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盈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5
?
家庭農場法律屬性探析*
張 盈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5
農業乃我國經濟發展之要目。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受到重視。本文試圖界定家庭農場的概念,通過對比其他經濟組織的法律特征,總結出了家庭農場特殊的主體身份、經營范圍與流轉方式,從而印證了家庭農場乃是特殊的企業法人這一觀點。同時,作為介于專業大戶與農民合作社之間的規模經營主體,家庭農場還具有獨立的責任形式和利潤分配方式,恰好與企業的獨立性與營利性相契合。據此,本文認為家庭農場以企業方式存在更符合其本質屬性。
家庭農場;本質屬性;法律定位
近年來的各項中央文件中,家庭農場被屢次提及。從一個抽象概念,到如今被各類政策不斷加大傾斜力度,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地位已日漸清晰。與此同時,由于家庭農場法律屬性的不明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庭農場的推廣。事實上,關于家庭農場的組織形式,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未給出統一規定,各地尚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綜合全國各級工商部門紛紛制定的各地家庭農場注冊登記辦法來看,絕大部分地區都只規定農民可在列出的幾種組織形式里任選。但從實際操作來看,正是由于選擇范圍的不清晰,登記工作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由此可見,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明晰家庭農場的法律屬性,對解決家庭農場在實踐工作中的諸多不規范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在對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現狀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家庭農場法律屬性準確定位,關于組織形式的選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在我國農村土地進入規范流轉階段之前,就已經有一批學者預見了家庭農場良好的發展前景。黃宗智(2007)學者針對我國農業處于三大歷史性變遷交匯期為理論基礎,認為新時代糧食兼肉—魚、菜—果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小規模勞動密集型農場,可以邁向充分就業的適度規模、多種經營農業。①2013年的一號文件出臺后,有關家庭農場的各式解讀則更為豐富。高強等(2013)認為,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融合科技、信息、農業機械、金融等現代生產因素和現代經營理念,實行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和規模化經營的新型微觀經濟組織,②應將其傳統意義上的家庭農業相區分。高帆等(2013)認為家庭農場可被定義為特定家庭以其內部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來源,通過自有土地規模擴大或外部土地使用權來獲取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以及資本來源的農業經營方式,③結合理論界已有的定義,本文認為,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在土地要素充分流轉的前提下,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進行市場化經營與企業化管理的新型農業經濟組織。
(一)家庭農場與個人獨資企業的區別
投資主體不同。個人獨資企業僅要求投資主體的單一,即投資主體限定為單個自然人;而家庭農場管理辦法則列出了明確要求,即投資人要具有農村戶籍,或是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自然人,但在人數方面沒有限定。
資本要求不同。個人獨資企業僅要求投資人的對其出資進行申報;各地出臺的管理辦法對家庭農場雖然沒有資本額度的限制,但是對土地經營面積卻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設立依據不同。個人獨資企業依據《個人投資企業法》所規定的條件、程序進行,手續簡便且門檻較低;而家庭農場則是依地方政府規章設立。
組織機構不同。個人獨資企業是以個人為本位的企業,因此在進行相關經營活動時,并不需要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而家庭農場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時,明顯需要依賴其他勞動力成員,這些勞動力既包括家庭成員,也存在外來人員,因此需要特定的組織機構幫助運行。
(二)家庭農場與合伙企業的區別
成立基礎不同。合伙企業的與存續都依賴于合伙協議,合伙合同為必要條件;而家庭農場的成立與存續,是以地方政府規章為依據,地方政府規章對家庭農場具有法律約束力。
責任形式不同。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合伙企業的各合伙人一般都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家庭農場在經營活動中享有高度的自主決定權,在債務方面只需要以農場的全部財產對外承擔有限責任即可。
利潤分配方法不同。有限合伙企業的利潤分配,遵循合伙協議的相關條款。而家庭農場則是秉持按股分紅與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對農場各成員合理分配。
(三)家庭農場與個體工商戶的區別
