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媛媛
遼寧警察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6
?
犬只治安管理對策分析
魏媛媛
遼寧警察學院,遼寧大連116036
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犬只的數量急劇攀升。由飼養犬只引發的擾民、傷人案件頻發,引發大量的治安問題。當事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同時,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秩序。因此,必須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實行嚴格治安管理改善養犬管理與服務以及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等措施來規范居民的養犬行為,促進人與動物之間的和平相處。
危害;管理;對策
(一)犬只傷人事件頻發,嚴重威脅公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居民養犬情緒日漸高漲,犬只種類與數量也在不斷攀升。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犬只傷人事件每天都在大量發生。犬只傷人,導致我國狂犬病發病率明顯上升。2015年1月狂犬病病發78例,死亡95例。截至2015年8月,北京已報告7例狂犬病患者,同比去年翻倍,6人死亡;上半年動物致傷登記人次超8萬。感染狂犬病,當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救治,感染者一般在3天內就會死亡,死亡率100%。這給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在毫無心理預期的情況下,突然被犬只撲咬而形成的心理沖擊,對人的精神健康也會造成長期嚴重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在兒童時期的過度驚嚇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
(二)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嚴重妨害社會公共秩序
犬吠噪音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尤其是夜間犬吠影響居民休息,引發大量的鄰里糾紛,有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已成為目前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經常可見有人街頭遛犬招搖過市,隨意出入公園、商店、飯店、醫院、銀行等公共場所。特別是在部分新建小區,犬只數量多,有些養犬人撒犬亂跑或遛犬不拴鏈,甚至在小區內居民公共活動區域自發形成犬只聚集區,使過往行人特別是婦女、兒童和老人遭受驚嚇。
(三)管理措施不到位,污染社區生活環境
部分養犬人經常攜犬上街,致使犬只隨地便溺等現象十分普遍,污染人居環境,增加群眾生活不便,加重環衛工人負擔。由于犬只排泄物及飼料不能及時妥善處理而污染環境,產生難聞的氣味,滋生大量的蚊蠅,影響市容和社區環境衛生。
(四)犬只被遺棄問題嚴重
犬只遭遺棄有許多原因:擔心犬只傳染疾病;犬只生病、殘疾;飼養成本過高;居民遷往新址后,新環境不適宜養犬等等。這些被遺棄的犬只由于缺乏管理,無人飼養,到處亂竄,亂拉糞便,極易傳播犬絳蟲、弓形蟲、犬鉤蟲等多種疾病。同時,流浪犬沒有定期注射疫苗,尤其是攜帶有狂犬病病毒的流浪犬只對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形成威脅。
(一)缺少全國性養犬管理法規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城市的養犬管理主要以禁止養犬為原則,管理依據主要是國務院制定的《家犬管理條例》及各省的配套辦法、細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臺了主張限制養犬的管理規定,盡管近年來隨著《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大多數城市都對原來的規定作了調整,但是在限制養犬的立法宗旨方面并沒有原則性的改變。我國尚無養犬管理的統一立法,當前對于犬類管理的規范多集中在專門性動物法規之中,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動植物檢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侵權責任法中》等。
(二)養犬登記
犬只管理區域限養、禁養規定。大多數地方性法規將犬只管理區劃分為嚴格管理區與一般管理區。一般管理區為轄區內的農村地區,一般管理區內養犬人飼養危險犬的,應當對危險犬實行圈養,在圈養地點應設置警示標志。嚴格管理區為城市化地區以及鄉鎮轄區內的住宅小區和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成區;嚴格管理區內個人養犬的,每戶限養一只;嚴格管理區內禁止飼養、銷售、繁殖危險犬;除免疫、診療外,不得攜帶外出;因免疫、診療攜帶外出的,應當裝入犬籠。
(三)養犬行為規范
以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遼寧省養犬管理規定》為例,該《規定》列舉了12類養犬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例如,攜犬出戶應當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攜犬乘坐電梯或者上下樓梯的,應當避開高峰時間并主動避讓他人,并為犬只戴嘴套或者裝入犬籠;不得轉借、涂改、偽造和倒賣《養犬登記證》,遺失的應當申請補發;犬在戶外排泄糞便,養犬人應當即時清除等等。
(四)法律責任
公安機關應當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和查處違法養犬行為,根據違法事實及其情節輕重,可以依法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分別給予沒收犬只、吊銷《養犬登記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立案偵查。通常由公安機關負責查處的有關違法養犬行為主要包括:違反養犬登記與限養、禁養規定的行為;違反養犬行為規范的行為;違反犬只經營規定的行為等。
