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梅
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遼寧 鞍山 114051
?
從賠償費用支付角度分析公安機關刑事賠償追償存在的問題
馮艷梅
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遼寧 鞍山 11405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賠償法》)關于刑事賠償的追償僅用一個條款規定了適用的條件,導致追償制度的不健全,在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從賠償費用支付環節中出現的情況入手,從公安機關刑事賠償與追償的關系角度對追償的幾個問題進行分析。
刑事賠償;追償;賠償費用
《賠償法》第31條第1款對刑事賠償的追償,以列舉的方法進行了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一)有本法第十七條第四、五項規定情形的;(二)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1]
公安機關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刑事賠償案件,在執行中曾發生過這樣的情形:刑事賠償決定作出后,向財政部門遞交支付受害人賠償金的申請,財政部門卻要求一并提交對公安機關相關工作人員追償的“紅頭文件”后才能支付賠償金。那么,追償是否為支付賠償費用的必要條件呢?本文試對公安機關刑事賠償追償的幾個問題加以分析,以期正確理解追償的法律規定,指導公安實踐。
結合《賠償法》第31條及第17條的規定,公安賠償義務機關在履行了刑事賠償義務后,應向具有以下行為之一的工作人員作出追償決定:(1)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第十七條第四項)。(2)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第十七條第五項)。(3)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以上追償的范圍僅限于侵犯了當事人的生命健康權和工作中的瀆職行為。根據《賠償法》第17、18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刑事賠償范圍中“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對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時間超過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時限,其后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兩類情形沒有納入到追償的范圍中。如果工作人員不存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公安賠償義務機關就不能對有這兩種情形的公安工作人員適用追償。
執法實踐中,公安機關一定要準確把握刑事賠償追償的法律規定,嚴禁每案必追償,充分保護公安工作人員的執法積極性。
《賠償法》第31條第2款規定了刑事賠償的追責問題,“對有前款規定情形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見,凡符合追償條件的工作人員,必定追究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在公安機關刑事賠償范圍中,“違法拘留”“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兩種情形,如工作人員不存在“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則不適用追償,但并不排除公安機關依據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對其進行行政、紀律處分。[2]
執法實踐中,公安機關追究工作人員行政責任,紀律處分,主要依據《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同時要嚴格按照《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終身追究其執法過錯責任。
(一)從《賠償法》刑事賠償追償的適用條件分析,追償不是支付賠償費用的前提條件
根據上述刑事賠償追償范圍的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公安機關刑事賠償案件均要對公安工作人員進行追償。不適用追償的賠償案,在申請支付國家賠償費用時,就談不上提交對工作人員追償及處分的證明文件。
(二)從《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費用支付程序分析,追償不是支付賠償費用的必備條件
按照《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的規定,公安賠償義務機關向財政部門提出書面支付申請時只須提交下列材料:(1)賠償請求人請求支付國家賠償費用的申請;(2)生效的判決書、復議決定書、賠償決定書或者調解書;(3)賠償請求人的身份證明。
財政部門支付國家賠償費用后,公安賠償義務機關才應依照《賠償法》第31條的規定,向有關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國家賠償費用,并且作出追償決定后,書面通知財政部門。被追償人應當依照財政收入收繳的規定上繳應當承擔或者被追償的國家賠償費用。
綜上所述,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追償決定,是在支付賠償申請人賠償費用后賠償義務機關作出的。作為提交給財政部門的證明材料,是使其知曉并監督相關工作人員返還國家財政費用的證明材料,不是賠償義務機關向財政部門申請支付賠償費用的必備材料,更不是財政部門支付費用的前提。
[1]應松年.國家賠償中的追償制度[J].國家賠償辦案指南,2014:182.
[2]劉志遠.刑事案件國家賠償實務指南[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206.
D
A
馮艷梅(1973-),女,漢族,遼寧葫蘆島人,畢業于沈陽師范大學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遼寧公安教育培訓中心,講師,研究方向:國家賠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