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棋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61
淺析我國減刑撤銷制度的構建
許艷棋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61
摘要:據監獄機關的長期觀察,發現有許多罪犯在減刑前遵紀守法,積極改造,而獲得減刑后立刻轉變態度,不僅消極怠工,還違規違紀,抗拒改造。為了有效的防止這種消極現象的出現,我國應該構建服刑期內的減刑撤銷制度,這與我國刑罰的執行需求相適應,不僅能夠補充我國減刑制度中存在的空白、有利于我國刑罰目的的實現而且也有其現實的基礎。
關鍵詞:減刑;減刑撤銷;刑罰目的
一、我國增設減刑撤銷制度的背景
經學者調研后發現:“(監獄)干警反映最為普遍的是:罪犯在申報減刑的期間,都積極表現,但是總有部分罪犯在獲得減刑后就喪失了改造的自覺性,甚至抗拒改造。[1]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并沒有建立減刑的撤銷制度,使得減刑后改造反復的現象頻繁出現,在這種現實狀況下,是否需要增設減刑撤銷制度是值得去探討的。從我國現行減刑制度存在的具體缺陷、刑罰目的與我國司法實踐的基礎可以看出,在面臨改造反復頻繁出現的現實情形中增設減刑撤銷制度有其現實的必要性和基礎。
二、我國增設減刑撤銷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增設減刑撤銷制度能夠填補我國減刑制度中的空白
在實踐中,有的罪犯完全是為了爭取早日獲得減刑而做出虛假的行為來向考察機關展示其社會危險性已經降低,減刑之后便會表現反彈,其真實的目的并非真心接受教育改造,而是為了騙取減刑,這就導致了相關部門難以對罪犯“是否已經具備較好的社會回歸性”進行準確的判斷。而在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中,由于欠缺減刑的撤銷制度,減刑的裁定一旦生效,除非罪犯有漏罪或犯新罪,否則即使出現了嚴重的違規違紀行為也不能撤銷減刑,對于減刑后約束機制的缺失無疑是不利于罪犯的改造,同時也喪失了減刑的重要價值。因此,為了有效的避免減刑中投機現象的出現,我國應該增加減刑的撤銷制度來對現行的減刑制度進行必要的補充完善。
(二)減刑撤銷制度與刑罰的目的相契合
我國刑罰的目的包括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前者是通過對罪犯適用刑罰,懲罰、改造罪犯,預防他們重新犯罪;后者是通過對罪犯適用刑罰,震懾潛在的犯罪者,防止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減刑撤銷制度正是體現了我國刑罰目的的內在要求。首先,從特殊預防的角度看,特殊預防的意義是對犯罪人科處刑罰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罪犯是否再犯要看其在改造過程中的人身危險性。如果罪犯在減刑之后出現了改造反復的現象,那么可以認定其人身危險性并未降低,此時通過減刑撤銷制度來恢復其所減刑期,符合刑罰的特殊預防的目的。其次,減刑撤銷制度也體現了刑罰一般預防的思想。對已獲得減刑的罪犯因出現消極改造的現象而撤銷減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的犯罪人形成心理的威懾作用,促使他們在獲得減刑的獎勵之后繼續積極表現。因此,無論是站在特殊預防的角度,還是站在一般預防的角度,減刑撤銷制度的確立都有其必要性。
(三)增設減刑撤銷制度有其實踐基礎
在我國,為了更好地發揮減刑的激勵作用,一些地區的法院為了避免消極改造現象的出現,已經開始適用了減刑撤銷制度。如最典型的四川省達州監獄提出的減刑撤銷想法,并到達州市中院、達州市檢察院共同協商建立減刑撤銷制度,其規定:“從上次減刑裁定生效之日起至下次減刑裁定生效之日止為服刑人員減刑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有證據證明已獲減刑的罪犯有重大違規抗改或獄內又犯罪行為的,可以撤銷其減刑。“[2]除此之外,減刑撤銷制度也已經被應用到了具體案件中,如廣西柳城的莫某被撤銷減刑案,當時已經被媒體公開報道。因此,這些實踐中的具體做法,為我國的減刑立法中增設撤銷制度奠定了實踐基礎。
三、我國減刑撤銷制度的具體構建