(一)宣傳到位,改善養犬管理與服務
公安機關負責養犬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社區民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下簡稱《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及社區宣傳欄加強宣傳,以提高犬只主人的責任心。對于犬只擾民傷人的事件,要及時通過微博、短信等形式及時通報。同時,社區民警也可以采取與犬只主人簽訂加強犬只管理責任書的形式,明確責任,防止犬只擾民、傷人的事件發生。
公安機關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也應當繼續改進養犬服務質量。比如應當公布舉報、投訴的渠道,及時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在法定工作日內告知舉報者、投訴者。通過養犬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通報信息,研究對策,及時解決養犬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同時,應當考慮將養犬登記率、養犬人培訓率、養犬違法行為查處率等指標納入公安機關的工作考核內容,對轄區內出現犬只傷人擾民、違規養犬遛犬等違反養犬管理規范造成嚴重后果的,應實行責任倒查。
(二)強化社區管理模式
鑒于公安機關管理的有限性,在犬類管理中應該特別引入“社區管理模式”,要求所有的社區在一定范圍內劃定遛狗區;同時,就像成立業主委員會一樣,應該強制性要求各小區建立健全養犬人自律協會和公約,對養犬戶進行自管、自律、使養犬家庭能自覺遵守法規和社會公德,公開向社區全體居民做出承諾;管理部門則應要求所有犬類必須同時擁有準養證和免疫證,出門時必須掛在犬脖子或鏈索上,以便于社區居民和保安識別。必要的時候,可探索居民養狗的“近鄰同意條款”,以約束養犬人不對鄰居造成侵擾。
在日常管理方面,通過小區志愿者參與管理,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共同糾正犬類污染環境、公共場所遛狗不遵守時間而影響他人安全、隨意拋棄犬只及犬只尸體等不良行為。
(三)借鑒國外經驗,對犬只實行有序管理
1.在立法過程中,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立法理念
比如收費制度方面,國外一些犬只管理較好的國家,在養犬準入條件方面大多數實行高標準與低收費相結合的原則,關于犬只的領養條件,發達國家均明確規定,犬只飼養人必須具備一定的入門條件,比如年齡限制、在規定的機構為犬只辦理登記注冊等。而相對應的注冊費用卻非常低。
2.創建全國聯網的犬籍管理制度
犬籍登記制度,已在國外的養犬管理中普遍使用。犬籍登記制度始于19世紀中葉的英國,目前,上海、深圳、濟南、南京、鄭州等地都將犬只注射電子芯片寫入地方性法規中。犬的“芯片身份證”包括犬只資料、養犬戶姓名、地址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這樣做既能全面掌控地區養犬數量,提高嚴格管理水平,又能解決現實中一些養犬人不給犬帶犬牌、病死犬被隨意拋棄、犬傷害人很難確認責任人等問題。當前我國犬籍管理制度還處于起步階段,建立犬只戶籍管理制度的城市較少,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納入犬只管理的比例很低。針對目前犬只傷人擾民現象突出,創建全國聯網的犬籍管理制度尤為重要。
3.加大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
在對養犬違規行為的處罰上面,世界各國制定的標準都是基于一個共同的理念,即嚴懲違規行為。例如在英國,如果犬只的叫聲太大,主人很可能會被罰款,罰金設置高達5000英鎊。在加拿大,犬只出門,必須要帶上鏈條和清理糞便用的塑料袋,警察如果發現犬只未攜帶鏈條或隨地大小便,將對主人處以80加元的罰款。我國在缺少全國性統一立法的前提下,地方在制定養犬管理規定的時候,也缺乏細致的規定,處罰力度不夠。在《遼寧省養犬管理規定》中,在養犬重點管理區內養烈性犬、大型犬的;遺棄、虐待犬只等行為也僅僅規定了由公安機關對違法的個人處二千元罰款。《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5條第1款也僅僅規定了兩種處罰的情形:飼養動物干擾正常生活和放任動物恐嚇他人,最高處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相關的立法機關可以考慮在法律法規中增加違法行為的處罰情形,加大處罰的額度,以此來警醒犬只主人的行為。此外,對于出現犬類傷人的案件,警方還可對多次被舉報或被處罰的養犬人進行重點管理,建立養犬違法記錄檔案。
(四)設立犬只收容機構,對犬只實行人道化管理
在當代社會,人們一再呼吁文明和諧,對養犬不能放任自流,但更不該動輒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大肆捕殺、濫殺。對動物粗暴處置的執法方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人員的執法文明程度,并可影響到對人的執法方式,進而與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程度相關聯,因此不可等閑視之。應當考慮由政府或鼓勵、協助民間組織和公民個人設置犬只收容機構,收容流浪犬、主管部門依法沒收的犬只等,犬只收容機構的運行經費可由政府補貼、社會捐助及提供寄養、診療等服務的收費來支持。在收容期間,對于犬只領養人,犬只收容機構要求必須登記姓名、身份證號碼和聯系方式,并采取不定期回訪的方式,確定狗的生活狀況;如無人愿意領養或主人未能及時領回的犬只,可視具體情況由獸醫施行絕育術或“安樂死”術。
此外,在養犬治安管理工作中,還要注意保障執法民警的人身安全,預防狂犬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發生。
養犬未必成“患”,只要因勢利導進行科學管理,形成公安機關監管,養犬人自律,基層組織參與、社會公眾監督相結合的長效管理機制,一定能治其“患”興其“利”。
[1]王精忠,張勝前,陳康,相啟軍.治安秩序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
D631.4
A
2095-4379-(2016)26-0061-02
魏媛媛(1980-),女,漢族,遼寧遼中人,研究生,遼寧警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治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