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蕊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
?
論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適用
胡佳蕊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200042
理論界對于船舶優先權法律適用一直存以爭議,尤以船旗國法與法院地法兩派為主要代表。正值《海商法》施行23年欲修訂之際,欲老題重談,以對我國當前堅持“法院地法”理論為船舶優先權法律適用進行合理性論證,提出此條以不再修訂為佳的建議。
船舶優先權;船旗國法;法院地法
(一)船舶優先權的定義
船舶優先權制度最早源于英國1851年的The Bold Buccleugh案,英國法官JohnJeffers在宣讀判決首次運用了maritime lien一詞,并且闡述了其不是以占有為前提的優先權利的含義。①[1]雖然該制度被各國海商吸收,卻在國內及國際公約中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其擔保或物權性質等也因法系及各國適用的不同,而尚無定論。我國在《海商法》21條規定“船舶優先權,是指海事請求人依照本法第22條規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海事請求,對產生該海事請求的船舶具有優先受償的權利。”有學者認為這也是立法回避態度的一種,學界對其性質的探討尚無定論。
(二)船舶優先權的法律沖突
船舶優先權作為債權人基于海商法所規定的特殊利益的保護所產生的債權,就船舶及其所附屬物有優先于其他債權而受清償的權利,是海商法中特有的一種法律制度,被各國海商法所普遍承認,但因各國海運政策、經濟情況不同等原因使關于其性質、擔保債權范圍、受償順序等規定也相互歧異,存在適用沖突。
當前各國沖突法對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適用規定不甚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適用法院地法、船旗國法、債權發生地法、船舶所在地法及最密切聯系地法等。其中,又以法院地法、船旗國法兩種為主要爭議。下文就將適用規則進行分別闡述,對比其利弊以找出當前最適宜的調整辦法。
(一)船旗所屬國法律
其中主要以屈廣清教授的《論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適用》為主要代表,認為船旗國法的調整優勢在:第一,適用船旗國規則解決涉外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關系具有固定性與可預測性。第二,這種適用可以使各當事方公平合理地受到保護,使被請求權人不因擇地而訴超額負擔多樣優先債權。第三,符合國際私法既得權原則,并使擔保物權關系適用同一法律,使法律關系明確化。②[2]
然而適用船旗國法的話,無疑“方便旗”這一重要連接因素又成為最大的阻礙。雖然屈教授做出了詳細的辯駁,說明“方便旗”并不會影響法律沖突的解決,但是以下幾點理由還是值得商榷的:一方面,不能因為“方便旗”的合法性而忽視其為解決船舶優先權法律關系帶來的不利影響。最終目的是尋求最優的沖突規范連接點,而不是對一種法律現象的承認與適用,不應將其作為認同的理由,使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擇地而訴的確是法院地法適用的弊端之一,但不能籠統的說“等于是賦予了當事人一定程度的自由創設船舶優先權的權利”。③[3]各國的船舶優先權保護的特殊利益不同,但也大同小異。尤其在當前各國為了保障船舶融資貿易的發展,會進一步限制不穩定因素的發展而不會達到任意創設的地步,這種做法也會加大請求人異地訴訟的負擔。并且,船舶優先權的優先性與法定性,尤其是涉及到侵權地港口規費政府利益等因素,更難以使法院地讓渡其權益適用外國法規制。
(二)法院所在地國法律
英美法系認為船舶優先權屬于程序性權利而非實體性權利,是實現實體權利的一種方法,而程序事項適用法院地法是公認的國際私法原則。④⑤[4]船舶優先權是立法者從本國的海運和貿易的政治和經濟要求出發的,并基于各種債權的特殊性,專門設定的保護性權利。因此根據嚴格的屬地主義,必須將法院地法作為認定在其領土范圍內的船舶優先權。根據外國法有效成立的船舶優先權,除非法院地法也承認,否則即使對外國船舶也不能主張船舶優先權,同時,根據外國法對外國船不予承認的優先權,而根據法院地法可以承認的也可以視為成立。
相比方便旗現象下的船旗國法來說,第一,法院地法更易查明,便于法院適用。與理論上的穩定性相比法院地法更提供一種實踐中的穩定性,確實保證法律關系與法律程序的順利應用與調整。第二,不管是優先權所擔保債權的特殊性質,價值考慮,還是此種權利本身的程序性而言,都使法院地法被廣泛認可與適用。第三,船舶優先權的行使須經過司法程序,集中表現為對船舶的扣押這一強制措施的行使。船舶扣押受程序法調整,當然適用法院地法,其作為船舶優先權行使的必經程序,船舶優先權也適用法院地法,表現了法律適用的完整性,避免造成在適用法律上的不必要的混亂。當然相伴的擇地而訴、外國法排除的弊端也顯露無疑。一些學者認為是不利于船舶所有權的變更和抵押權的設立,不利于船舶融資貿易的發展等。
(三)船舶所在地的法律
基于“物權的法律適用適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原則,一些國家立法采用了適用船舶所在地法的原則。但因船舶的移動性過大,造成多個優先權的適用混亂[5]。其次,當在公海上發生船舶碰撞、海難救助等船舶優先權項目時,無法確定船舶所在地的法律。再次,由于船舶的活動范圍較為廣泛,如果適用權利發生地法,則必然要求被請求權人對每一項權利發生地的法律都有所了解,這無疑對被請求權人過于苛刻。⑥[6]
(四)最密切聯系地的法律
作為美國第二次沖突法重述中的重大成果,該原則雖打破了傳統僵化連接點的束縛同時也帶來了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從而帶來船舶優先權的穩定性、預見性的不可實現,船舶物權變動風險的難以估測,船舶抵押權與留置權的無限被動等一些惡性循環,更難以作為調整規則。
我國立法與示范法中均堅持以“法院地法”為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適用規則更加合理。一方面,在尚未解決“方便旗”這一阻礙前也不宜盲目適用船旗國法來解決優先權的法律沖突,具體理由等也不再重復贅述。另一方面,此使用規則更適宜當前我國海運政策調整及裁量權的不完善階段。而軟化處理,“分割法”等其他軟化處理手段,因具體分割方法及適用條件均不成熟也難以靈活有效調整當前的法律關系。因此,雖然法院地法的適用也存在許多弊端,但在當前卻不建議其他予以替代。
[注釋]
①韓雨瀟.論船舶優先權的性質及其實現途徑[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4.
②陳顯榮.從比較法論臺灣地區船舶優先權[M].臺北: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209.
③屈廣清,周后春.論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適用[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2(13):104.
④馮輝.論船舶優先權[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論文,2010:35.
⑤楊金科.船舶優先權沖突的解決途徑概述[J].法制與社會,2010(7):25.
⑥韓立新.海事國際私法[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1:103.
[1]韓雨瀟.論船舶優先權的性質及其實現途徑[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4.
[2]陳顯榮.從比較法論臺灣地區船舶優先權[M].臺北: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209.
[3]屈廣清,周后春.論船舶優先權的法律適用[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2(13):104.
[4]馮輝.論船舶優先權[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論文,2010:35.
[5]楊金科.船舶優先權沖突的解決途徑概述[J].法制與社會,2010(7):25.
[6]韓立新.海事國際私法[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1:103.
D922.294;D996.19
A
2095-4379-(2016)26-0149-02
胡佳蕊(1992-),女,漢族,河北保定人,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