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家屬在食堂打飯跌傷,能否要求單位賠償損失
吳律師:
我丈夫是一家公司的員工,公司的內設食堂為員工提供了免費午餐。鑒于我家就在公司附近,為便于解決我和女兒的午餐,經向公司請求,公司同意我和女兒在食堂用午餐,每人每餐付費6元(略高于成本)。三個月前,因食堂地面用洗潔精洗過,而又沒有作任何警示標志,以至于剛進食堂打飯的我,一不留神便仰面跌倒,不僅花去6萬余元醫療費用,還落下了10級傷殘。而當我以公司未盡合理安全保障義務為由要求賠償時,公司卻認為其開設職工食堂的目的并非對外營業,故對外來人員根本不存在安全保障義務,自然也就無需對我承擔賠償責任。請問:公司的說法對嗎?
讀者:黃秀英
黃秀英讀者:
公司的說法是錯誤的,即其照樣必須承擔賠償責任。
一方面,從服務角度上看,公司作為服務的提供者必須擔責。雖然公司內設食堂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員工,甚至是向員工提供福利的一種方式,而非出于對外營業、牟取利潤,但這只能表明公司與員工之間不存在經營關系和有償服務關系,并不等于公司與你之間沒有經營關系和有償服務關系。因為你和女兒作為“外人”在食堂用餐,已事先征得公司同意,雖然只按每人每餐6元付費,但畢竟因為收費略高于成本,決定了彼此之間具備“買賣”和“有償”、“經營”與“消費”或“服務”的法律特征。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可你被跌傷的結果,恰恰表明公司未盡職責。另一方面,從組織角度上看,公司作為用餐的組織者難辭其咎。《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也指出:“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正因為公司屬于食堂的管理者和用餐活動的組織者,乃至對你來說屬于經營者,且食堂雖系內設但它同樣屬于公共場所,決定了公司對就餐人員同樣具有安全保證義務,其在地面因清洗而濕滑,極易導致他人摔傷的情況下,既未除濕,也未給予任何警示,對可能出現的損害,無論是出于聽之任之,還是疏忽大意或輕信可以避免,都意味著其未能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