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青 李洋洋
?
漫漫人生基層感悟
徐青青李洋洋
有那么一瞬間我會想:假如現在的一切恍如一場夢,醒來時我趴在大學時代的某一堂課上,再次站在重新選擇就業的起點上,我還會來到這里嗎?還會一直堅持從事著基層工作嗎?
我叫徐青青,成長在新疆巴州的一個美麗小縣城里,畢業于新疆一所很普通的大專院校,在校期間為了使自己畢業不失業而做過很多努力,考取了平面設計證、教師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抱著這些證我心里些許輕松地等待著畢業,臨畢業時學校有個大學生村官的選拔,看到這個新鮮的名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報了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卻被選上了,并且被分到了十三師。得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心情復雜,高興是因為我從眾多的學生中脫穎而出,緊張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所要去工作的地方是怎樣的環境。光從字面意思上解讀“村官”這兩個字,那就是在農村從事工作。
我忐忑地向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打聽村官這個工作好不好,我到底要不要去。得到的意見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勸我不要去,大概意思就是:離家太遠,地方偏僻,多數人畢業都奔著大城市去,“你傻啊,跑去農村”。我更加迷茫了,臨近出發前幾天的時間里,腦海中都有兩個人在爭吵,一個說必須去,不去就是逃兵,太丟人了;另一個說不許去,去了就是3年,美好的3年就浪費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不當逃兵,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心情,踏上了大學生村官的道路。
我來到兵團第十三師柳樹泉農場工作已經兩年十個月之久,我所在的這個團場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團場,這里的維吾爾族職工占團場總人數的56%,如果對于不了解這個團場的人看到這個數據可能會膽戰心驚,但是對于我來說生活在這里我很幸福,因為這里的職工群眾們民風淳樸、熱情友善、勤勞勇敢,漢族職工和少數民族職工相處得和諧融洽,互幫互助,共奔小康、同致富。
基層的工作簡單又復雜、基層的工作人員平凡又偉大、基層的職工群眾們通情達理又胡攪蠻纏、基層的生活苦澀又溫暖。連隊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的農二連職工蘇萊曼·哈斯木是值得我一生學習的榜樣,他是柳樹泉農場農二連的一名維吾爾族職工,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種植了40畝地,是種植紅棗的大戶,他的種植技術很好,在他的幫助下許多職工的種植技術得到進步,而且他還免費給職工棗樹苗子,幫助他們科學種植紅棗,曾獲得過柳樹泉農場“科技致富能手”、“先進生產者”、“紅棗致富能手”,也是兵師“和諧小康家庭”獲得者和哈密地區勞動模范。2014年的時候他又幫助了兩名貧困小學生,其中一個是本連維吾爾族職工的孩子,另外一戶是農四連的漢族職工家的孩子,由于這兩戶家庭十分貧困,所以他決定用自己的積蓄幫助兩名學生支付學雜費并一直供他們讀完大學。當有人問及他為什么要幫助別人時,他說自己生活好了、有錢了,也要幫助別人一起富起來,大家都是朋友,生活在一起幾十年了,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如果當年的我退縮了,我就不會認識勤勞致富、樂于助人的全國勞動模范蘇來曼·哈斯木;也不會認識十六年如一日悉心照顧患腦梗而半身不遂的妻子的茍句海;更不會認識辛苦工作在基層卻也不退縮的各位前輩們。
從校園中幼稚的學生,已經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基層工作人員。我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環境開始生活和工作,學會了堅強和獨立;當我面對陌生的面孔和新鮮的事物,學會了主動交流與融入;工作在基層,與廣大的職工群眾正面打交道,學會了書本中不曾學到的寶貴知識??傊瑏淼竭@里我為自己的漫漫人生路賺得了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也許在他人眼里我度過了三年苦澀的日子,但也就在這三年苦澀的日子里,在基層的大舞臺上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才華,在這里我放飛夢想,收獲了成熟穩重、熱情開朗、樂于助人、辦事認真、積極上進、充滿正能量的寶貴品質,讓青春無悔地綻放。
夢醒時分,我依舊會選擇在這遠離喧囂的小地方,安心、踏實、認真地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