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圓圓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淺析交警隱蔽執法問題
劉圓圓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于交警執法問題的關注與日俱增,為了保證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暢通行駛,也為了能更好地搜集交通違法者的違法行為證據,交通管理部門采用隱蔽執法的方式如電子警察、攝像機等科技裝備查糾路面交通違法行為,這在社會上以及理論界都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執法,而不隱蔽執法,不能有法不可知。
關鍵詞:隱蔽執法;公開性;公平性;合法性
一、隱蔽執法的理論與現實問題分析
(一)隱蔽執法的合法性分析
對于現象、規定的合法性判定體現一種理論性價值要求,但是合法性的判定又是基于各個學科,對所需判定的現象、規定以現有國家政府的法律文件為基準而做的論證。然而判定一個國家、政府行使國家權力是否合法不可以僅僅看其是否遵守自己制定的法律,應當以當時社會民眾的一致需求來衡量國家、政府的權力行使。具體而言,對于國家法律執行者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判定只需要看其程序性和實體性的規定內容是否遵循現有的法律規定,作為執法行為一個分支的隱蔽執法自然也應當具備合法性,即遵守所執行的相關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交法》),《道交法》又是以《行政處罰法》為依據制定的。
(二)隱蔽執法的合理性分析
雖然對于隱蔽執法的實施過程與取證過程的合法合理性尚有待論證,但在執法目的上依然與一般的道路交通執法保持一致,即處罰和預防,且以預防為主。一方面交管部門需要對違反交規的人員予以懲治,同時還要對其下次的違法行為的實施沖動加以抑制,二者相互聯系且具有內在一致性。從客觀現狀來講,隱蔽性執法是對違反交管法規的駕駛人員予以懲治,但實際上依舊可以起到預防違法行為的作用,由于作為交通執法手段之一的隱蔽執法,依舊可以威懾司機,提高司機的警覺意識和守法觀念,自覺避免違法行為,而且這種威懾還是無形之中完成對司機的監督,使司機能夠更加積極遵守交法,避免由于司機守法意識自律意識薄弱而造成的消極后果,更能夠矯正某些司機的僥幸心理,有效規制道路交通秩序,實現交通管理法治化、穩定化。
(三)隱蔽執法的程序性問題分析
除了實體內容規定外,隱蔽執法程序是否合法是另外急需探討要件,首先,交管部門的執法行為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的司機進行懲治即實施行政處罰,故應遵守有關道路交通安全以及行政處罰的法律法規,同時也該從我國實際出發,遵循國情,確保執法行為的適當性;其次即使隱蔽性執法有一定的程序疑問,但是它僅僅是相關行政處罰行為的一部分,不能將其孤立于整體而看,在現實執法實踐中隱蔽執法僅用于調查取證,并非獨立存在的行政法手段。隱蔽執法作為一種全新的執法手段,具有一定的技術性,此種執法手段在現實交通管理中也僅作為監督違法行徑的手段并進行取證,從執法的程序性規制角度來看,隱蔽執法僅僅是存在并針對于交通道路安全執法行為的事實確認階段。
二、各方對隱蔽執法問題的看法各異
對于隱蔽執法學者們觀點爭執不一,部分學者認為這種暗中執法的方式不公開不透明,有悖于法治公開原則,從另一角度講也有暗中設陷阱,針對相對人的意味。站在反對派的其他學者也主張,交通執法者實施執法行為根本目的以及根本出發點并不是懲治相對人的違法行為而是保障交通運輸安全以及秩序良好,是以人為本,“以相對人為本”,為每個道路行駛者服務,此種隱于暗中的執法方式并不能真正起到協助執法、預防違法的作用,反而會使相對人有“暗中被害”的感覺,降低相對人對執法行為的信任,無法達到預先設定的預防違法行為,警示相對人的執法作用,也不利于文明出行、遵守交規的良好風尚的形成。除此之外在暗中完成執法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職權腐敗培養了滋生的土壤,權力只有在陽光下運行才是正當合法的,暗中的權力行使很難保證其公正合法性,會使公眾喪失對法律權威的信任,不利于道路交通秩序的維護。有學者認為“法律以公正為不懈的追求目標,但若缺乏公開透明就不會實現公平正義,即使隱蔽執法如何高效便捷、功效卓越都難以掩蓋其與法治相悖的本質。”這些學者的邏輯出發點就是認為行政執法務必要有法必依,行為合法,合法才可以達到公正,而要真正做到公平正義就必須保證一切執法行為的適時公開,而隱蔽執法恰恰是對公開原則最大的違背,因而喪失了合理性與合法性。也有部分學者支持隱蔽執法,在他們看來,隱蔽執法具有合法性,即使在執法行為過程中存在一些有失妥當之處,但是并不能就此否定隱蔽執法的存在正當性。
三、總結
交管部門是交通道路安全的秩序維護者,隱蔽執法的存在是以現實執法困境為基礎的,就其執法程序而言有極大漏洞,欠缺公正透明性,但是作為一種業已形成的執法形式也有其合理性,需要對其加以規制,明確其與行政處罰的關系,將其定位于“取證的手段”,僅僅是在相對人有違法行為時“暗中取證”,保證其他的階段公開透明。
[參考文獻]
[1]李雨.交通警察執法形式比較探析[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5).
[2]孟敬濤.電子交通警察執法問題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5).
[3]徐永興.非現場道路交通執法問題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5).
中圖分類號:D6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256-01
作者簡介:劉圓圓(1990-),女,河南南陽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