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宛麗
(210046 南京財經大學 江蘇 南京)
淺論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制度
徐宛麗
(210046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
為積極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應運而生。自最高法巡回法庭設立以來,改革的意義逐漸顯現,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本文就此進行探討,以期對最高法巡回法庭制度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巡回法庭;訴訟成本;人員管理
設置最高法巡回法庭是此次司法改革的重要環節,表現出中央對司法制度自上而下改革的決心。最高法巡回法庭的設立其初衷在于:方便當事人訴訟,緩解最高法本部的辦案壓力,在最高法與地方法院之間起到橋梁作用。[1]據第一巡回法庭庭長胡云騰介紹,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審理案件均超過1萬件,大量案件的審理、接訪導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負荷過大,法官辦案壓力不斷增加。這不利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導全國法院審判工作、制定司法解釋和在司法政策、發布更多指導性案例。這也不利于解決當事人的訴求,容易造成訴累,司法的公平正義也不能及時的讓人民群眾感受到。設立最高院巡回法庭將對以上問題起到有效的緩解作用,有助于提升法院形象,增強司法公信力。
(一)訴訟成本問題
關于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問題,有學者認為:巡回法庭的理想職能是審理跨行政區域的重大行政案件和民商事案件,但現實情況是,巡回法庭受理的申訴信訪案件才是“大量案件”。在巡回法庭設立以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就發出公告,表明自2015年2月1日起,最高法本部將不再受理巡回區省份的相關案件。對于有的訪民來說,他們明知或已經被巡回法庭拒絕受理,仍然會選擇去北京上訪,其成本的增加是必然的。另外,一些案件的當事人去巡回法庭參加案件的審理與去北京參加案件審理所花費的費用差別并不大,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張飛機票的差別而已。[2]筆者認為,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效果也不能立馬顯現。雖然訪民們上訪的成本可能并未減少,但這并不是因設立最高法巡回法庭而帶來的新的成本。巡回區的訪民在不滿意最高法巡回法庭作出的處理后選擇去北京上訪,對于案件的處理結果絕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會有什么改變,這跟第一次就去北京上訪一樣,他們也不會就此放棄繼續在北京上訪,這兩種情況下的成本差別并不大。但仍有許多案件的當事人會因巡回法庭的設立而受益,尤其是在巡回區訴訟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情況下,在巡回法庭受審其成本會大大降低,便利更為明顯。[3]最高法巡回法庭的設立還只是改革的開始,巡回法庭在運行過程中會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善,這對今后全國范圍內的司法改革有著積極的指導和借鑒作用。因此,對設立最高法巡回法庭來方便巡回區當事人訴訟、就地解決糾紛的作用應持肯定態度。
(二)人員管理問題
由于在實際運行中,我國法院的經費由地方政府財政預算供應,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司法機關缺乏財政的支持,司法權就難以保證其獨立性。最高法巡回法庭作為最高法院的派出機構,其審級與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法院,人、財、物均由最高法院統一管理,這有利于司法去地方化,確保審判權的獨立行使。從現有的兩個巡回法庭法官的任用來看,主審法官由最高人民法院從辦案能力突出、審判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中選出,高法巡回法庭的主要組成人員均是來自于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并且采用2年一輪換的方式來防范司法腐敗。有的學者會有這樣的疑慮,如果最高法巡回法庭增設到8個,那么按照現有的人員配置模式,每個巡回區各配備13名主審法官的話,主審法官的人數將有100多名。如果這些人員均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調派,而本部主審民事、行政的審判人員也才150名左后,還要進行兩年的輪換,這極有可能導致最高人民法院規模的膨脹,這與“精簡高效”的改革原則相背離。[4]筆者認為,有這樣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設立巡回法庭至今才一年不到的時間,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作為未來法院發展的試驗田、探路者,巡回法庭的法官配置還需要不斷地調整,尋找較為合理有效的模式。還有學者認為,法官離京任職無法照顧家庭,住宿、氣候、飲食等方面會有不便,這會影響巡回法庭任職法官工作的積極性。[5]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就第一巡回法庭設立在廣東深圳而言,任職的法官并不都是北京本地人,也有其他省市的,就氣候、飲食等生活習慣上的適應而言并不會存在很大的困難。在巡回區巡回法庭任職的法官大多是中年人,因工作原因確實會對家庭照顧不周,但考慮到兩年的輪換期,加之交通的便利,法官們并不會長時間脫離家庭,更不會對工作的積極性產生嚴重影響。
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有著不斷進步和上升的空間,需要不斷的制度創新來應對現實需求。本文探討的便利當事人問題、人員管理問題只是司法制度改革問題中的一小部分。但我們應該對最高法巡回法庭的設立抱有信心,并積極的應對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積累、總結經驗,科學推進改革。
[1]劉貴祥,胡云騰.《巡回法庭:司法改革的“排頭兵”——專訪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庭長》.《中國法律評論》,2015年第1期.
[2]侯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何去何從》.《北大法律評論》,2015年第1期.
[3]方茜.《減少訴累,便民利民——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赴瓊審案》.《人民法院報》,2015年11月20日.
[4]蘇鏡祥.《什么是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理論視野》,2015年第4期.
[5]姜川.《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巡回審判的歷史與借鑒》.《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徐宛麗(1992~ ),女,江蘇常州人,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本文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 《巡回法庭在我國司法體系中的制度性考量》(KYLX15_1026)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