在對減刑撤銷制度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減刑撤銷制度存在服刑期內的減刑撤銷制度與刑滿釋放后的減刑撤銷制度兩類。在對域外國家減刑撤銷制度的研究中可以發現,有的國家兩種類型均予以適用,如法國;而有的國家僅規定了服刑期內的減刑撤銷制度,如意大利、美國等。而對于我國,在實踐中僅對服刑期內的減刑撤銷制度有所涉及,在學術界關于減刑撤銷制度構建的探討中也存在不同的觀點,沒有統一的定論。而筆者認為,我國可以確立服刑期內的減刑撤銷制度,對于刑滿釋放后減刑撤銷制度的增設則缺乏現實的必要性。主要是因為,首先,減刑可以說是對犯罪分子的一種獎勵,其能夠激勵犯罪分子積極改造以早日釋放。而對于大多數獲得減刑的罪犯而言,獲得減刑的客觀事實已經能夠說明罪犯經改造具備較好的社會回歸性了,如果罪犯從適用減刑之前及之后一直表現良好,那么就應該認定其人身危險性已經降低,具備了釋放的條件,這既是對罪犯的一種獎勵,也是對其人權的一種尊重,如果增加刑滿釋放后的減刑撤銷制度,極有可能導致罪犯在服刑期間就消極改造,違背了刑罰監禁的現實意義。其次,如果被裁定減刑的罪犯在刑滿釋放后真的又再次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完全可以用現有的一些措施來得到有效解決,如對前科犯、累犯從重處罰的規定等,因此,在我國增設刑滿釋放后的減刑撤銷制度缺乏現實的必要性。而為了實現減刑制度的重要價值,對于服刑期限內的減刑撤銷制度,我國需要
對其適用對象、考驗期限、適用條件等各個方面予以確定:
(一)明確服刑期內減刑撤銷制度適用的對象
根據《刑法》第78條的規定,我國在法律上將減刑分為了兩種類型,即法定的減刑和酌定的減刑。筆者認為,在服刑期內減刑撤銷制度適用的對象應該是符合酌定減刑的罪犯,不包含法定減刑的罪犯。因為,減刑撤銷制度的建立,是為了打擊罪犯的減刑投機心理,督促其認真服刑改造,避免具有較大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提前回歸社會。而對于法定的減刑來說,是國家對具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罪犯的一種獎勵,只要罪犯存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六種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不必參考罪犯在監獄的悔改表現就會適用減刑,也就不存在減刑撤銷的問題。因此,在服刑期內減刑撤銷制度適用于酌定減刑的服刑犯,其適用對象應該具備如下條件:第一,必須是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且正被羈押的罪犯;第二,罪犯因在服刑期間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或有立功表現而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減刑,這種表現既包括真實的,也包括為了騙取減刑而偽裝的。
(二)明確減刑撤銷制度的適用條件
對于減刑撤銷制度具體的適用條件,也可以比照我國假釋的撤銷條件予以規定:第一,罪犯在減刑的考驗期內又重新犯罪。無論其所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是重罪還是輕罪,都要撤銷減刑。第二,在減刑考驗期內發現漏罪且沒有超過訴訟時效的。第三,在減刑考驗期內嚴重違反監管規定的。這一情況的具體的做法可在立法上予以明確,即犯罪人三次及三次以上實施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58條規定的行為,監獄給予罪犯三次或三次以上警告、記過或禁閉處分后仍繼續實施違規行為的,說明警告、記過等處分對其改造并不起作用,所以應該對其撤銷全部或部分減刑。第四,在減刑考驗期內,若有證據能夠充分證明,被減刑的罪犯獲得的減刑是通過偽裝積極,采用欺詐的手段而得來的,則也應當依照法定的程序撤銷其減刑,恢復執行被減掉的刑期。
(三)確立減刑撤銷制度的考驗期
要對尚在服刑期的罪犯撤銷其已獲得的減刑裁定,必須要有嚴格的時間限定,即減刑的考驗期。設置減刑考驗期,能夠促使已經獲得減刑的罪犯能夠像適用減刑之前一樣或更好的進行改造。如果罪犯在考驗期內依然出現了應該撤銷減刑的法定情形時,刑罰執行機關就應該依據法定程序撤銷其全部或部分減刑,將罪犯的服刑期限恢復到減刑之前的狀態。對于減刑考驗期的確定,可以參考我國假釋撤銷考驗期的規定:(1)被判處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罪犯,其減刑考驗期為剩余刑期;(2)被判處無期徒刑后被減為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借鑒死刑緩期執行的考驗期,將其規定為兩年。如果罪犯在服刑期間獲得多次減刑的,考驗期應為最后一次減刑后的剩余刑期。因此,罪犯在減刑考驗期內實施了符合減刑撤銷法定條件的行為,就應該撤銷減刑。
[參考文獻]
[1]王志剛.我國減刑程序之反思與完善[J].湖北社會科學,2009(7).
[2]趙文.達州監獄探索減刑撤銷制度[N].四川法制報,2013-11-14.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169-02
作者簡介:許艷棋(1991-),男,河北承德人,河北經貿大學研究生在讀,刑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