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蒙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
《四庫全書》中的官箴書研究
——論古代官員的職業道德
劉曉蒙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4
官箴文化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四庫全書》所收錄的官箴書是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官吏職業道德的范文。從《四庫全書》中的官箴書中可以發現官箴書對官員的職業道德要求主要是:清廉、謹慎和勤勉。官箴書對于中國古代的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官箴書這一中華傳統文化遺產,應該批判繼承其中的精神,推廣其中的精髓的道德文化,從而完善今日的官員職業道德,實現政治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庫全書》;官箴書;職業道德
官箴文化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其發于周,成于秦漢,確定于隋唐,發展于宋元明,至清代則徹底成熟。《四庫全書》中共收錄宋至清的官箴書6部17卷,包括宋代呂本中的《官箴》、胡太初的《晝簾緒論》、許月卿的《百官箴》,明代的《州縣提綱》和清代的《御制人臣儆心錄》等著作。這些收錄的官箴書大部分為官員自身為官經驗的總結,但是《御制人臣儆心錄》卻是由順治皇帝親筆撰寫,從這些收錄的官箴書中我們可以探索古代官員從政所需要具備的職業道德,為我們今天官員素質培養提供借鑒價值。
官吏從實質上說是一種社會職業,雖然在封建王權統治下官吏被賜予了更高的社會地位,但究其根本它仍然是一種承擔著社會管理角色的特殊職業。《尚書·周官》言“六傾分職,各率其屬”,《周禮·天官冢宰》言“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從這些古籍中都可以看出官吏在古代人看來也是一種職業。官吏作為一種職業具有其特殊性,不僅表現在官吏所享有的特殊的社會地位,更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社會管理功能并且由此產生的特殊權力。
官吏所享有的社會管理權力使其具有兩種功能,一是代替君主管理民眾和社會事務,而是承上啟下傳達君主的命令給民眾并將民眾的意見反映給君主。中國古代的政制構建是來源于“天授君權”,皇帝是秉持上天的旨意來統治萬民,在這種政制構建下皇帝才是所有統治權力的合法來源,也就是說皇帝才是唯一有資格行使管理民眾權力的人。因此,官員的社會管理權只是代替君主行使,它所必須承擔傳遞君主命令和反映民眾意見的義務。而在古代的政治實踐中官員的權力卻是極為重大,一個州縣官員就是當地最大的行政長官即人們口中青天大老爺。而正是由于官員的權力重大,那么為了更好的實現其社會管理職能就必須要求官員具備特殊的職業道德。
官箴在唐代之前指的是官員對君主的進諫和規勸,但自唐代之后逐漸轉變成官員自我約束的范文。唐代之后的官箴書大部分是官員對自己一生為官的經驗的總結,從自身的為官經驗中找出最應當注意的地方來警示后人。因此官箴實際上就是古代官員的職業道德的模板,這一點從《四庫全書》中收錄的官箴書中即可發現,如呂本中的《官箴》等。
前文論述了官箴是中國古代官員的職業道德的規范文本,那么官箴書對官員的職業道德是如何要求的呢?從《四庫全書》中的官箴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官箴書對官員的職業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清廉
清是指清正廉潔,為官必須要做到清正廉潔,離開了清廉就很容易犯下錯誤觸犯國法。官箴書都強調官員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來保證清廉。首先要保持廉潔,要認識到為官清廉方能不愧對朝廷和民眾,“即受命于牧斯民矣,而不能守公廉之心,是不自愛矣,寧不為世所誚也!”(張養浩《牧令忠告》)。其次是強調節儉,指出不節必貪,“惟儉足以養廉”,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大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最后要求戒絕貪污,“當官取傭錢、般家錢之類,多為之程,而過受其直,所得至微,所喪多矣。亦殊不知此數亦吾分外物也。”(呂本中《官箴》),指出貪污所得是小,因貪污喪失的名譽和道德是大。
(二)謹慎
為官應該謹慎,不僅要謹慎自己的言行,也要謹慎他人的行為。首先,為官應該慎言慎行,慎言慎行是對自己的言行的反思,張養浩在《三事忠告》中言:“命下之日,則拊心自省:有何勛閥行能,膺茲異數?茍要其廩祿,假其威權,惟濟己私,靡思報國,天監伊邇,將不汝容。夫受人直而怠其工,儋人爵而曠其事,己則逸矣,如公道何?如百姓何?”通過反思自己來謹慎自己的言行,使得自己不愧對于君主的厚愛和百姓的愛戴。其次,為官應該謹慎他人的行為,尤其是他人對自己的陷阱。呂本中《官箴》言“當官既自廉潔,又須關防小人,如文字歷引之類,皆須明白,以防中傷,不可不至慎,不可不詳知也。”由此可見,為官應當謹慎防范下屬和同僚對自己的陷阱,防范下屬用錢財對自己的誘惑,防范同僚對自己的讒言。
(三)勤勉
勤勉指勤勉不懈的為政精神與道德操守,官箴從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為官吏指出了致勤的方向。思想上要知道“立官長以為官,非立官以為長”(《慎子》),治理官事“一毫不盡心,即為茍祿”(張養浩《牧民忠告》),因此必須要勤奮否則就是對政務和民眾的不負責。胡太初的《晝簾緒論》所言“廉勤一毫之虧,其害于政也甚烈”即是這個道理。行動上要做到不圖安逸,勤勉政務,避免享樂。《州縣提綱》言“公事隨日而生,前者未決,后者繼至,則所積日多,坐視廢弛,其勢不得不付之胥吏矣。凡文書之呈押與訟事之可判決者,要當隨日區遣,無致因循,行之有準,則政有條理,事無留滯,終于簡靜矣”。宋代呂本中在《官箴》中言:“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清、慎、勤是對官員職業道德的要求,做到這三點才能更好的為官,戒絕貪腐懈怠,為民造福。
