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軼
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499
?
探索“互聯網+”檢察工作模式的思考
沈子軼
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499
檢察業務工作秉承法律監督與訴訟監督職能,繼承法律的本性,一向被視為嚴肅、嚴謹、嚴苛的業務領域。其天然的與突破創新、變革升級存在性格上的障礙。因此長久以來互聯網與檢察業務工作之關系并不是那么的緊密。隨著互聯網應用模式的在各行業的不斷探索和行業應用互聯網所取得諸多成效,全國各領域、行業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這種模式的積極應用。本文旨在探索互聯網與檢察業務如何相互融合并產生積極的應用效果。
互聯網+;檢察工作;模式
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下熱門的詞匯,所有的領域與行業都在積極的響應《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積極地在各自的領域、行業中探索應用。在這樣的積極氛圍下,我們必須要清晰并十分清晰的認知“互聯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或是擺脫困境取得突破的唯一,還是適應時代要求而選擇的一種技術應用手段。筆者更傾向于將“互聯網+”作為一項技術應用手段而存在,或者叫做“+互聯網”,雖然在語法造句上不太通順,但這樣更容易讓人在理解上不易出現偏差。作為技術應用手段的存在,我們首先要明確這樣幾句話。1、互聯網本身是不能夠產生價值的。2、脫離了應用場景,互聯網也無法創新應用模式。3、并不是所有的應用都需要互聯網。上面這三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將“互聯網”應用到適合的應用場景,發揮更大的功效。
檢察業務作為以行使法律功能為主導的司法機關,對于其所管轄業務需要保持一個相對的穩定性,并不像某些行業領域,譬如工業、服務業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產品、服務、營銷等水平來促進企業、行業的發展。對于檢察業務來講,頻繁的變動也不利于司法工作人員在司法過程中的標準掌握。針對檢察業務的整體來講與“互聯網+”是不存在多少必要的聯系,但作為某些單個條線業務來說,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還是相當有必要。下面就筆者認為的某些可以運用“互聯網+檢察”的應用場景作一些闡述。
(一)互聯網+檢察宣傳
作為整個行政組織體系中的重要一個部門,檢察機關這些年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人民對于法律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希望了解檢察機關的日常工作,希望通過檢察機關了解并解決自身的法律訴求。因此,隨著互聯網的興盛各類新型宣傳途徑逐漸成為人們信息獲取的主要方式,微博、微信、綜合類新聞網站都成為信息獲取的主流。尤其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的迅速發展,信息產生與接收的渠道更加的迅捷,這些都是傳統媒介無法比擬新媒體的劣勢。檢察機關依據自身的宣傳職能,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方面可以緊跟互聯網發展的腳步。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組織有序的開辟檢察機關的宣傳平臺。
在利用新媒體作為宣傳平臺的過程中,應注意幾個事項。1、新媒體的受眾對象不同于傳統媒體,因此在宣傳的技巧方面要貼近新媒體的方式,譬如語言、語氣、文字結構等等。2、檢察機關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要轉變傳統宣傳的思維方式,盡快領悟新媒體的思維。3、新媒體注重與受眾之間的溝通,檢察機關應在保持自身身份的情況下,探索與受眾之間新的溝通方式。4、宣傳的內容應保持必要的新鮮度。
作為檢察機關,在利用新媒體的平臺進行宣傳工作時,在確保自身身份特征的情況下,積極適應新媒體的環境特點,選擇適合的新聞切入點來換取受眾的喜聞樂見。
(二)互聯網+檢察業務
1.互聯網+案件數據分析
案件數據分析指對檢察機關曾經辦理過的案件進行分類歸納、條件篩選、特定方向分析等工作。
