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榮
?
淺論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的邊境團場職工隊伍建設
嚴曉榮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四國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戰略構想。現代“絲綢之路”為邊境團場依托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走出去”戰略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新形勢下的邊境團場職工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兵團邊境團場分布在沿邊境線的26個邊境縣、市內,守衛邊境線總長2019公里,占全新疆邊境線的37.4%,兵團有58個邊境團場,占兵團團場總數的33%,其中一線邊境團場38個,二線邊境團場20個。38個一線邊境團場主要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俄羅斯等國接壤。其中,三師的個別團場在天山西段與吉爾吉斯斯坦相望;六師、十三師的個別團場與蒙古毗鄰;四師、五師、九師、十師有二十多個邊境團場在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由于這四個師邊境團場在全師團場中所占比重大,因此這四個師也稱邊境師。58個邊境團場中,所有的一線邊境團場都在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少數民族聚居的團場有9個。邊境團場如此重要的地理區位,對新疆乃至整個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疆的歷史經驗證明,維護好穩定工作,就是維護絲綢之路暢通、維護地區繁榮興旺、廣大職工安居樂業的基石。從某種角度講邊境團場在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進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兵團的長治久安不能沒有邊境團場,新疆長治久安也不能沒有邊境團場,邊境團場是兵團的前沿陣地,兵團能否發揮好“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邊境團場的安全穩定與否,取決于邊境團場職工隊伍戍邊能力的高低。
當前新疆處于暴力恐怖活動的活躍期、反分裂斗爭的激烈期、干預治療的“陣痛期”。從“三期”疊加反恐維穩的嚴峻形勢看,以“三股勢力”為代表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暴力恐怖活動,呈現出分散性、隱蔽性、突發性和跨國性等特點,邊境團場要適應形勢要求做好維穩工作,同時邊境團場職工隊伍也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例如:五師有7個邊境團場分布在邊境線上,團場職工熟悉周圍的環境和民情,并長期配合邊防軍在邊疆沿線巡邏執行任務,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邊境團場職工在維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和諧安全,保障物流、人流、信息暢通中能夠繼續肩負起守土戍邊的光榮責任。
邊境團場職工不僅要強化屯墾戍邊的職責使命,還要創新屯墾戍邊形式內容,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安全,是邊境團場職工履行屯墾戍邊新的歷史重任,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對職工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國防教育和兵團職能結合起來,把維護穩定和屯墾戍邊結合起來,把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切實增強廣大職工隊伍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
首先,對職工隊伍進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及兵團重要決策基本精神的教育,使廣大職工了解國家和兵團發展的形勢,清醒地認識國家和兵團的大局,培養廣大職工基本的政治素養和政治辨別力。其次,要對職工隊伍進行屯墾戍邊的形勢和使命教育,使廣大職工了解兵團的歷史和認識屯墾戍邊的重要作用,增強廣大職工的大局意識和政治堅定性,從而自覺地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的統一,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安全,更好地履行屯墾戍邊的歷史使命。第三要對廣大職工進行民族精神和兵團精神的教育與宣傳,把對祖國的熱愛內化為職工群眾的政治品質,充分發揮職工群眾屯墾戍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加強隊伍建設,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升廣大職工隊伍的軍事技能。要圍繞兵團黨委提出的“建設全國一流民兵隊伍”奮斗目標,加強職工隊伍全員軍事訓練,強化‘全民皆兵’意識。利用冬季農閑時間持續興起大抓軍事訓練熱潮,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強化民兵基地化訓練、赴邊合訓、崗位自訓和廣大職工普訓,協助邊防部隊開展清山、控邊、護路行動,參與社會面“網格化”巡邏防控。廣大職工要自覺以“兵”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參加訓練集中精力,學習軍事心無旁騖,進一步強化“兵”的意識,發揮“兵”的作用,履行“兵”的義務,。主動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實現軍事素質的大提升。
3、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確保社會穩定。邊境團場廣大職工,要始終站在促進民族團結的第一線,站在維穩斗爭第一線,堅決響應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時刻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順利實施為己任,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積極營造團結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為維護絲綢之路安全、保障絲綢之路暢通作出積極貢獻。
4、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總目標,科學處理屯墾與維穩戍邊、特殊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兵團和地方的關系,在推進自身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以更加堅決的態度,主動參與、融入地方維穩,加強同地方維穩工作的配合互動,提高默契度,建立完善兵地一體、上下聯動、情報信息共享、應對及時、處置有力的維穩合作指揮體系,共筑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總之,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機遇,不斷增強廣大職工兵的意識,提高兵的素質,主動適應新環境、新形勢、新要求,為國家、新疆、兵團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第五師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