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磐石市法律援助中心,吉林 磐石 132300
?
論民法上的注意義務
趙 勇
磐石市法律援助中心,吉林 磐石 132300
民法注意義務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比如著作權侵犯案件、醫療糾紛案件等等。所謂注意義務,就是義務主體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有相應的法律義務,行為本身又有作為和不作為之分。注意義務的核心在于主體的行為致害后果預見義務和行為致害后果避免義務。民法中的注意義務與過失侵權案件有緊密的聯系,為了有效解決這類案件,必須對注意義務進行深入的研究。
民法;注意義務;法律依據;違反判定
注意義務在民法體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注意義務的規定和應用對于促進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以民法中注意義務為核心,對注意義務的含義、產生的依據、如何判定過失等相關的內容進行了分析,以期進一步促進注意義務在民法中的實踐功能。
(一)民法注意義務的含義
民法注意義務源于對過錯的判定,是民法案件中判斷過失的重要方法。注意義務不管是在英美法體系中還是在大陸法體系中都有很重要的實用價值。注意義務是指對義務主體行為上的限制。所謂義務,就是義務主體在明確事件正確性的基礎上去實踐。義務是強制性的,不管個人是否愿意,也不能找借口推脫。義務與責任緊密相關,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夠履行自己的義務,也就是說沒有承擔責任。在民法范圍內不承擔義務,則會受到法律的問責和懲罰。而注意義務更加強調“注意”二字,這也就要求義務主體必須小心謹慎的行為,避免給他人造成損害。如果造成損害,則是違反了注意義務[1]。
(二)過失的判定
過失是產生注意義務的根源,也是注意義務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過失屬于過錯的一部分,但在民法侵權案件中,過失往往就直接意味著過錯的判定。一般來說,侵權行為分為故意侵權行為和過失侵權行為。基于侵權行為的性質不同,在具體的審判和處理上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故意的侵權行為基于客觀事實,存在的爭議比較小。但是過失侵權行為則還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和靈活性,案件中對于過失的程度、過失責任的劃分、如何承擔過失侵權責任等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往往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必須對過失判定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過失判定原則的公平性和可靠性,才能最大限度維護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體的過失判定需要還需要從注意義務的存在和注意義務的違反兩方面進行深入探究,本文將在第二部分對此進行討論。
(一)注意義務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是一種思維習慣、行為模式,關系到個人的性格品質。但是當個人與整個社會生產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人與人、人與客觀世界之間就增加了一份義務和責任,以此來維護社會運轉的正常秩序。因為人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個人的行為可能也會對周邊的人產生影響。如果不能謹慎的履行自己的義務,則可能會損害到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社會的不公。所以注意就逐漸上升到了義務的層面,成為了個人在參與社會活動時不得不遵守的一項規則。尤其是在涉及他人利益的交往中,必須謹慎對待自己的事務,將注意和小心當成一種義務來履行,才能盡量避免產生矛盾。
在審理侵權案件的時候,首先應該明確被告人是否注意到了自己身上的某種義務,然后才能根據客觀事實判斷被告人是否的確違反了這一義務,給原告造成了損害。這種義務通常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或者是案件當事人共同約定的義務,還有可能是在司法審判中法官發展出來的義務。在民法范圍內,本身民事活動就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與注意義務相關的社會環境、個人習慣、思維常識等都對案件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因此想要對注意義務進行統一的整理和總結,就面臨著較大的難題。整合長期以來民法中注意義務的經驗,常見的注意義務有以下幾種:
1.法律規定的注意義務。一些相關法律或者法規明確規定的注意義務是最直接的根據,也是義務人必須遵守的規則。例如,為了保證特定行業的安全生產和運營,法律會對其進行操作規程方面的規定。如煙花爆竹作為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在生產、運輸、使用過程中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注意義務涉及到商家、零售商、用戶、運輸公司等一系列的相關部門。每個環節都承擔著相應的注意義務,而只有每個部分都保證履行注意義務,才能保證社會生產的安全[2]。
2.在商業活動中,當事人雙方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可能會在合同中注明相應的注意義務。這種常見的注意義務也是判定過失的重要依據,在司法實踐中具有毋庸置疑的效力。
3.職業產生的注意義務。某些特定的職業或者特別的業務可能會有一些特別的注意義務要求,以此來降低可能對社會大眾造成的安全威脅。比如,醫生、機動車駕駛者等與人身安全相關的職業。
4.常識產生的注意義務。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或者常理,也對產生對注意義務的要求。但是常識本身就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處理案件的時候必須十分謹慎。同時常識也的確是一個社會群體共同形成并廣泛承認的,因此也可以作為法官審理的重要依據。當然,對這類注意義務的確定必須考慮到義務人實際的身份、經歷、文化水平等相關因素,盡量確保正確的判定。
5.基于先行行為的注意義務。在民法領域中,先行行為是民事義務的重要參照。在司法實踐中,多體現為不作為的行為方式。一個人因為自身的行為導致某種合法權益受到威脅,則行為人有義務對這種危險合理預見并且及時采取措施來避免危險。而這種義務的關鍵就在于注意義務。
(二)注意義務的違反
注意義務的違反就是指義務人通過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對他人造成權益的損害。而上文中詳細列出的五種注意義務就是法官在審理侵權案件時的重要依據,也是判定過失的重要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違反注意義務的方式多種多樣,每一類案件的核心也不相同,因此必須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考慮如何判定注意義務的違反、如何處理注意義務的違反。
首先,判定義務人的過失應該在考慮已成事實的基礎上,再結合一些可能存在的特殊情況。如果不考慮案件環境的影響,注意義務的討論就缺乏可靠的背景。在具體的司法操作中,法官應該根據自身的社會生活經驗,注意堅持行為人“合理注意”的適度原則。也就是說,違反注意義務的裁定應該是合理的,不能過度嚴苛,以免對行為人造成不公。注意義務應當基于對社會共同生活的保護,使行為人的注意程度符合他人的預期即可,而不能不管不顧將所有責任都推到行為人的注意義務上。根據這一思想,承擔注意義務的行為人應當是制定危險和制度上明確有義務防范危險的人[3]。
其次,在判定和裁決違反注意義務的案件時,還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法律政策的規定、損害的可預見性、案件實際產生的社會影響等等。事實上,社會期待越高的生產活動,其注意程度就越高。而行為產生的效益越高,則注意程度越低。由此可見,在民法注意義務的應用中,應該對一些危害性大而注意程度低的活動進行重點的防范,從而利用已知的案件和信息發揮規范社會秩序的巨大作用。
[1]屈茂輝.論民法上的注意義務[J].北方法學,2007,01:22-34.
[2]晏宗武.論民法上的注意義務[J].法學雜志,2006,04:144-146.
[3]亓蕾.著作權侵權中審查注意義務的司法認定——以民法上的注意義務為基石[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23-28.
D
A
趙勇(1975-),男,吉林磐石人,吉林大學法律本科,磐石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研究方向: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