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五花八門的保證金到底能保證啥
□何勇海
6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降低企業成本。會議確定,除保留依法依規設立的農民工工資、投標、履約、工程質量4項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已收取的要于今年年底前退還。“你們看看,居然還有信用保證金、文明施工保證金、磋商保證金等等。我到基層調研最初聽到時還以為是段子呢!”李克強翻著手中的文件說。(6月16日《京華時報》)
在工程建設領域,進行一場形形色色的保證金大清理、大規范,十分必要。在目前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收取可謂名目繁多、花樣百出、數額巨大,收取理由不合理。像李總理提到的信用保證金、文明施工保證金、磋商保證金等等,又如考核保證金、審計預留保證金、復墾保證金、施工進度保證金等等,確實讓人啼笑皆非、不可思議,深感師出無名。難怪李總理在聽到這些保證金的名目時,會以為是段子。
五花八門的保證金占用建筑企業的大量資金,讓企業負擔沉重。在去年9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就有企業就繁雜的保證金向總理大倒苦水,大呼“承受不起”。住建部聯合財政部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建筑業企業保證金總額約占營業收入的10%,且多以現金方式繳納。2014年全國建筑業企業營收16.57萬億元,按此比例估算,當年全行業繳納保證金約1.6萬億元。某央企一分公司一年繳納的各類保證金竟高達幾千萬元。普通企業恐怕更難以承受。
清理規范過多過繁的保證金,有利于降低建筑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強建筑企業的經營活力,維護建筑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當然,也有利于減少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挪用、侵占企業保證金的現象。相關部門以保障安全、信用、進度等名義,掌控了企業保證金,卻長期不按時返還,或挪作他用,或以種種理由克扣、蠶食甚至直接侵占企業保證金,有的連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也不放過。如此收取保證金,也就徹底偏離了設立保證金制度的初衷。清理規范保證金收取,就是對這種現象的糾偏。
而且,不少保證金恐怕早已保證不了什么。如建筑企業繳納了文明施工保證金之后,照樣不文明施工;繳納了施工進度保證金之后,照樣不按進度施工;繳納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之后,照樣惡意欠薪,且欠薪的事件不斷發生……反倒讓相關部門完全以收取保證金代替管理,扣罰保證金代替處罰,走入以“保”代管、以罰代管的誤區。因此有不少網友質疑:五花八門的保證金到底能保證什么?是保證建筑企業違反相關規定的特權,還是保證相關部門的小金庫收入?
如今國務院終于部署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降成本增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了,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在工程建設領域新設保證金項目。這也是出實招釋放改革紅利。期待各地各部門切實遵照執行,而非陽奉陰違。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清理規范保證金,有利于激活建筑業,力促經濟穩步增長。除工程建筑領域外,還有很多行業都存在類似保證金的問題,也應舉一反三,為行業和企業進一步清除發展障礙。