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萍
江蘇謀盛律師事務所,江蘇 無錫 214206
?
人民調解協議顯失公平能否撤銷?
錢秀萍
江蘇謀盛律師事務所,江蘇無錫214206
是否要撤銷本案已存在的人民調解協議,這主要看本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情形。本案中,死者家屬與A公司簽訂調解協議時,交警部門對事故責任尚未作出認定,而在事故發生后,朱某家屬多次至A公司鬧事要求賠償,A公司為了不使公司形象和名譽受損,被迫無奈同意與死者家屬簽訂調解協議,該62萬元的巨額賠償根本不是A公司真實的意思表示。且A公司在簽署調解協議時對本次事故的責任產生了重大誤解,誤認為其駕駛員杭某在此次事故中應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故A公司實際承擔的賠償金額遠遠超過了應承擔的30%,構成顯失公平。
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撤銷
2013年12月23日,A公司的雇傭駕駛員杭某駕駛晉E80711號小型客車在某路段與朱某駕駛的二輪摩托車相撞,造成朱某受傷,經送醫院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在交警部門尚未對事故責任作出認定的情況下,死者朱某家屬朱某、蔣某多次到A公司吵鬧并要求直接賠償,A公司負責人無奈之下,于2014年1月3日,在誤以為杭某需要承擔此次事故主要責任甚至全責的情況下與死者朱某家屬朱某、蔣某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簽訂了一份調解協議書,約定A公司賠償死者家屬人民幣62萬元。協議簽訂以后,A公司當即支付了19萬元。2014年1月24日,交警部門對事故責任作出認定,死者朱某系醉酒駕駛且闖紅燈,故朱某應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A公司駕駛員杭某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因此,A公司認為其承擔的賠償金額遠遠超過了A公司應當承擔的賠償金額。故對于調解協議上約定的剩余的賠償款,A公司拒絕支付。
2014年3月10日,死者朱某家屬提起人身損害之訴,將A公司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A公司及保險公司按照調解協議賠償。在法庭庭審中,A公司認為該調解協議是在重大誤解的基礎上形成的,且是在死者家屬逼迫無奈的情況下被迫與其簽訂的一份顯失公平的協議,因此對于調解協議書不認可,認為應當撤銷。另A公司在庭審中向法院提交申請,因其就該調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已經向法院起訴且已經被受理,該案目前正在審理中,且該案件的審理結果直接影響本案的審理結果。故要求法院中止本案的審理,法庭當庭裁定中止本案審理。
另A公司起訴朱某、蔣某、杭某確認合同可撤銷糾紛一案,法院受理后,于2014年8月8日公開開庭審理本案。本案中A公司認為調解協議書在事故責任尚未認定情況下作出,而實際上是朱某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杭某承擔次要責任,調解協議書中約定的A公司的賠償責任遠遠超過了其依法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所以該調解協議書顯失公平,并且該份協議是在死者家屬脅迫的情況下簽署,不是A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應予以撤銷。而對方辯稱,該調解協議書是雙方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下達成,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協議書的形成不以事故認定書為基礎,賠償責任是基于對生命的尊重和死者家屬的精神撫慰,不存在顯失公平,且事故認定書只是對事故因果關系的分析,不能簡單等同于民事責任的承擔。法院審理后認為,鑒于本次事故的產生朱某承擔主要責任,杭某承擔次要責任,結合事故發生事實,本次事故產生的相應損失應由杭某承擔次要賠償責任。現朱某因事故而產生的相應賠償中依法應由A公司一方承擔的部分遠遠小于本案所涉調解協議中約定的由A公司一方承擔的數額,故法院認為該份調解協議書顯示公平,應予撤銷,并最終判決撤銷該份調解協議書。一審宣判后,朱某、蔣某一方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后亦認為本次事故的產生朱某承擔主要責任,杭某承擔次要責任,結合事故發生事實,本次事故產生的相應損失應由杭某承擔次要賠償責任。A公司主張在簽訂協議時存在重大誤解,且協議內容顯失公平的意見具有事實與法律依據。而朱某一方的辯論意見法院認為于法無據。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確認合同無效糾紛經過一審、二審判決生效后,法院就朱某、蔣某起訴A公司、保險公司、杭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恢復審理,而朱某、蔣某于2015年2月4日撤訴。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涉案的人民調解協議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撤銷條件。
是否要撤銷本案已存在的人民調解協議,這主要看本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調解協議,或者請求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上述規定第六條規定:“下列調解協議,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調解協議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調解協議,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1]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3]《意見》第72條同時規定:“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本案中,死者家屬與A公司簽訂調解協議時,交警部門對事故責任尚未作出認定,而在事故發生后,朱某家屬多次至A公司鬧事要求賠償,A公司為了不使公司形象和名譽受損,被迫無奈同意與死者家屬簽訂調解協議,該62萬元的巨額賠償根本不是A公司真實的意思表示。且A公司在簽署調解協議時對本次事故的責任產生了重大誤解,誤認為其駕駛員杭某在此次事故中應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在事故發生以后,朱某家屬確實多次至A公司要求賠償,因此A公司關于“其在不知道朱某醉酒駕駛,以為自己公司承擔全責的情況下簽訂調解協議”之陳述與客觀事實相符,也符合情理,法院理應采信。根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朱某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杭某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故A公司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確實遠遠低于調解協議確定的62萬元。按照一般慣例來說,實際承擔的賠償金額超過應當承擔部分的30%,即構成顯失公平。本案中,調解協議上約定A公司應當賠償的金額革除保險公司的11萬元即為51萬元,而按照事故責任A公司承擔次要責任即30%來計算,A公司應當只需要承擔20萬左右。故A公司實際承擔的賠償金額遠遠超過了應承擔的30%,構成顯失公平。
綜上可知,A公司主張在簽訂調解協議時存在重大誤解,且協議內容顯失公平的主張具有事實與法律依據,故其要求撤銷調解協議的請求符合法律規定,于法有據,本案所涉人民調解協議應當撤銷。
[1]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9月5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1986年4月12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3]最高人民法院于1988年1月26日通過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D926.22
A
2095-4379-(2016)26-0136-02
錢秀萍(1986-),女,江蘇宜興人,江蘇謀盛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