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1.廣西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2.廣西華震律師事務所,廣西 柳州 545001
?
誠實守信原則的當代民法的影響研究
張燕1,2
1.廣西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廣西柳州545006;2.廣西華震律師事務所,廣西柳州545001
依法治國作為我國治國安邦的基本策略,其踐行之日起便促進了我國司法制度的完善與發展。因此,基于依法治國的發展策略,現代化社會主義社會正向著穩定、團結、科學的方向發展。在此其中,民法作為現代司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民事侵權事件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只是,民事案件相較于刑事案件,在責任認定與司法裁決時影響因素眾多。因此,確保民事案件審理科學,需借助誠實守信原則,認清其于民法中的應用地位,了解民法應用其的必然性,并就此探索民法應用誠實守信原則的發展之路。
誠實守信原則;民法;影響研究
在當代民法之中,誠實守信原則被稱為民法之中的“帝王條款”,該原則源起于羅馬法典之中,雖源自于道德層面上的基本要求,但隨著民法的發展與完善,逐漸成為現代民法中極為基礎且重要的原則之一。誠實守信原則在理論上是極為抽象的概念,但在踐行方面卻有至關重要的應用地位。
誠實守信原則在民法之中具有極為關鍵性的應用地位,毫不夸張的說,誠實守信原則其本身是民法中無法替代的精神與靈魂,沒有誠實守信原則支持的民法,將無法保證其法律地位與公信力。了解當代民法的人不難發現,誠實守信原則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無論是民事行為中的契約締結、合約履行還是司法解釋,誠實守信原則無時無刻不應用于每一個環節。總體來說,誠實守信原則不僅于民事活動中維護了各方的權利,同時也敦促著各方履行應盡的義務,確保民事活動的有效開展,并為民法踐行奠定了誠信基礎。因此,民法應用的過程中,誠實守信原則不僅被稱為“透明規定”,即無需贅述仍存在于民事行為中的各環節;又因其堅實的社會地位與應用價值而被業內人士通稱為“帝王條款”。對此,本文進一步分析誠實守信原則的應用地位,基于其均衡各方利益,賦予各方權利并規范各方義務的特征,認定其于民法之中的實際作用與現實價值,并認可其應用于民法之中的真實效果。
(一)誠實守信原則應用于當代民法中的前提
當前,認清誠實守信原則應用于現代民法中的必然性,率先應了解誠實守信原則應用于民法的前提條件。眾所周知,中華文化素以誠信為尊,這從儒家思想將“信”納入五常之中便可見一斑。只是,在社會形成早期之時,誠信還只停留在道德的思想層面之上,并未真正融入法律規程之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誠實守信原則與民法之間的關系逐漸密不可分。從近年來的眾多事件中不難發現,誠信喪失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桎梏條件。三鹿奶粉、毒膠囊等誠信喪失現象令社會信譽岌岌可危。對此,誠實守信原則踐行于民法之中顯得勢在必行。在誠信喪失的社會前提下,誠實守信原則貫徹將保證民法公信力提升,社會誠信意識覺醒,并就此扶持依法治國,為和諧社會的科學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誠實守信原則于當代民法中細化的價值
借由分析誠實守信原則于當代民法中應用的前提后不難發現,國家誠信危機令誠實守信原則應用迫在眉睫。對此,民法踐行誠實守信原則,需注重確保誠實守信于民法之中,以便誠實守信原則具備法律效益,可規范民法履行,并引導民事行為發展。只是,如上文所言,誠實守信原則其應用本身過于空泛,界定性質也未非常準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誠實守信原則引導民法履行與民事責任規劃。因此,細化誠實守信原則內容,使其以民法實況為基準,落實于民法覆蓋的各個環節,并作為鞏固民法公信力與權威性的手段,確保民法應用的科學性與精準化。
認清誠實守信原則于當代民法中的應用地位,了解民法應用誠實守信原則的迫切性后,構筑誠實守信原則于當代民法中的應用之路便顯得十分必要。對此,本文立足于誠實守信原則對民法公信力提升的實際價值,認為鞏固誠實守信原則與民法關系的科學方法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量:
(一)構筑信用管理體系,完善司法追責制度
依法治國基本國策踐行以來,民法作為依法治國的核心法律之一,是構筑和諧社會的基礎支撐。只是,民法在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證民法應用的科學精準,注重民法公信力的穩固意義重大。對此,為有效貫徹誠實守信原則于現代民法之中,構筑科學完善的信用管理體制,有效的保證民法建設的權威性與科學性,是鞏固民法地位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司法領域中,樹立誠實守信原則的法律地位,規范失德背信的追責制度,確保誠實守信原則貫穿民法之中,進而鞏固民法地位,保證民法應用科學。例如,在《證券法》、《信托法》、《合同法》等法規中明確誠實守信的法律地位,令基于法
律之上的民事行為時刻踐行誠實守信原則,若民事關系人中有人違背規定,則受到法律、制度上的追責處理,從而確保以上法律踐行科學,并確保民事關系人具備遵紀守法意識。
(二)保障民法公信力,確保司法實務規范
在民事訴訟之中,涉案人員訴訟因由多因民事糾紛而起,此類糾紛具備的共同特征源自于人心道德的失衡及司法認知的偏差。在此類糾紛案件中,民事侵權占據主要部分,其雖于危害性之上不及刑事犯罪,但就其影響而言,卻并不亞于刑事犯罪的惡劣性質。因此,民事糾紛往往被認定為影響社會和諧,阻礙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此,民法是解決民事糾紛的重要手段,判定民事責任,劃分民事權利,并追討民事利益是民法應用的重點內容。只是,如何保證司法機構應用民法時科學精準、客觀公正是民法維權的關鍵所在,亦是誠實守信原則應用的重點關注內容。對此,誠實守信原則不僅對民法本身構成影響,其同時需對《法官法》、《檢察院法》等法律進行約束,保證誠實守信原則應用于司法管理法律中,進而確保民法踐行誠實守信原則科學,有助于誠實守信原則發揮作用,正向引導民法處理民事訴訟案件。
(三)樹立誠信榜樣,踐行依法執政
民法的誕生根本是穩定社會發展,而誠實信用原則的貫徹目標則是要維護司法的公正性。對此,現代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執行過程中從有法必依這一核心環節中著手,側重于依法執政的關鍵落實,望借助執法必嚴來塑造高于政權的法律體系,從而確保法律執行的公信力。因此,當代民法推廣與執行階段,誠實守信原則不僅將滲透入司法機構,同時亦須貫徹入執政機構,確保執政機構擁有誠信榜樣意識,落實誠信執政體系,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思維來推動民法履行,確保民法的公民維護與公民管理作用凸顯,才能穩定民法的公信力,保證誠實守信原則貫徹于民法始終。
綜上所述,誠實守信原則對當代民法發展而言意義重大,其不僅鞏固了民法于現代法律中的法律地位,同時也保證了民法執行的公信力。因此,有效應用誠實守信原則,將其以民法為基礎,向司法部門、執政部門有效深化,才能進一步確保民法的公平性、公正性,并鞏固其于民事案件中的判決指導作用。
[1]馬麗艷.試論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誠實信用原則[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5:107-109.
[2]趙萬一,朱明月.倫理責任抑或法律責任——對公司社會責任制度的重新審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2:112-122.
[3]付萌萌.淺議民商法中的誠實守信原則[J].法制與社會,2015,15:16-17.
D913
A
2095-4379-(2016)26-0148-02
張燕(1967-),女,漢族,山西太原人,武漢大學法學碩士,廣西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廣西華震律師事務所,律師,主要從事法學教學研究與實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