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龍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
淺析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發展成就
馬海龍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具有中國特色是由民族聚居要素、區域經濟要素、自治機關要素、自治權力要素和國家幫助要素共同構筑而成的,它具有特別強大的生命力。寧夏回族自治區在這一基本制度和政策下建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證明了民族區域自制度制度的正確性和持久性并不斷完善。
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全面實施民族區域自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后,截至目前全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唯一建立的省一級回族自治區另外還有2個回族自治州和11個回族自治縣。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大西北黃河中上游地區,東部與陜西省相鄰,西部和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向距離250公里,全區總面積6.64萬多平方千米。
根據歷史考證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我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并形成了獨特的回族伊斯蘭文化。“回回”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該書卷五中有一首描述邊疆軍士的歌詞:“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打回回;先教凈掃安西路,待向河源飲馬來。”詩中所說的“回回”不是回族,而是指的當時生活在河西走廊及天山南北的“回紇”,也不是回族的先民,而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到了元朝,“回回”一詞才大量出現,其含義和范圍逐漸確定。在回族的族源中,元朝時期來自中亞西亞的穆斯林是形成回族的主要部。清朝統治時期和國民黨政府對回族人民實行民族打壓和迫害,回族人口數量減少。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過寧夏回族集中的西吉、固原地區。制定嚴格的紀律,尊重當地回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回族伊斯蘭文化等,宣傳民族平等、團結、互助,深受當地回族各階層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播下了紅色革命的種子。
寧夏是全國回族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在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數中,回族人口僅次于壯族人口。最多的目前全區常住人口6668211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五年共增加366861人,增長5.82%,年平均增長率為1.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一十九條、《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七十一條,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發展民族教育規定,改革開放來寧夏科學教育事業取得很好的成績。而寧夏的教育就是民族教育,而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教育來看。
全區共建有2015年全區共建幼兒園710所,其中少數民族幼兒園21所,特殊教育學校10所,小學1763所,普通中學296所其中少數民族普通中學48所,中等教育職業院校33所,高等教育職業院校18所其中北方民族大學是唯一一所建在民族自治地方的高等教育學校。2014年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在校生達到58.7萬余人,占全區在校總人數40.71%。從2002年的第五次我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至今,全區普通教育少數民族在校生增加了17.4萬人,超過全區普通教育在校生年均增長率2個百分點。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少數民族在校生比例由25.6%提高到32.19%,中等職業教育少數民族在校生比例由24.21%提高到29.82%,普通中學少數民族在校生比例由25.41%提高到37.69%,小學少數民族在校生比例39.79提高到48.18%,幼兒園少數民族在園幼兒比例由24.79%提高到37.59%全區參加高考的少數民族考生比例從2002年17.3%提高到2015年的29.6%.2011年支4年高考文理科錄取的前10名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占到20%。在高等教育方面優化調整高校學科專業結構,積極發展工科、醫學、管理學科和民族特色學科,加大對阿拉伯語、清真食品、回族醫學特色專業建設,推進高等教育對外開放。針對寧夏南部山區特別是國家級貧困地區西海固地區,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逐步探索出“扶貧先扶知、扶知縣教育”和“跳出貧困地區發展貧困教育”的思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二條、《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對發展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衛生的規定,自治區兒童醫院,在固原、吳忠市醫院設立分院提高當地兒科醫院就醫水準。統一城鄉醫療救助標準,提高了最低工資、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補助、高齡津貼和社會撫恤標準。
回族在中華大地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進程中,伊斯蘭教信仰及其實踐對回族的文化傳統與精神世界產生了悠久而深遠的歷史性影響。我國政府歷來尊重少數民的傳統風俗習慣和文化,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回族伊斯蘭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第十一條,都規定了保護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尊總和改革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回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宗教信仰在回族穆斯林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體現。清真寺又稱“麥斯吉德”(波斯語)和拱北及道堂是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場所,2015年中國伊斯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經相關登記的清真寺等伊斯蘭教活動場所39135座,其中清真寺39019座,道堂和拱北106個,禮拜點10個,其中寧夏回族回族自治區共有清真寺4203座,拱北和道堂102個,分別占11%和96%。自治區在銀川建有寧夏伊斯蘭經學院,培養有宗教學識的人才。回族主要有三大宗教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200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召開第54次常務會議作出了“從2010年起回族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分別給全區干部職工放假兩天,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我區回族文化,大力發展民族節日經濟”。回族喪葬習俗的特點是從簡從速土葬的原則,200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又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殯葬管理辦法》,廢止了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發
布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殯葬管理暫行規定》對少數民族喪葬做了以下規定,這樣不僅保障了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尊重,而且在客觀上有鼓勵了移風易俗,同時也保證對特殊傳染的控制,目前自治區內的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都可按照自己的風俗習慣實行土葬,實行土葬都要葬于政府劃定的公募,任何人不得干涉。寧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諧在全國都是模范,為當地各族群眾和諧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把國家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實際情況相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是可行的因此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的同時全區各民族人民之間、民族內部之間,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緊密團結,打成一片,全區上下已經形成了一個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和工作環境,為譜寫好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寧夏篇章而繼續努力奮斗。
[1]丁克家.中國回族[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4.
[2]李德寬.寧夏“清真產業”發展狀況、問題與關鍵性戰略[J].回族研究,2010(4).
[3]中國民族報訪談促公平提質量全面推進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郭虎專訪[J].中國民族,2016.
D
A
馬海龍(1990-),男,北方民族大學,民族法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