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帛婷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實務問題思考
蔣帛婷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隨著我國一些列推動經濟發展的舉措開展,而在現有銀行卡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信用卡,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帶給人們以方便的同時也導致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例頻繁出現。針對于這一現象,本文旨在對現已發生的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犯罪事例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出人們日常生活實踐中常出現的錯誤示范,從而加強人們的防范意識以及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事件加以風險控制。
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罪;風險控制
(一)信用卡的概念
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向個人和單位發行的,憑以向特約單位購物、消費和向銀行存取現金,具有消費信用的特制載體卡片,其形式是一張正面印有發卡銀行名稱、有效期、號碼、持卡人姓名等內容,背面有磁條、簽名條的卡片。
關于貸記信用卡,是“先消費,后還款”,允許透支是重要的特征。
關于借記信用卡,是“先存款,后消費”,但在經審核確定屬于善意透支并且還款有保證的前提下,也允許持卡人在急需用款時在較短時限內透支適量金額。透支利息一般比同期銀行貸款高得多,發卡機構還有一整套措施防范和追索透支風險損失。
(二)信用卡透支的類型
信用卡善意透支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在發卡銀行帳戶上資金不足或者已無資金時,根據發卡銀行的《信用卡章程》或者得到發卡銀行的批準,超過自己的信用卡帳戶內資金余額支取款項,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歸還本息。
信用卡惡意透支信用卡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一般情況下,惡意透支都屬于違約行為,需依照信用卡領用合同承擔違約責任。
早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階段初期,就已開始針對于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的懲治決策中出現了“惡意透支是信用卡詐騙罪的一種行為方式?!倍嗬^出現的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惡意透支’一詞作出了解釋:信用卡持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明知無力償還的情況下仍舊將信用卡透支金額超過信用卡超出透支金額較大的情況下,并且超出還款期限(一般為發卡機構催收3個月內)逃債的行為即屬于惡意透支。針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事例作出的情況說明分析:
隨著我國信用卡業務的大型推廣,甚至于許多金融部門將信用卡發行量作為員工績效考核的指標,造成金融員工對辦卡人審核的基本信息、消費情況、信用程度審查不嚴,甚至于有的人直接忽略了辦卡前置審查環節,導致信用卡持有人的身份無法獲取真實確認,而事實也證明惡意透支型信用卡的信用卡持有人無法還清款息的大多是無業人士。通過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數據作出分析可以發現透支金額較大(5000+)的占有很大比例,之所以會出現此類事件發生,是因為發卡機構的信用卡辦理及催收制度不夠完善。
(一)我國明文規定了在超過規定限額以及還款期限的透支行為是屬于惡意透支的條件。當信用卡持有人透支的金額超出規定的額度時,或者信用卡持有人在超出還款期限后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不愿意償還透支款項,則構成惡意透支行為。
(二)如果發卡機構沒有進行過兩次有效透支款項催收行為而沒有歸還的,或者經發卡機構催收后歸還的,均不屬于惡意透支行為,不構成犯罪。同理,信用卡持有人如果接受過兩次通過發卡機構的催收透支款項通知時沒有在有效期間內歸還透支款項也是構成惡意透支的必備要件之一。
(三)當信用卡惡意透支金額越大時,其惡意透支責任罪責的劃分也會隨之有不同的定義。因為當透支款項金額較大時,發卡機構對信用卡持有人的款項催收無效才可能構成惡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詐騙罪,而罪責定義劃分主要是單張信用卡惡意透支金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屬于金額較大。
(四)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責任推斷主要是結合信用卡持有人的主觀意識以及客觀行為來作出評判的。當信用卡持有人在超出發卡機構規定的額度或者是規定的期限透支于發卡機構催收款項行為構成后3個月內沒有還清透支款項的情況下則基本可以確定信用卡持有人存有惡意透支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綜上所述,之所以會有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事故多發情況出現,除開金融從事人員的不負責任性外,更多的是因為人們對法律知識的薄弱,而且,發卡機構不應只為求“量”而忽略“質”與“制”,因此應加強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并且在信用卡持有人透支行為發生后進行有效催收款項的行為,力求將惡意透支行為風險降到最低。
[1]朱積中.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若干實務問題的思考[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32-33.
[2]鄧廣權.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若干構成要件要素的理解與認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4.
[3]劉偉.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司法認定的基本問題[J].湖北社會科學,2011,10:142-145.
[4]姚曉琴.淺析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四個問題[J].知識經濟,2013,02:77-78.
D
A
蔣帛婷(1992-),女,安徽銅陵人,南昌大學,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