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和教育醫療等民生工程,使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在對口援建工作中,作為支援、受援雙方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分局與一八三團十分重視以智力支撐來提升團場的“造血”功能,加大干部培訓力度,從“授人以魚”上升到“授人以漁”,提升團場醫療衛生、教育、大農業三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水平,為團場培養了一支永不走的專業技術隊伍。
蘭娜是牡丹江管局八五八農場的語文教師,來到一八三團中學后,她作為教學骨干,在教學工作中她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上公開課、示范課、小組課研等形式,積極推行“綠色教育”理念。
八年級學生朱林霞對蘭娜老師清新、愉快的教學方法感觸特別深:“上蘭老師的課感覺特別輕松,40分鐘的課很快就結束了,同學們都意猶未盡,回到家作業也完成得很認真,大家的學習成績都有了提高。”
蘭娜的課堂隨時向學校老師開放,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講給學校教師聽,推動了團場中學課堂教學改革。
“我感覺一八三團的老師教學的理念和經驗也很先進,我經常和他們進行學習和交流,這也是我來援疆的一個很大的收獲。”蘭娜說。
在五年的援疆工作中,黑龍江農墾總局牡丹江管理局先后派遣3名副處級干部在團場掛職,6名教師、5名醫生,1名農業技術人員采取“一帶一”“傳幫帶”等方式,將先進的教學、醫療,農業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引入團場,使團場“造血”功能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團場共有1名處級干部到黑龍江農墾總局掛職學習,6名副處級干部、24名科級干部、3名大學生到黑龍江省委黨校和哈爾濱市委黨校等進行學習培訓。
通過5年的無私援建,一八三團的面貌煥然一新,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在藍天碧水間,一座現代化的文明城鎮,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鎮,如額爾齊斯河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向著四面八方散發出耀眼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