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丹
北京德恒(福州)律師事務所,福建 福州 350007
民商法在警察執法中的地位及運用對策思考
范曉丹
北京德恒(福州)律師事務所,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民商法在法律糾紛案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公安民警在具體執法工作中也愈來愈多地涉及到民商法的法律知識。民商法具有平等、公平、誠實信用、權利保護等基本的法律原則,它不僅有利于樹立人民警察的正確的執法理念,而且對保護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權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正視民商法在民警執法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改變以往民警工作重刑法輕民法的傳統觀念,提高警察的法律素質,更好地發揮人民警察的作用。
關鍵詞:民商法;警察執法;地位;執法理念
一、引言
雖然我國在民商法的立法、司法及執法等方面有了完善的法律體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運用民商法知識的法律意識仍然薄弱。警察在執法過程中根據民商法的原理及規則,正確行使行政執法權和刑事執法權,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執法觀念,培養法律職業思維。民商法的學習有助于民警在執法過程中保護犯罪嫌疑人的隱私權和生命健康權,有利于區分刑事與民商事法律界限,有助于學習和推到經濟犯罪的有關規律,確保我國法治社會不斷向前邁進。
二、民法在警察執法中的地位
民法是一部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民法的靈魂是主體之間的平等,它的主要內容是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因此,民法既是一部關于平等的法律又是一部關于權利保護的法律。民法始源于羅馬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法是從羅馬法中的市民法轉化而來的。在長時間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民法不僅包含了濃厚的文化積淀和以人為本的精神底蘊,還包含了具有人格平等、誠實信用等基本法律理念的法律文化。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完善的的民法體系,那么也就代表其法律制度體系還不夠健全。公安機關是政府下屬的一個保護人民人身及財產安全的職能部門,我國不斷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國家,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懲治犯罪的公安機關,則更應該堅決擁護建設法治國家,并在這個程中不斷的貢獻自己的力量。警察只有充分掌握有關民法的基本知識,準確把握民法的精髓,在在辦案過程中貫徹民法的思想理念,才能稱之為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優秀警察[1]。
(一)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安機關警察的執法問題已普遍成為備受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存在重視口供、輕視證據的思想,有些警察甚至會對在審訊過程中為了獲取口供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個別警察的這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知法犯法的行為都給人民警察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而這種情況的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警沒有掌握民法的精髓。民法的本質是保護公民的私權利,提倡自然人主體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保護個人私生活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創造性,使個人的個性、自由和尊嚴得到真正的發揚,以實現社會的發展。警察在執法過程中處于在法律第一線,正是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交匯點,他的執法代表著國家的強制力,不僅要維護著國家的利益,同時也要保護著人民的利益。警察的在執法過程中的行為舉止都處于公眾的劍士之中,所以中國的人民警察應該加強對民法的理解和把握,保持警察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民商法在公安工作的運用
民商法在調解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直接發揮著指導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公安機關承擔著為我國經濟建設承保駕護航的重要任務,因此民警在執法過程中會廣泛的運用民商法的知識。警察的在日常執法中的主要任務是處理民事糾紛和刑事偵查,從表面上來看,刑偵工作只是針對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而警察在執法過程中主要解除的是關于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中的有關知識。但是,公安機關刑偵工作的本質內容是通過打擊違法犯罪來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因此,刑偵工作是運用國家公權力來保護公民的私權,就會涉及到民法中的知識。
擁有生命健康權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沒有經過法律依據程序,任何人都無權侵害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權,否則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警察在進行刑事偵查的過程中,對于涉嫌違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在抓捕審訊過程中,公安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按照有關規定可以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但是嫌疑人的生命健康權和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卻仍然在法律的保護范圍之內[2]。如果公安機關在審訊時對犯人進行刑訊逼供,采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的方式來獲取犯罪嫌疑人口供,那么就違反了民法的基本精神。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明確對刑訊逼供行為作出了否定的評價,并認為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如果對犯罪嫌疑人刑訊逼供則構成犯罪,并給予其相應的刑罰處罰。刑法中的這條規定就體現了民法中保護公民人身權利的基本理念,并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來保障犯罪嫌疑人享有基本的生命健康權。從民法的角度來看,生命健康權是人從出生開始就擁有的基本權利,沒有法律依據,任何人都不得對生命健康權隨意侵犯。尊重一個人的生命健康權,充分體現了公安民警基本的法律素養。
三、結語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益和合法財產,是人民警察的基本職責。為了能夠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人民警察的職能應該從管理向服務轉變。樹立科學平等的執法理念才能符合新時代要求,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龍井仁,肖雅戈,杜莉.論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的立法重構[J].武陵學刊,2016(01).
[2]謝鵬.淺談警察職業教育與執法公信力的塑造[J].法制與社會,2013(08).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238-01
作者簡介:范曉丹(1986-),女,漢族,福建人,北京德恒(福州)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