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勤
信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淺析網絡社交對人們“三觀”的影響和對策
王維勤
信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摘要:網絡社交已經成為我們日常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現在很多人對社交媒體上癮,沉溺其中無法自拔。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工作,伴隨著的還有一些人出現自戀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孤僻等問題。這些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構產生了許多負面的沖擊。本文從社交軟件技術層面和文化層面出發,提出了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的一些相應對策。
關鍵詞:網絡社交;三觀;對策
一、網絡社交對人們“三觀”的影響
其實網絡社交本身對我們并不存在正面或負面效應。它帶給我們快捷、便利、及時交互的溝通方式,其撲面而來的信息資源對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建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有些人利用網絡社交的虛擬性來隱藏自己的身份散發一些不真實的信息,有些是無意的行為,而有些則是為了吸引眼球,更有甚者是在惡意的炒作和攻擊。這些行為如果不受到約束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會使人們陷入真假的困惑。其負面影響也會越來越突出。
(一)網絡社交對人們發展的積極影響
網絡社交成為人們認識世界的窗口。網絡社交對于人們來說也是一個開放的窗口,人們可以利用一些社交工具接觸到更多的網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與日常生活圈子不同,可以看到更寬更廣的世界,接觸到很多新奇的事物。這些不但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激發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的展示。
網絡社交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舒適交流的平臺。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需要的人員進行交流,它避免了面對面說話的拘謹和尷尬,網絡社交用語隨意,簡單必要的正式用語也是我們精心編輯后才發送的,同樣也隱藏了表情情感。
網絡社交提升了人們的價值選擇能力。網絡社交內容豐富,人員復雜,我們該如何選擇和判斷交流對象和信息內容這些都需要依靠我們自己。有些人會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惡意散發不良或錯誤信息,也許一開始會被蒙蔽但當水落石出后,吃一塹長一智的人們就會學會去判斷網絡信息的價值,自覺抵制不健康的信息。這有利于提高人們對價值的思考選擇判斷。
(二)網絡社交對人們發展的消極影響
網絡社交對樹立健全人格產生影響。在社交網絡上人們會盡力去掩飾、模仿他們所編造的角色,畢竟網絡社交中的信息資料大多是沒有經過審核的。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忘記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對自己是誰也會產生疑惑,在心理上產生困惑、人格上導致分裂產生雙重或多重人格障礙。同樣對于不知情的網友也是一種欺騙,導致人們信任感的缺失。由于網絡社交是種延時性交流,這就使得人們在等待回復和揣摩對方心理活動時也會產生不安、焦慮、耐心缺失等問題。
網絡社交對人際交往產生負面影響。由于社交網絡與面對面交流不同,使得一些人更愿意通過社交網絡去溝通,來避免害羞和不知所措。其實人的溝通能力是需要通過鍛煉來提高的。一些人忽視了這種口語交際能力,更愿意低頭和自己的網友們談天說地。雖然網絡社交有助于拓寬人們的交往圈,但如果過分依賴網絡,就拉遠了現實中人與人間的距離,無法正常的人際生活,造成親情的疏離、朋友的缺失和工作能力的下降。
網絡社交不利于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網絡社交中的無約束性也對道德產生很大的沖擊。如一些非法組織也會利用互聯網頻繁地發布信息,向個人的社交平臺免費發送宣傳材料,蒙騙不明真相的人聽信他們的歪理邪說,煽動人們思想。這些不但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也使人們的道德觀念產生混亂,①也給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蒙上一層陰影,模糊他們的理想信念。
二、網絡社交中加強“三觀”教育的對策
其實網絡社交可以作為很好的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平臺,利用網絡社交的特點和話語環境,把“三觀”教育與網絡社交平臺結合起來。如利用微信公眾號發布一些教育內容,傳播正能量的事跡等。便于人們了解、接受、學習和傳遞正能量。使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或者成為一種即時性的宣傳教育成果,要作為一種長遠的教育來進行。要把“三觀”思想在網絡社交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
要優化網絡社交環境,讓人們在健康的網絡社交環境下文明上網。網絡社交環境的優化需要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也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的約束,關鍵因素在于網友們自身道德素質。對于一些網上散布的謠言和不是事件,官方應及時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及時給網民說明事實,使謠言止于真相,并及時刪除減少影響。網民上網也必須遵守法律法規,網絡規范,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應該落實到實踐中。雖然計算機網絡發展的迅速一些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但隨著問題的增多也有許多相關法律頒布和完善,我們同樣應該遵守,不應該認為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有差別就肆意妄為。
[注釋]
①陳晉文,萬偉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三觀“建構的影響分析與對策思考[C].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
[參考文獻]
[1]陳晉文,萬偉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三觀“建構的影響分析與對策思考[C].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
[2]楊立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324-01
作者簡介:王維勤,河南信陽人,信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