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惠
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800
?
基層院檢察文化建設的認知與實踐
宋巧惠
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800
構建先進的檢察文化,基礎在基層,重點在基層。基層院作為檢察體系中的最小單位,文化建設開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化建設的成效。本文結合檢察文化建設實踐,對基層院檢察文化建設的認知與實踐進行探討,以期對加強基層院文化建設有所裨益。
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文化建設
檢察文化是以檢察官為主體的全體檢察干警在長期的檢察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以維護公平正義為核心,以提高監督能力為目的,以營造良好人文環境為形式的具有鮮明檢察特色并得到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準則等精神財富[1]。基于這樣的定義,借助管理理論,筆者將檢察文化的構成描述為3個同心圓,即外層是物質層,以物質為載體的精神成果,指檢察形象和工作品牌形象等;中層是制度文化,包括管理模式、激勵機制、行為準則等;內層圓是精神文化,是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等。
檢察事業是發展的,檢察文化必然會隨著檢察事業的發展不斷豐富和變化。依據管理學理論,文化建設的方法論應當同樣以螺旋式發展理論為依托。因此,檢察文化建設一方面必須關注和支持檢察工作當前的現狀,另一方面還要為檢察工作長期發展提供持久的內在動力。通過文化導向的循環和遞進,既推進文化內核的提升,演繹文化的生命軌跡,又推動檢察工作邁向更高層次。
(一)目標導向
文化建設如何進位爭優,提高核心競爭力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培養、樹立敢于拼搏、不畏艱難的進取精神便成為堅定的目標導向。圍繞檢察工作主題和轄區的人文精神,開展檢察精神大家談活動,并通過主題演講、正確的發展理念和執法理念征文等形式,發掘檢察文化內涵。通過精神樹立塑造干警的思想,激發干警的熱情,使之成為全體干警共同追求的行為準則。
(二)規則導向
講“管理三要素”,講如何“建班子”、“定目標”和“帶隊伍”,打造學習檢察、能力檢察和制度檢察。以培育干警學以致用為抓手,營造主動提升素質的氛圍。完善學習培訓制度和工作機制,激勵干警提升學歷層次和知識儲備,使干警的眼界始終與時俱進。開展各種比武、研討活動,提升干警崗位技能。舉行院際交流活動,豐富干警的實戰經驗。通過系列活動逐漸引領干警將“圍著目標轉”轉變成了“圍著規則轉”,從目標導向變成規則導向,將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理念落到實處,有效提高工作效能。
(三)支持導向
講整體的團隊意識,要求干警之間相互支持,要求部門之間互相配合,資源共享。并把人文關懷融入文化建設,落實好干警休假規定,關心干警身心健康,走訪干警家庭,教育引導有不良傾向苗頭的干警,拉近感情上的距離,增強干警和家屬對檢察機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組織干警學習經典國學,引導大家在文化傳承中將修身正己理念和“溫、良、恭、儉、讓”等傳統美德融入言行之中,使檢察文化過渡到支持導向。
(四)創新導向
發展的新形勢賦予了檢察文化更新的含義,那就是樹立“如履薄冰、從頭再來”的危機意識,堅持核心價值理念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強化“學習與開拓,先行先試,改進工作”的創新意識,實現“服務理念轉變在先、服務本領掌握在先、服務效能提升在先、服務環境優化在先、服務基層奉獻在先”的為民服務“五在先”,使檢察文化汲取時代養分,總結衍生新的內涵。
(一)缺乏正確的認知理念
檢察文化建設的過程是強化檢察隊伍凝聚力、提高干警綜合素質,指引干警價值取向、樹立職業形象的過程。但基層院和部分干警對檢察文化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夠全面、準確,對文化的作用認識不夠。檢察機關工作的中心是執法辦案,不搞檢察文化案子照樣辦。有的基層院和干警對文化建構身份,身份決定利益,而利益決定行為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文化建設是務虛的東西,開展文化建設是對正常工作秩序的沖擊,是浪費時間。
(二)呈現出一定的盲從性
將硬件設施建設理解為檢察文化內容,把建設莊嚴的大樓,改善辦公環境作為檢察文化建設的重頭戲。“2003-2005年,建成了審訊監控、自動受理舉報、視頻會議、機要通道等網絡辦公平臺;2006年完成了‘兩房’建設任務,并建有文化長廊、閱覽室、院史室、文體設施等……檢察科技文化的發展解放了檢察生產力。”以致文化建設缺乏文化的特質以及文化的內核,只是停留在最表層的內容。
