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現毓 趙俊峰
?
鍵盤上的“田園牧歌”——團結農場遠程教育成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好幫手
梅現毓趙俊峰
職工小康路上走,遠程教育好幫手。遇到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難題,輕點鼠標就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想學科技知識,多媒體鏈接就能聽到專家的授課……如今,九師團結農場各單位黨員干部職工群眾對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的優越性有了更深刻的體驗,上網“取經”的熱情不斷高漲。
哪里能學到致富技術,“登陸”這個平臺;哪家工地缺少人手,“登陸”這個平臺;哪兒能找到連隊愛看的戲曲,也“登陸”這個平臺……這些以前在連隊不可思議的事,如今通過鼠標就變成了現實。
據了解,團結農場各連隊遠程教育網點都開通了電信寬帶,建起了上網室,職工群眾足不出連隊就能上網、看新聞、學技術,很快捷地了解最新的信息。現在,晴天不學雨天學、白天不學晚上學、農忙不學農閑學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使遠程教育成了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的“好幫手”。
去年1月,二連飛鴿養殖大戶朱羅軍飼養的飛鴿生了怪病。正當他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時,連隊領導及時提醒他從“網上”找答案。果真,朱羅軍在遠程教育飛鴿養殖欄目中找到了“靈丹妙藥”,一下子解決了燃眉之急。朱羅軍高興地說:“真是跑破腳板,不如鼠標一點。”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畜同飲一井水,生產看病無資金。這是團結農場五連過去的真實寫照。連隊遠程教育開通后,職工群眾通過網上咨詢專家了解到,五連地處城郊,氣候、土質條件特別適合種植大棚和發展養殖業。在團場的大力支持下,五連新建果蔬大棚300多座,69名少數民族職工退出了土地。其中43名少數民族職工承包大棚72座,并利用遠程教育學習大棚蔬菜種植管理技術,生產的大棚果蔬不僅產量高、品質好,在市場上也備受青睞。
今年,該連大棚生產的600多噸西紅柿,全部出口哈薩克斯坦,價格比當地每公斤高出0.8元。哈薩克族職工哈米達說:“今年我承包了3座大棚,種植高產西紅柿,收入已經有2萬多元。遠程教育真是我們少數民族職工群眾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遠程教育讓該連少數民族職工嘗到了甜頭。2012年,五連被兵團授予黨員遠程教育試點示范先進單位。
遠程教育的開通,為干部職工群眾搭建起一個交流溝通信息的平臺,使彼此之間多了一份溝通,少了一份阻隔。職工群眾氣兒順了,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了,干群齊心協力促發展、奔小康,遠程教育在黨群、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畜牧中心組織收看安徽省滁州市風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先進事跡。沈浩把群眾當親人,心系群眾,一心為民,事事想著群眾,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受到群眾的歡迎。畜牧中心主任高峰說:“看了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很受感動和啟發,我要像沈浩那樣當好帶頭人,一心一意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畜牧中心利用遠程教育培訓中學到的養豬養牛技術,成立了團場養豬、養牛協會及合作社,并依托養豬養牛帶領職工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去年以來,養豬養牛協會幫助全團銷售牲畜2萬多頭(只)。其中養豬協會銷售生豬1萬多頭,每公斤比當地高出0.5元至1元,戶均增收1.5萬元。
“有了養豬協會,我們養豬也不用發愁了,從買仔豬到生豬出售,全都有協會來管理,省了不少心啊。”7月13日,團結農場養豬協會會員、養豬大戶、四連職工龔學建說。
據介紹,按照“家家有畜不見畜、戶戶按股有分紅”,2014年,團結農場惠誠牧業合作社帶動了170戶少數民族職工家庭及特困職工家庭通過參股致富,戶均增收6000元。
團場還在6個連隊依托遠程教育站點,開通連隊網站,實施“網上陽光連務”工程,方便了職工群眾參與連務管理,使黨群干群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密切。
走進團結農場二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廣平坦的柏油路,路的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松樹。
而以前的二連,屋墻亂搭亂建,垃圾亂堆亂放,排水不暢造成污水橫流,職工群眾賭博現象嚴重。連隊遠程教育建成后,連隊黨支部利用遠程教育活動中心,組織職工群眾觀看系列教育片,并舉辦“向陋習告別、與文明握手”等主題活動,引導職工群眾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2014年,二連人均純收入達到2.1萬元,基本上實現了連隊建設生態化、道路柏油化、水電燃氣普及化和連隊管理民主化。
環境變美了,職工群眾的言談舉止也彬彬有禮了。2011年,二連被兵團評為文明生態小康連隊。
現在,團結農場6個農業連隊以遠程教育活動中心為陣地,開辦了“連務論壇”和“農情超市”,經常邀請團場本土專家、先進典型、致富能手講農家事、評農家理,使職工群眾逐步養成了學政策、學科技、學文化,比致富、比發展、比貢獻的“三學三比”新風尚。
團結農場還將遠程教育與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展了“文明生態小康連隊、平安連隊”主題創建活動,形成了清新秀美、文明和諧、民族團結的新風貌。
欄目責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