經營范圍不同。拋開存在的合理性這一問題不談,個體工商戶通常是一些從事工商業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或家庭,通過對商品進行零售和提供民生服務來獲得收入;而家庭農場一般是圍繞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來維持運行,農業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
登記要求不同。個體工商戶雖然分為自然人與家庭,但申請登記的申請人一般限定為家庭成員的主持經營者,其余參與經營活動的家庭成員不需要全部登記,只需要在相關部門備案即可。而家庭經營作為家庭農場的重要特征之一,家庭成員必須要經過申請人申請登記與工作人員的核準才能確定下來。
(四)家庭農場與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
設立條件不同。公司的設立要經過嚴格周密的法定程序,制定有章程和嚴格的管理制度;而家庭農場是近年來的依地方政府規章設立,程序簡便。
責任形式不同。有限責任公司中各股東只依據各人認繳的出資額度,在一定范圍內承擔相應的公司債務;而家庭農場因其經營范圍緊緊圍繞農業而且經營規模適中,加上享有高度的經營自主權,因此農場僅以全部財產對外承擔有限責任。
組織機構不同。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有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這三個部門各司其職,相互監督;而家庭農場的主要勞動力為家庭成員,在管理方面以成員間的協調溝通為主,管理機構設置并不嚴格。
(一)家庭農場符合法人構成要件
法人一詞首先為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所采用,它作為一種法律制度,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④家庭農場因地方政府的規章而設,其存續狀態不因農場成員的流動而變更,且家庭農場的民事主體資格不僅與農場成員的民事主體資格互相獨立,與其他組織或單位的民事主體資格也是互相獨立的,因此,家庭農場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社會組織。從各地規章來看,對家庭農場的入股形式并無限制。在家庭農場的實際推廣過程中,既能以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為基礎實行土地入股,也可采取技術入股或更加直接的資本入股,入股形式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入股,一旦入股所有財產都只能用于農場經營,無論是創立人還是入股的場員或其他的社會組織、自然人都無權非法占用、使用、收益或處分農場財產。家庭農場財產完全獨立于農場場員與農場創立人的其他財產,也完全獨立于其他社會組織和自然人的財產。換言之,家庭農場的財產與農場成員的其他財產是分開的,甚至與農場創立人的其他財產也是互相分開的。除法律特有規定外,家庭農場成員或創立人對農場的責任不承擔責任,家庭農場對他們的債務也不承擔責任。由此可見,家庭農場完全滿足法人的構成要件。從法律意義上講,家庭農場屬于法人組織。
(二)家庭農場是特殊的企業法人
從家庭農場的性質出發,家庭農場既保留了民事主體的法律特征,也具有商事主體的法律特征。家庭農場以營利為目的進行農業生產這一顯著特征,恰好與企業法人的營利性特征高度契合。據此,家庭農場屬于企業法人,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企業法人,其特殊性表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特殊的主體身份。基于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國情,為了保證農業用地的合理使用與有效流轉,各地的政府規章都對家庭農場的經營主體做出了相應規定,要求經營主體必須是具有農村戶籍的農民。農民作為農業的生產經營者,是實現農業縱向一體化的重要環節。這一規定是對傳統農戶家庭經營的優勢的保留,也是對土地用于農業生產的有力保障。
特殊的經營范圍。家庭農場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織形式,更是對農村土地寶貴資源進行整合的模式創新。這一性質決定了家庭農場的經營范圍只能圍繞農業生產活動進行。
特殊的流轉方式。傳統農戶相比,家庭農場農地的承包權與經營權互相分離,農地能夠在一定條件下被高效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流轉方式對能夠參與流轉的主體也有相應的要求,流轉的農戶必須要具有農地的經營權,而兼并的那一方必須具有農村戶籍。
家庭農場滿足法人的構成要件,屬于特殊的企業法人。明確這一點,對家庭農場在推廣過程中關于組織形式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總體而言,家庭農場趨向企業化發展的模式,將更加契合農業現代化的現實要求。因此,在未來的農業發展進程中,家庭農場將逐漸向企業模式演變。
[ 注 釋 ]
①黃宗智,彭玉生.三大歷史性變遷的交匯與中國小規模農業的前景[J].中國社會科學,2007(4).
②高強,劉同山,孔祥智.家庭農場的制度解析[J].經濟學家,2013(6).
③高帆,張文景.中國語境中的家庭農場[J].探索與爭鳴,2013(6).
④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1]黃宗智,彭玉生.三大歷史性變遷的交匯與中國小規模農業的前景[J].中國社會科學,2007(4).
[2]高強,劉同山,孔祥智.家庭農場的制度解析[J].經濟學家,2013(6).
[3]高帆,張文景.中國語境中的家庭農場[J].探索與爭鳴,2013(6).
[4]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5]賈翔超,張新民.論家庭農場的法律地位[J].寧夏社會科學,2014(9).
[6]劉文勇,張悅.家庭農場的學術論爭[J].改革,2014(1).
[7]陳紀平.家庭農場抑或企業化:中國農業生產組織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經濟學家,2008(3).
[8]朱啟臻,胡鵬輝,許漢澤.論家庭農場:優勢、條件與規模[J].農業經濟問題,2014(7).
*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NO.CX2015107)。
D922.4;D
A
張盈(1993-),湖北蘄春人,武漢市江夏區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