檢察機關目前經手辦理的案件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辦案數據數字化,辦案流程網絡化,程序監督實時化,每年形成的數字化案卷數量非常大。如此龐大的體量的數字化案件為案件的數字化分析帶來了可能。在這里我們不做過多的技術上的討論,只寄希望通過業務上的探討讓大家理解通過互聯網相關技術可以讓我們對案件數據看的更加清楚,同時也讓沉睡的過往案件對我們更加有效用。
通常對我們來說,數據分析就是將現有的數據集合在一起,利用統計學等方法進行規律性、價值性的統計,從而推測出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規律性的行為方式。在統計的過程中,傳統的手工式統計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海量的數據。為此,我們就要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的模式,從硬件設備的架設,到應用軟件構建,來為案件數據分析做基礎。在基礎搭建完畢,還需要通過某些定制化的分析系統來將存在的海量數據按照我們提前設定的某些規則進行自動分析。
對檢察機關業務部門來說,需要通過制定實際可行的規則來將數據篩選最終得出某些分析結果,并將分析的結果應用到案件決策和日常辦公、辦案工作中。所以,數據分析的規則是保證分析結果恰當與否的重要保障。
2.互聯網+偵查信息數據挖掘
偵查信息數據挖掘是指通過大量的、無序的、看似無價值的信息,利用互聯網挖掘技術將信息梳理出來,再佐以相關偵查實際,形成對案件偵查有價值的信息情報。數據分析,是通過已有數據指標進行分析,一般輸出結果為趨勢圖例;數據挖掘,是數據分析的基礎支持,簡單來說,就是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業務關聯性、時效性、有效性等邏輯性挖掘,其次抽取有效數據,清理、格式化數據,為數據分析提供數據支持。由概念可知,數據挖掘相比數據分析來說更加的復雜,數據來源不確定,挖掘手段多樣,目的性不明確,結果未知性更大。從偵查業務來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往大量以傳統形式存在的文字、紙張、模擬信號音視頻都已經逐步轉變為以數字信號存儲的形式存在。信息情報的搜集、證據的調取也逐步由跑腿、耳聽、眼看、手填、文字存檔獨立存在轉變為集成一體化的形式。譬如說,我們以前調取某人的身份信息需要到公安局翻閱紙質檔案,費時又費力。現在直接可以通過公安網絡在幾秒鐘之內就可以查詢到,企業相關信息現在也可以通過網絡輕易地檢索到。所以,這些以數字化、網絡化形式存在各類信息都為偵查信息數據挖掘提供了可能。
對于偵查人員來說,在利用互聯網輔助偵查時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改變傳統固有的一些方式,逐漸學會互聯網的特定思維方式。學會互聯網思維方式對于現在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當你身處一個互聯網深入生產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的環境,當別人都在以互聯網的方式思考問題、行為模式、關系聯絡,而偵查人員還在以傳統的方式來指揮行動,這一定會造成時間與空間上的隔離,影響著偵查的成效與結果。所以學會互聯網理解互聯網是最關鍵的第一步。2、注重對平時“無效”信息的積累。“無效”信息并不是根本上的無效,只是受制于時間、空間以及認知程度等方面暫時看似無效。實際上,所有的信息都不會是“獨立”存在的,一旦遇到合適的維度和邏輯關聯,這些無效的信息便立刻成為有效信息。3、對一些互聯網工具的掌握與運用。工具可以使得一些繁瑣紛雜的工作變得簡單而有趣,多學會一些工具便多一些效率上的提升。
對于檢察機關來說,互聯網應用的大潮已無可避免的來臨,面對新的應用手段和對象群體,是迎潮順勢而進還是漠視不見顯然已經有了正確的抉擇。當然,在應用互聯網+檢察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應該把握檢察工作的基本,夯實檢察工作基礎。在此基礎上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為檢察工作服務,為檢察工作贏得時效。
[1]夏小荔.“互聯網+檢察”助涉案未成年人無痕回歸[N].南方日報,2015-11-11.
[2]王昉荔.政務微博與政務微信應用比較及發展策略[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14.
[3]讓“兩微一端”真正滿足民眾需要[N].南方日報,2016-7-12.
D
A
沈子軼,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檢察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