官箴書對于我國古代的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從具體實踐來看,官箴書主要作用在于它通過建立職業道德規范指導和約束了官吏的行為,并在清中期通過皇權的推動與整頓吏治的政策相結合,肅清清朝中期的官員貪腐風氣,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清明。
(一)指導和約束官吏
官箴書從唐武則天作《臣軌》來勸誡官員為官之德以后,經過宋元明歷代仁人志士的補充,至清代已經發展成為官員道德操守規范。至清中期雍正皇帝撰《欽定州縣事宜》并刊行推過之后,官箴書在當時已經變成士子入士為官所要參考的文本,至此官箴書所構建的官吏職業道德已經逐漸被官吏所接受并達成共識。官箴書從內容上看大多都是官員一生為官的經驗總結,但實際上普遍都在推廣一種為官所應具備的品德,而這種品德經過歷代的傳承已經變成了一種主流的文化,這種文化或者說這種價值觀已經被從君主到官吏所普遍接受。
官箴書對于官吏職業道德的建構對于后世為官者提供了一種指導,這種指導就是為官應該具有“官德”,應該忠君愛國,應該清廉勤勉,應該慎言慎行。并且官箴書通過列舉事例,說理勸服,陳衡利弊來使得官吏明白這種職業道德所擁有的價值,并且通過在實踐中的感悟將自己服從于這種道德的約束下。如《四庫全書》中編撰者為《州縣提綱》寫的序言中說道:“雖古今事勢未必盡同,然于防奸弊之道,抉摘最明。而首卷推本正己省身,凡數十式,尤為知要,亦可為司牧之指南。”因此官箴書的對于官吏的作用實際上是指導他們為官之道為官之德,通過這種職業道德約束他們的行為,從而使官吏做到為官清廉、謹慎、勤勉,避免了貪污腐敗,懈怠政務的情形。
(二)整頓吏治穩定社會
官箴書對于官吏的約束是一種道德約束,這種約束是不具有強制力的,是一種輔助性的工具。但是從清代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官箴書在整頓吏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清代雍正皇帝撰寫《欽定州縣事宜》并將之刊行推廣,通過皇權自上而下的推廣,《欽定州縣事宜》這一官箴書收效良好,并且配合雍正皇帝建立的監督體制,很好的肅清了清中期的官吏腐敗問題。由此可見官箴書的作用不僅是從道德上約束官吏,當官箴書配合皇權成為一種統治者的聲音之時,它實際上是通過法律給官吏確定了一種職業操守,而這種職業操守是附帶著強制力約束的,當官吏違反職業操守之時不僅僅是道德的譴責,很可能面臨著法律的監督和懲戒。
官箴書的皇權推廣對于清代中期的社會穩定具有重大的作用。“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左傳》),官吏的腐敗對于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十分巨大,官吏尤其是基層官吏作為一州之長,其行政和司法審判行為直接關乎一州縣人民的生死大事,官吏的無能和腐敗必然會對人民造成傷害從而影響社會的穩定。清代中期君主推廣官箴書,實際上是利用官箴書對官員的激勵和告誡作用,通過完善官員的職業道德來約束官員的行為。相比于直接的整頓吏治貪腐的手段,官箴書更能從思想上改造官吏的道德品格,并由此指導和約束官吏的行為。因此,康雍干三代皇帝積極推廣官箴書并以此整頓吏治實際上構建了一個和諧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平息了官吏和民眾之間的尖銳矛盾,從而才締造了所謂的“康干盛世”。
官箴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是歷代從政為官者的政治智慧和經驗總結,對現代的政治和官員也有很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提高官員的自律性
官箴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為官者的自律性要求,“清”“慎”“勤”實際上是對官員職業道德的要求。這種自律性要求官員要有自省的能力,通過反省自己的行為和內心來保持自律,通過嚴格恪守職業道德和國法紀律來實現行為的規范。呂本中的《官箴》言“然事常至于敗而不能自己,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
(二)給予官員警示作用
官箴書往往是為官者對自身從政經歷的總結,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來警示后人應該遵守為官的職業道德。無論是張養浩的《三事忠告》還是胡太初的《晝簾緒論》,其中都通過大量列舉事例來陳衡利弊警示官員為官必須遵守官德。因此對于官箴書這一中華傳統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批判繼承其中的精神,推廣其中的精髓的道德文化,從而完善我們今日的官員職業道德,實現政治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1]呂本中.官箴[A].文淵閣<四庫全書>:602冊[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652,654.
[2]張養浩.三事忠告[A].文淵閣<四庫全書>:602冊[C].北京:商務印務書館,1986:739,743,749,734.
[3]胡太初.晝簾緒論[A].文淵閣<四庫全書>:602冊[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4]無名氏.州縣提綱[A].文淵閣<四庫全書>:602冊[C].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298.
[5][清]順治帝.御制人臣儆心錄[A].文淵閣<四庫全書>:602冊[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6]許月卿.百官箴[A].文淵閣<四庫全書>:602冊[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7]周禮.天官冢宰[A].<十三經注疏>下冊[C].北京:中華書局,1986.
[8]郭成偉.中國古代官箴文化論綱[J].政法論壇,2011(2):71-78.
[9]王霄,曹書敏,王麗玲.中國古代官箴對當前行政文化建設的意義[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9(1):104-108.
[10]杜金.清代皇權推動下“官箴書”的編撰和傳播——以<欽定州縣事宜>為例[J].學術研究,2011(11):56-63.
K
A
劉曉蒙(1992-),男,漢族,山東平度人,重慶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