(三)不具備自身發展的特色
檢察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應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征。但是,在抓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基層檢察院往往忽視轄區的地域人文文化、光榮斗爭史以及檢察工作的自身特點,造成泛泛化,沒有鮮明的特點和個性及品味。
(四)專業人才匱乏
由于文化通過引領或滲透能發揮調動、凝聚或渙散檢力的作用,對檢察工作的發展起到倍增或遞減的效應,所以,檢察文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可由于處在探索階段,且檢察文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理論支撐和專業人才都明顯不足,使得活動開展乏力。
(一)科學提煉文化內核
以“執法為民”為核心,融合“理性、規范、高效、文明”的司法理念,努力挖掘基層院自身實現工作目標所需要的文化支撐點。同時,結合轄區人文特點和基層院幾十年發展中積淀下的歷史傳統,高度概括提煉出獨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內核。進行提煉時,雖可對上級院或其他基層院的有益經驗加以借鑒,但必須要結合自身地域特色,并兼顧未來進行設計。同時,可采取“院訓”等形式,把無形的東西以有形的形式加以表達,給干警們描繪出一個清晰的愿景、一個印象深刻的基調,使干警在工作生活的具體行為中“萬變不離其宗”地去揣摩和體會本院檢察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并自覺將其作為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二)抓好職業精神培育
將職業精神培育作為檢察文化建設的根本來抓。一是培養干警尊崇法治的職業理念。引導干警樹立職業理念是檢察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文化建設正是促成這種理念養成的手段。檢察文化發展的目標是要培養干警樹立法律至上的信念,以法為是,以法為上,崇尚法治。二是提高干警執法為民的職業意識。檢察權是人民賦予的,檢察執法必須根植于民眾的支持和信賴之中,必須體現出司法關懷,體現出為民的服務意識和公仆作風。三是提升干警清正廉潔的職業操守。檢察機關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承擔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干警必須廉潔自律、正身守道。
(三)找準文化建設的切入點
執法辦案是檢察機關的主要工作,而檢察文化建設的作用之一就是引領干警樹立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價值觀。可見,業務建設是檢察文化建設的最佳切入點。堅持從文化的視角提煉管理理念,以目標管理、績效管理、流程管理為主要內容,細化執法責任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規范化管理體系,使工作有導向、衡量有標尺、考核有標準、獎懲有依據。
(四)加強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化[2]。要注重規范干警的儀表、言談、舉止、交往,努力培養符合檢察職業要求的行為習慣,使干警的言談舉止體現公正、高效、廉潔、文明的職業特征。培樹身邊榜樣,大張旗鼓地弘揚正能量,形成傳承檢察精神、代表檢察形象、引領工作創新發展的典型群體,凝聚人心。利用各種文化陣地,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營造團結和諧的發展氛圍,滿足干警求知、求美、求樂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加強檢察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做好新形勢下檢察文化工作,抓好文化人才隊伍是關鍵。要把思想政治堅定、組織協調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懂檢察業務、熟悉文化工作、熱愛檢察文化的優秀干部和文藝人才選調到文化建設崗位上來,激發檢察文化創造力。
[1]常安.關于法律文化概念構建的再思考——對概念和問題本身的詰問[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2]柏榮,李樂平主編.基層建設與檢察文化[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1.
D
A
宋巧惠(1967-),女,漢族,天津人,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政治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